楊勁松,楊軍,佟言
(武警甘肅總隊醫(yī)院,甘肅 蘭州)
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見的骨科病癥之一,其病癥表現(xiàn)可能包含腰背部疼痛等[1]。該病癥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增多,患病人數(shù)同時也不斷增加,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通常可以采用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的方式,藥物治療會含有部分并發(fā)癥出現(xiàn),同時需要長期臥床,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部分皮膚以及肌肉的并發(fā)癥[2],長期臥床也不利于病癥的康復,因此藥物治療無法廣泛適用于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的治療,手術方式可通過椎體成形術或椎體后凸成形術進行治療,兩種手術方式均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優(yōu)點,同時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是目前較為新型的治療技術[3]?,F(xiàn)通過對5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患者進行研究,為探究椎體成形術的治療有效性,有以下報告。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患者進行研究,通過隨機數(shù)表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齡 75~82歲,平均(79.21±1.27)歲,觀察組男性 14例,女性 11例,年齡 71~86歲,平均(80.15±2.19)歲。患者性別及年齡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椎體后凸成形術進行治療:經(jīng)單側椎弓根插入至椎體前1/3偏椎體中線位置,隨后使用球囊擴張壓力,最大不超過15大氣壓,同時為患者注射造影劑4 mL[4],通常情況下能夠肉眼觀察到椎體高度提升,隨后取出球囊,在透視下進行骨水泥的注入,注入骨水泥需要在注射器插入人工通道,且中間無連接裝置。
觀察組患者采用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取2枚穿刺針,于雙側同步經(jīng)椎弓根插入椎體前1/3位置,通過間斷X線的輔助透視下,持續(xù)注入骨水泥,注射器和穿刺針之間需要使用連接管,從而保證施術者避開射線照射情況[5]。
兩組患者在注入骨水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到達1/4位置或滲漏需要立即停止注入,觀察組骨水泥需在半流體時注入,對照組骨水泥需要在面團狀時注入。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覺疼痛評分,采用VAS疼痛評分標準[6],分值越高,疼痛感越明顯。
觀察兩組患者整體治療有效性,分優(yōu)、良、差三項,優(yōu):患者術后得到有效治療,無疼痛感,能夠不使用器械或人為協(xié)助自行行走;良:患者疼痛感獲得一定程度的減輕,能夠進行坐位,需要在器械或人為協(xié)助進行行走;差:患者癥狀無明顯改善,無法進行行走或坐起,并可能伴有并發(fā)癥出現(xiàn)。觀察兩組患者透視時間和住院費用。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接受相關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情況,兩組患者評分情況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情況對比(±s, 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情況對比(±s, 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1周 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觀察組(n=25)7.53±2.97 3.58±1.82 1.52±0.97 2.24±1.16對照組(n=25)7.65±2.88 3.65±1.79 1.49±0.89 2.27±1.21 t 0.145 0.137 0.114 0.090 P 0.885 0.892 0.910 0.929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整體有效性,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相比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的整體有效性對比[n(%)]
觀察組患者治療透視時間和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數(shù)據(jù)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透視時間和住院費用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透視時間和住院費用對比(±s)
組別 透視時間(s) 住院費用(元)觀察組(n=25) 104.62±29.84 16964.46±5282.41對照組(n=25) 159.95±44.82 32124.68±6211.18 t 5.138 9.2965 P 0.000 0.000
目前,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的傳統(tǒng)治療不僅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同時可能需要進行石膏固定和支架固定的方式進行恢復,該方式恢復效果較差,且由于長期臥床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肌肉或皮膚等并發(fā)癥,對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較差[7]。椎體成形術和椎體后凸成形術作為目前新型的治療方式,可通過骨水泥注入后短時間內凝結成塊的作用,迅速改善患者骨質,同時患者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不會對其產生擠壓等作用,骨水泥的聚合反應同時還能夠抑制神經(jīng)末梢的痛覺反應,減少患者的疼痛感[8],兩者對比,椎體成形術能夠在椎體后凸成形術基礎上有更少的透視時間和更低的住院費用,在使用上能夠更符合患者的需求。
本文通過對5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得出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視覺疼痛評分與對照組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的整體有效率對比對照組差異不明顯(P>0.05),數(shù)據(jù)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透視時間及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數(shù)據(jù)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對于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雖然椎體成型術對骨折導致脊柱后凸改善比椎體后凸成形術相對較差,但兩者均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相比而言采用椎體成形術可在透視時間和住院費用上得到明顯的減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符合患者的治療需求。
綜上所述,通過椎體成形術和椎體后凸成形術均能夠獲得有效的治療效果,但兩者對比椎體成形術的操作時間更短,術后所產生的住院費用更少,更符合患者的需求,值得廣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