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線性繪畫語言是中國畫的精髓、靈魂,不同的線條、形狀賦予繪畫作品別樣的情感與靈性。我國繪畫作品重視線性繪畫語言的運用,通過點、線、面的關系構造,重組繪畫畫面,彰顯中國繪畫作品獨具一格的藝術美、繪畫美、意境美。本文從國畫本質內涵出發(fā),分析線性繪畫語言在國畫中的審美特征,提出線性繪畫語言在國畫中的功能體現(xiàn)
關鍵詞:線性繪畫語言 國畫 重要性 藝術美
“無線者非畫也”,是唐代張彥遠對國畫的定義。從該言論的字面意思來看,存在一定的偏見,但深入剖析中國繪畫作品后可知,線性繪畫語言確實是其基本特征。在中國繪畫作品中,線性繪畫語言作為其重要的藝術表現(xiàn)要素,是繪畫者的情感、靈魂的具體呈現(xiàn)形式。同時,也能夠看出,在國畫中,繪畫者對線性繪畫語言的運用十分講究,是繪畫者藝術修養(yǎng)及繪畫功底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由此可見,線性繪畫語言在國畫中運用的重要性,其也是國畫繪制的主要手段。因此,在中國繪畫發(fā)展歷程中,有必要對線性繪畫語言進行深入探究,明確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進而增強國畫藝術美的特性。
一、線性繪畫語言在國畫中的審美特征
(一)造型中的線性繪畫語言
國畫彰顯著藝術性、抽象性、獨特性、意境性,這種因素都與線性繪畫語言的運用密切相關。不可否認,在我國繪畫藝術發(fā)展的道路上,線性繪畫語言是其中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尤其在古代及遠古時期,線性繪畫語言是其重要的藝術呈現(xiàn)手段。在國畫造型中,運用線性繪畫語言,不僅是對物體的具體構圖形式,使物體通過構圖動態(tài)化、體量化、質感化,更是其情感融入主要路徑,以線性繪畫語言形式傳遞繪畫者情感,進而通過情感的提煉,賦予繪畫情感元素,進而使繪畫作品更好地體現(xiàn)意象美。
(二)筆墨中的線性繪畫語言
在國畫中,筆墨分別為:“筆”是線的運用,而“墨”是線的表達及傳遞形式,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彌補的,以此構建一幅美妙的畫卷。以“筆”的線性繪畫語言形式,重視實景的構建,以實景凸顯物體、事物輪廓,傳遞繪畫作品本質美;以“墨”為線性繪畫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重視虛景的刻畫,通過“墨”勾勒虛景,通過實景、虛景的融合,使繪畫作品更具層次感、美感,達到藝術鑒賞效度。因此,在國畫繪圖中,運用筆墨的線性繪畫語言模式,從而能夠更好地凸顯其中的情感及藝術價值。
(三)審美中的線性繪畫語言
在國畫中的“線”是其精髓,對國畫構圖、制景意義非凡。在國畫中,線性繪畫語言的運用傳遞著多樣的思想、情感元素。每一種繪畫手段的不同,通過線性繪畫語言的運用,都能夠呈現(xiàn)不同的語境??梢哉f,在國畫中,繪畫者將自身情感賦予到線性繪畫語言中,呈現(xiàn)較多的情感元素,以此實現(xiàn)其藝術審美價值。同時,在國畫中,追求自然、和諧、美感,通過線性繪畫語言的運用,能夠將這種美好愿景進行呈現(xiàn),達到良好的繪畫作品創(chuàng)作夙愿。
二、線性繪畫語言在國畫中的具體運用
(一)線條與材料
在國畫作品中,線條是運用繪畫筆勾勒出來的,通過繪畫者以線性繪畫語言為基礎,一筆一筆地進行勾勒,呈現(xiàn)出良好的國畫作品展示效應,賦予國畫藝術性。國畫中的筆是“文房四寶”中的重要元素,在我國文化史上占據(jù)重要的地位。文房四寶中的“筆”為毛筆,其種類繁多,包含硬毫、兼毫、軟毫,同時這些筆毫中,又具有大與小之分,這些都作為線條勾勒的材料,助力于線性繪畫語言的呈現(xiàn),達到良好的國畫線條之美。在國畫中,繪畫者需要運用多種類型的筆進行勾勒線條,并且每一種筆不同,其線條的呈現(xiàn)形式也是不同的,這既是國畫的奧秘之處,也是國畫的難學之處。通常情況下,繪畫者需要在國畫學習中,掌握多種類型的筆,更要知曉不同筆勾勒出的線條模式,達到以線條的美賦予國畫之美。因此,在國畫中,線性繪畫語言的運用,應關注線條與材料之間的關系,以筆的用法為導向,在筆的合理運用作用下,彰顯線性繪畫語言形式,進而賦予繪畫作品內涵。
(二)線條與情感
在國畫中,運用筆勾勒線條,使繪畫作品呈現(xiàn)的線條深、淺不一,更具有實、虛之分,這些不僅是繪畫筆的作用功效,也是國畫內在表現(xiàn)力的作用,繪畫者在創(chuàng)作中賦予其情感,通過情感的變化,使用筆出現(xiàn)深淺、虛實的呈現(xiàn)模式。在國畫繪畫中,線性繪畫語言的展現(xiàn)形式,與繪畫者所要傳遞的情感一致??梢哉f,沒有情感的國畫,稱不上藝術作品,可見情感對國畫展示的重要性。而國畫中情感的呈現(xiàn),是以線條的勾勒模式進行展示的。因此,在國畫中,繪畫者以線性繪畫語言為導向,以自身情感、思想為導向,賦予線條情感、思想,通過筆對線條的勾勒,將情感進行展示,賦予國畫作品內涵,使國畫作品藝術價值更好地展現(xiàn)。
三、線性繪畫語言在國畫中的功能體現(xiàn)
在國畫中最為經(jīng)典以及常用的繪畫要素——線性繪畫語言,在繪畫中既能夠將物體外形進行完美的呈現(xiàn),又能夠將情感賦予其中,以繪畫作品的情感表達能力凸顯繪畫作品意境。著名國畫大師林風眠指出:中國繪畫的境界在于“畫”與“寫”的本身,其本質是通過線性繪畫語言運用而進行繪畫的勾勒,以此將繪畫作品中的精神、情感進行呈現(xiàn)。事實上,線性繪畫語言在國畫繪畫中具有一定的藝術功能性,具體體現(xiàn)在其造型、情緣、傳神等方面。
(一)國畫的造型美
相比較西方繪畫作品強調空間感的模式,國畫更加重視運用線性繪畫語言進行造型,通過點、面、線的連接、繪制,形成物體的繪畫造型形式。在國畫造型中,線性繪畫語言的運用,是通過繪畫者筆法的輕重緩急實施的,以抑揚頓挫的繪畫模式,構建物體的實景、虛景,在兩者融合、促進中形成繪畫作品的物體造型構造。雖然在西方繪畫作品中也不排斥運用線性繪畫語言,但其以光為主要的創(chuàng)作思想理念,進行物體造型的構建、繪制。而國畫在作品造型中,更加重視線性繪畫語言運用,其以線性繪畫語言作為主要繪畫思想脈絡,以其他繪畫表現(xiàn)手法作為輔助,以此使繪畫作品的造型更加具有審美藝術性。例如:在《人物御龍帛畫》鑒賞中,就能夠看出線性繪畫語言在其中的運用。該繪畫作品描繪的是法師乘坐天龍飛天的故事,在繪畫作品中能夠看出法師手持長劍、法師的穿著以及神態(tài)等等,都是通過線性繪畫語言的運用,將人物造型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彰顯著國畫運用線性繪畫語言的精妙。同時,以線性繪畫語言進行國畫造型的構造,能夠區(qū)別于其他繪畫作品,從而使人們能夠被國畫的內在美所折服。
(二)國畫的傳神美
在國畫繪畫作品鑒賞中,不難看出繪畫者以線性繪畫語言的運用去傳遞、抒發(fā)自身的情感。這種繪畫模式從遠古時期就流行。在遠古時期,人們運用繩子打結,將這種形式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而影響著國人的思想意識,將這種以線性思想、文化的理念進行傳承,并且在繪畫領域中進行運用,以此將至深情感寄托于此。在我國古代有此說法,文人墨客喜歡將自身的情感、情緒通過藝術形式進行呈現(xiàn),賦予作品藝術情懷、情感,增強作品藝術意境,以此通過觀賞傳遞藝術情感。例如:古詩詞創(chuàng)作及國畫的繪圖形式,都是文人墨客情感抒發(fā)的載體。與古詩文不同,國畫繪圖形式,以線性繪畫語言為情感傳遞模式,運用線性繪畫語言實現(xiàn)繪畫物體的形與神的融合,以此促進繪畫作品內在意境的呈現(xiàn)。這種繪畫作品呈現(xiàn)形式,是寄托了我國含蓄、謙虛、不張揚的思想內涵,以作品的展示形式,營造作品意境,讓人們通過線性繪畫語言表現(xiàn)形式,深入到意境中,品味形與神之間的融合模式,并且試圖意會作品在創(chuàng)作中的情感表達形式。優(yōu)秀的國畫作品是經(jīng)得起推敲的,以線性繪畫語言為導向,推進陰陽柔和之美,實現(xiàn)作品的傳神效度。由此可見,傳神是國畫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因素,展示作品的傳神,需要重視線性繪畫語言在國畫繪圖中的運用。
(三)國畫的情緣美
畫家的情感、意趣都是通過線性繪畫語言展示出來的,都是畫家的精神產(chǎn)物,與其情感、情愫密切相關,通過繪畫路徑將情感進行抒發(fā),彰顯繪畫作品別具一格的風采。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 由于繪畫者的情感經(jīng)歷、生活體驗不一,其對生活、繪畫中的情感表達也是不同的。而以自身情感入畫,通過線性繪畫語言的運用及描繪,能夠凸顯作品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從當前社會發(fā)展層面來看,一些作品之間出現(xiàn)雷同,究其原因是繪畫者雖然運用了線性繪畫語言,但其未能夠將自身情感進行融入,只是單一地臨摹、模仿作品,未能夠使作品彰顯獨特之處。因此,許多優(yōu)秀的繪畫者,擅長以情感入畫,巧妙地運用線性繪畫語言繪畫元素,將情感進行寄托,從繪畫作品刻畫中將自身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賦予作品內在的情感元素,使受眾在觀賞作品中能夠被其中的情感所吸引,甚至為其中的情感所著迷,通過肉眼及內心去探究作品的內涵。好的國畫作品其中蘊含的情感元素,能夠體現(xiàn)作品韻味,使其能夠流傳于世。因此,在國畫作品中運用線性繪畫語言,需要重視情感的融入,以情緣為自身創(chuàng)作導向,實現(xiàn)作品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
四、結語
研究線性繪畫語言在國畫中的重要性十分必要,不僅是探究國畫藝術美的需要,也是實現(xiàn)線性繪畫語言在國畫中有效性運用的需要,以此為國畫繪畫者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契機與平臺,以線性繪畫語言的有效性運用,提升國畫鑒賞品位與層次。因此,在國畫創(chuàng)作中,巧妙地運用線性繪畫語言,賦予線性繪畫語言情感、靈性,使其通過筆墨的作用,構造良好的繪圖,進而彰顯線性繪畫語言在國畫中的運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彥明.“四君子”寫意之線性用筆模式研究——從意筆形態(tài)的線性特征探究“四君子”題材的基礎性價值[J].書畫世界,2019(01):21-24.
[2]黃丹麾.以線繪形 以彩寫意——李克寶“線性后抽象主義”繪畫作品賞讀[J].藝術市場,2018(08):155+154.
[3]王東.書亦畫也 法取中西 李克寶的線性后抽象主義新畫風[J].收藏,2018(08):175-177.
[4]金莎莎.論線性素描在國畫教學中的有效融合[J].美術教育研究,2018(14):146.
(作者簡介:劉桂梅,女,本科,河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畫)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