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芬
(珠海高欄港經(jīng)濟區(qū)平沙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廣東 珠海 519055)
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其病理特征為胰島素抵抗、高血糖,好發(fā)于中老年人,在臨床上表現(xiàn)為乏力、多飲、多食等癥狀,并且具有病程長、遷延不愈的特點,嚴重危害患者健康[1]。當前在治療糖尿病時,通常以藥物為主,但是老年患者因為年齡較大,機體功能明顯衰退,再加上記憶力減退,其治療依從性不高,無法獲得滿意效果。因此,本文對社區(qū)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選擇在本機構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6例。對照組病程5-12年,平均(8.3±3.5)年,年齡60-81歲,平均(70.2±9.5)歲,其中20例為女性、26例為男性;觀察組病程5-13年,平均(8.4±3.6)年,年齡61-82歲,平均(70.±9.6)歲,其中21例為女性、25例為男性。兩組的病程、年齡等資料無可比性(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即指導患者嚴格按照醫(yī)囑要求服藥,定期測量血糖,然后將血糖水平作為依據(jù),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并且給予患者簡單的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則運用社區(qū)護理干預:①認知干預。醫(yī)護人員通過播放視頻、發(fā)放宣傳冊、開展講座等方式,給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在溝通的過程中,運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態(tài)度和藹,及時幫助患者解答疑問,給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使患者正視自身病情,并且對患者進行適當?shù)男睦硎鑼Ш桶参浚瑴p輕患者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②血糖監(jiān)測。對患者的血糖和尿糖水平進行監(jiān)控,告知患者血糖儀的正確使用方法,使患者了解餐后2h和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圍,并且指導患者正確記錄,有助于判斷患者病情變化;③運動干預。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再結合個人喜好,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一般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散步、騎自行車、打太極拳以及游泳等,運動鍛煉應該在餐后1h后進行,控制好鍛煉時間,通常為30min,5-6次/周,需要注意的是,鍛煉時,要隨身攜帶小零食,避免出現(xiàn)低血糖;④飲食指導。指導患者合理安排日常飲食,對熱量的攝入進行控制,其中脂肪占20%、蛋白質占20%、碳水化合物占60%,避免食用動物肝臟、脂肪、甜品等食物,主要選擇高維生素、高纖維、鈣類、水果以及蔬菜等食物,對鈉鹽的攝入量進行控制,并且堅持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則,滿足機體營養(yǎng)需求。
運用自制調查問卷評價患者治療依從性,包括定期復診、按醫(yī)囑服藥、適當運動以及合理飲食四個方面內容,并且記錄兩組血糖水平,包括糖化血紅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2hPG)以及空腹血糖(FBG)。
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和計量資料分別行x2和t檢驗,以P<0.05表示有差異。
與對照組9.61±1.63%、13.45±2.12mmol/L、8.72±2.33 mmol/L比較,觀察組的HbAlc、2hPG以及FBG水平7.12±1.01%、9.45±2.01mmol/L、7.03±1.22 mmol/L均較低,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
觀察組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糖尿病作為可防可控的一種疾病,通過讓患者充分認識發(fā)病機制和并發(fā)癥,并且了解降糖藥物、運動以及相關飲食的重要性,能夠使患者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提高,降低糖尿病并發(fā)癥和相關不良事件的風險,對改善患者預后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2]。社區(qū)護理作為院內護理工作的一個延續(xù),通過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的醫(yī)療服務,一方面可以減少醫(yī)療支出,另一方面還能使患者的遵醫(yī)行為提高,從而確保治療效果。有研究發(fā)現(xiàn),合理飲食不僅可以使血糖水平降低,還能使血脂和血壓維持平衡。在社區(qū)護理中,通過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可以對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進行糾正,使患者合理安排日常飲食,減少疾病危險因素,并且指導患者適當參加運動,有助于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綜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通過運用社區(qū)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提高患者依從性,還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從而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