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義華 徐鋒
建設研究型學習課堂,是湖北省武漢市常青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常青一中”)建設研究型學校的主要內容,也是建設高效課堂、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自主成長的客觀要求。學校在研究型學習課堂的探索過程中逐漸構建起STR課堂教學模式?!癝TR”中的S和T分別代表學生(Student)和教師(Teacher)兩大課堂主體,R既表示課堂的研究(Research)特色,也表示學校數據中心為課堂教學提供的資源(Resource)支撐。STR課堂教學模式旨在強化教師作為教學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構建學習中心課堂。實施STR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自學能力、團隊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強烈的求知探索能力、出色的語言和口頭表達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STR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學習的目標不是由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由學生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設定的,學生不斷將新信息與其他信息關聯起來,在保持簡單信息的同時理解復雜信息,進行知識積累。STR課堂教學模式正是基于這一理論,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編制導學(練)案,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在課堂中通過小組合作、展示質疑、反思提升等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人本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尊重人的價值,尊重理性,認為人是主動的、理性的、追求有價值目標的、有其積極生命和生長態(tài)度的。人本主義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認為人具有先天的優(yōu)良潛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潛能得到實現。以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教育學家提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觀點,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發(fā)展學生個性,實現其潛能。教育應把自我實現的抉擇權留給學生,以學生自主探究、自我發(fā)展為目標。教學要尊重“四性”:參與性、自主性、情感性、獨創(chuàng)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概念。在這一理論基礎上,STR課堂教學模式倡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實現個人價值。
認知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過程是一種積極的認知過程,學生獲取信息的過程是感知、注意、記憶、理解、問題解決的信息交換過程?,F代認知學理論強調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研究的主要任務由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學”,重視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與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強調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地發(fā)現事實、理解概念和原理。STR課堂教學模式正是在這一理論基礎上的一種積極探索和有益實踐。
“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貫穿始終
STR課堂教學模式有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即自主學習(質疑存難)—小組合作(互教互學)—展示交流(答疑解難)—嘗試應用(形成技能)—達標檢測(總結反饋)。
自主學習。教師一般會提前1~2天下發(fā)編制好的導學案(習題課則下發(fā)任務單),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自學要求。學生依照自學提綱對新課內容進行認真自學。教師要求所有學生完成自學提綱中的基礎題部分,并鼓勵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質疑存難。
小組合作。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組長按照教師的導學案(任務單)組織組內交流,對于個人自學當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或產生的新問題,通過小組互教互學給予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則記錄下來,留待下一環(huán)節(jié)解決。這個過程要求小組內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師要適時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情況以及疑難問題,并給予及時指導和點撥。在此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使小組成員互教互學,共同進步,同時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生成新的問題,為下一步拓展提升做好準備。
展示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各小組匯報合作學習的情況,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提出本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遺留的疑難問題和生成的新問題。其他學生可以發(fā)言解答,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達到拓展提升的目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角仍然是學生,通過集體交流、互相啟發(fā),不斷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是導演,學生是主角,教師要成為學習活動的一分子,與學生共同探究學習。
嘗試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課堂練習促進學生技能的形成。教師對于課堂練習的設計要精煉,并有適當拓展。
達標檢測。每堂課的學習效果都會通過導練案的方式進行達標檢測。備課組通常提前一周集體商議確定導練案。課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導練案,教師逐個進行批改。
在教學評價方面,STR課堂教學評價包含四個維度。一是個人自評——在導學案中設置個人自評欄目,讓學生對學習探究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二是組內互評——即在分組合作學習中,組內成員間的相互評價。三是組間互評——在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中,組際相互評價,體現了協作中的競爭和競爭中的協作。四是教師評價——包含課堂上的總結式評價與對各小組表現的及時評價,為將來的班級、年級和學校評價提供原始依據。
通過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學??偨Y出STR課堂教學模式應遵循的“三個結合”基本原則,即學習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相結合、主導與主體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從課堂建構到教學評價再到總結提升,“五環(huán)四維三結合”構成了STR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其核心要求是學生通過個人自學解決自身能力范圍內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師生互動解決疑難問題。這一教學模式突出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課程理念。
實施STR課堂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從2017年9月提出建設“研究型學?!钡陌l(fā)展思路至今,常青一中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與反思,歸納了實施STR課堂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導學(練)案的編寫。編寫高質量的導學案是一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教師必須把握好對教材的“翻譯”,把教材嚴謹、抽象、邏輯性極強的知識,翻譯成學生能讀懂、易接受、通俗、具體的知識,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給出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必須從有利于學生學習操作的角度思考創(chuàng)作,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可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增加“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知識支持”等欄目,還可根據不同的課型編制不同的學案,如新授課中的預習性學案、復習課中的檢測性導學案及專題性導學案等。
二次備課。實施STR課堂教學必須要進行二次備課,需要教師對學生完成的導學案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在自學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整合,從而對教學從目標、重難點、方法、練習等方面進行二次設計。這有利于增強教學的針對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教學建立在更高的起點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二次備課的總體要求是以解決學生的問題為核心,優(yōu)化教學思路。
評價體系的建立。學生評價方面,要建立起“班級—年級—學校”三個層面的評價體系,同時建立定期評價的常態(tài)化機制,確保課堂改革的可持續(xù)性。教師評價方面,學校修訂現行的教學工作評價實施方案,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等級評價,在對備課組評價的基礎上開展教師個人評價,引導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注重發(fā)揮個人才智和集體智慧,實現共同提高。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常青第一中學)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