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方
甘肅省臨夏中學,甘肅 臨夏 731100
在日常的課堂學習中,加入對美的教學是可以幫助學生們提高自己的審美意識,從而讓學生們感知美。教師們在教學的時候,除了講授日常的課文知識外,還應該投入到培養(yǎng)學生們審美能力的教育工作中,從而幫助學生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這樣一來有助于學生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健康發(fā)展。高中語文老師可以從多媒體、寫作或者是誦讀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們發(fā)展自身的審美能力。
就以往的高中教育來說,因為要面臨著高考這一人生大事,所以在進行教學方面,老師們往往會把側重點放在怎樣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上,同時,學生們在進行高中語文知識學習的時候,也會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這就造成我國高中生對美的意識比較淡薄,大多數高中對美的理解只是單單的停留在其表面,認為美的意思就是外表美,或者說跟隨潮流的時尚、另類美。而沒有深刻的了解事物的本質,這種看法是非常薄弱的。對美的片面認識導致部分高中生過分的追求外表華麗,學生們這種意識對以后的成長非常不利,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對美的教學顯得十分重要。
高中審美教育現狀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在家長的潛意識里,孩子們只要有好成績、考上好大學,那么孩子就是成功的,是有好前程的。所以家長們認為語文學科的學習就是簡單的試卷知識學習,所以家長們會讓學生們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做語文試卷,從而提高他們的成績,這樣的教育理念對于孩子的審美教育的培育幾乎為零。這也間接的導致處于叛逆期的學生盲目追求時尚,缺乏基本的審美意識。
(二)學校因素。學校作為學生們呆的時間最長的地位,有著確保學生們健康成長的責任,學校對于學生們的教育除了提高學生們的理論成績,更要發(fā)展學生們的德智體美,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但是就目前許多地方的高中而言,因為要面臨著高考的原因,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放棄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審美意識,只是單單的讓學生們花費過多的時間去做習題。這也是導致學生們審美意識欠缺的重要原因。
(三)社會因素。人們對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教學極為不重視,另外,學生們的年齡小,對審美的標準認識薄弱,加上社會環(huán)境的種種影響,會導致學生們隨波逐流。綜上所述,在對學生們進行高中教學的時候,滲透對審美教育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就目前的高中語文課本而言,所選的作品都是作者們內心思想的完美結晶,如果能讀一本好的作品,就意味著和一個優(yōu)秀的人面對面的對話。我們在讀優(yōu)秀作品的時候,總能從作品中得到思想的升華,高中語文課本所收錄的作本都是國內外經典的文章。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們的審美素養(yǎng),就得從文章根本挖掘作品里面的美,并且以一種不一樣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們審美意識的提高。就比如我國偉大領袖毛澤多所著的一首詩《沁園春·長沙》,老師們在進行講解的時候,就應該先讓學生們領會這種雄闊的思想情懷,讓學生們通過想象來繪制出這樣的一種意境。教師們還要帶領學生們分析里面具有內涵的句子,從作品中體會詩的精神內涵,提高學生們的審美意識。
語文教學的基礎就是對文章進行誦讀,讓學生們誦讀文章不僅可以提高他們對文章的記憶力,還可以讓學生們在誦讀的時候融入文章意境,感受文章的內涵美,理解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的思想感情。所以高中語文老師在對學生們進行文章講解時,要留給學生們一些誦讀時間,幫助學生們提高誦讀技巧。比如說,老師們在進行《讓我們一起奔騰吧》這一篇課文時,就可以先讓學生們簡單的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詩人的內心情感,進而帶領學生們對這篇文章深入了解,并且在詩句中劃出具有內涵美的詞語。做好這些簡單的工作后,老師們可以采用一種別致的方法帶領學生們去誦讀課文,比如說采用配樂的方式,讓學生們對這篇詩歌進行反復的誦讀,在誦讀中理解詩歌的內涵,體會整個詩歌的場景美、精神美。來幫助學生們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從以上分析來看,在語文教學中,加入審美教育的教學對學生們以后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因此,對于高中語文老師來說,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挖掘文章的內涵美,通過滲透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審美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