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震 楊 靜 賀雪黛 張 琦 王金爽 張 敏
(徐州市中醫(yī)院,江蘇徐州221000)
惡液質亦稱惡病質,多由癌癥和其他嚴重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其中以腫瘤伴發(fā)的惡液質最為常見,是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不良的主要指標。研究顯示,腫瘤惡液質是一種多因素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體重減輕和持續(xù)性骨骼肌、脂肪組織減少,進而導致機體器官進展性功能衰竭,嚴重影響晚期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是導致晚期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1]。目前臨床尚缺乏有效治療手段,主要以營養(yǎng)支持和對癥治療為主。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能改善晚期腫瘤惡液質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2]。消癌解毒方是國醫(yī)大師周仲瑛教授在“癌毒”學說指導下,經長期臨床實踐總結出的有效抗癌方藥,治療晚期腫瘤惡液質患者取得較好療效[3],但該方抗癌機理尚不明確。本研究我們觀察了在最佳支持治療基礎上加用“消癌解毒方”對晚期腫瘤惡液質患者生活質量及外周血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影響,從分子水平研究消癌解毒方抗癌機理,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確診為惡性腫瘤Ⅳ期合并惡液質患者60例,按照住院號排序后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70.22±7.64)歲;平均病程(22.8±8.2)個月;其中肺癌10例,胃癌4例,肝癌4例,結直腸癌6例,胰腺癌2例,膽囊癌1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1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齡(71.13±8.68)歲;平均病程(21.6±7.9)個月;其中肺癌11例,胃癌3例,肝癌3例,結直腸癌5例,胰腺癌2例,膽囊癌1例,乳腺癌3例,卵巢癌2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徐州市中醫(yī)院臨床實驗倫理委員會批準[批件號:2017倫審臨字第(9)號]。
1.2 診斷標準 惡性腫瘤的診斷參照《內科腫瘤學》中的診斷標準[4]。臨床分期采用AJCC分期[5]系統(tǒng),參照TNM分期標準分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惡液質的診斷參照FEARON惡液質診斷標準[6]:過去6個月體重減低>5%,除外單純饑餓;或體重指數(shù)(BMI)<20 kg/m2同時伴有體重減低>2%;或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shù)與肌肉衰減綜合征相一致(男性<7.26 kg/m2,女性<5.45 kg/m2)同時伴有體重減低>2%。
1.3 納入標準 經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證實為惡性腫瘤,AJCC分期為Ⅳ期,經CT等影像資料表明已經發(fā)生全面腫瘤轉移,且接受常規(guī)抗癌治療效果不明顯;符合FEARON惡液質診斷標準;年齡60~95歲;近期未接受孕激素、皮質激素類治療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嚴重心肺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及免疫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患者;嚴重感染者;嚴重的胃腸道良性疾病患者;神經性厭食者;生命體征無法維持,隨時可能死亡的患者;未按規(guī)定治療,無法判斷療效及資料不全影響安全性判斷者。
2.1 對照組 采用最佳支持治療(腫瘤所致臨床癥狀的干預、康復支持治療等):疼痛的患者按照WHO三階梯止痛原則予羥考酮緩釋片、氨酚曲馬多止痛治療;予健胃消食口服液、莫沙必利、醋酸甲地孕酮改善納差癥狀;予呋塞米、螺內酯利尿消腫減輕患者腹脹、水腫癥狀;予氧氣吸入、多索茶堿、甲強龍平喘治療改善患者胸悶、氣短癥狀;予以補充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電解質、維生素等糾正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消癌解毒方中藥湯劑口服。方藥組成:白花蛇舌草30 g,山慈菇10 g,八月札15 g,半枝蓮15 g,白僵蠶10 g,生黃芪30 g,炒白術10 g,太子參15 g,麥冬15 g,炒楂曲(各)10 g。每日1劑,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溫服(重癥患者鼻飼)。可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在主方基礎上酌情加減。
2組均以治療14 d為1個周期,療程均為42 d(3個周期)。
3.1 觀察指標
3.1.1 Karnofsky(卡氏,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 參照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標準[7]評價2組患者治療前后體力狀況。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標準:正常,無癥狀和體征為100分;能進行正?;顒樱休p微癥狀和體征為90分;勉強進行正常活動,有一些癥狀或體征為80分;生活能自理,但不能維持正常生活和工作為70分;生活能大部分自理,但偶爾需要別人幫助為60分;常需要人照料為5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別照顧和幫助為40分;生活嚴重不能自理為30分;病重,需要住院和積極的支持治療為20分;重危,臨近死亡為10分;死亡為0分。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 單位:分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 單位:分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3.1.2 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療效判定 提高:治療后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較治療前提高≥10分;穩(wěn)定:治療后評分變化<10分;下降:治療后評分降低≥10分。提高穩(wěn)定率=(提高+穩(wěn)定)/總例數(shù)×100%。[7]
3.1.3 中醫(yī)證候積分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制定中醫(yī)證候分級量化評分表,將納差、乏力、水腫、氣短、腹脹按無、輕、中、重分別記0、1、2、3分,比較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
3.1.4 外周血IL-6、TNF-α水平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第14、28、42天外周血IL-6、TNF-α水平。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成組數(shù)據和配對數(shù)據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絕對數(shù)或相對數(shù)進行描述;提高穩(wěn)定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治療結果
3.3.1 2組患者治療前后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比較(±s) 單位:分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3.3.2 2組患者治療前后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療效比較 單位:例
3.3.3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3。
3.3.4 2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各時期外周血IL-6、TNF-α水平比較 見表4。
腫瘤惡液質是一種嚴重的機體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體重下降、疲勞乏力、厭食消瘦、免疫系統(tǒng)受損等,能量代謝異常是其主要特點[9]。其具體發(fā)生機制復雜且尚未完全明確,有觀點認為,腫瘤惡液質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腫瘤細胞通過釋放某些細胞因子(IL-6、TNF-α等)致全身代謝紊亂,這些細胞因子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不可逆的骨骼肌質量丟失,促進機體能量分解[6]。臨床以營養(yǎng)支持、改善食欲、止痛及對癥治療為主,但療效欠佳,不能有效逆轉腫瘤惡液質的進展。
惡液質可歸屬于中醫(yī)學“虛勞病”范疇,“虛”是指人體陰血與陽氣的虧虛,“勞”是指人體臟腑的過度傷耗,虛勞是一種以氣血陰陽虧虛、久虛不復為主要病機的慢性虛損性病證,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是氣滯血瘀、痰濕凝聚、熱毒內蘊等。對于晚期惡性腫瘤引起的虛勞癥狀,治療宜攻補兼顧,用方應以氣血陰陽為綱、五臟虛候為目,根據具體辨證靈活配合運用化痰、散結、解毒等治法?!鞍┒尽崩碚撌菄t(yī)大師周仲瑛教授根據幾十年臨床經驗提出的中醫(yī)理論,周教授認為癌毒是腫瘤發(fā)病的根本原因,提倡治療腫瘤要抗癌解毒貫穿始終,并輔以適當?shù)囊鏆夥稣?,消癌解毒方正是在此理論指導下,依據惡性腫瘤“痰瘀郁毒,正氣虧耗”這一基本病理機制,以“消癌解毒,益氣養(yǎng)陰”為法擬定的抗癌有效方。已有大量前期實驗及臨床數(shù)據支持消癌解毒方具有明顯的抗腫瘤及增強免疫力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有關[10]。方中以白花蛇舌草為君,輔以山慈菇、八月札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協(xié)同起到抗腫瘤作用。藥理學研究證實白花蛇舌草具有細胞毒作用,能有效抑制腫瘤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逆轉腫瘤多藥耐藥[11]。半枝蓮涼血解毒、清熱利濕,白僵蠶化痰散結、活血通絡,藥理學研究證實半枝蓮的主要成分黃酮和僵蠶中的麥角甾醇、棕櫚酸等成分對多種惡性腫瘤有抑制作用[12]。腫瘤惡液質的治療應注重調理后天之本,因此選用黃芪、太子參、炒白術、麥冬等藥益氣健脾,養(yǎng)血和胃,達到扶助正氣以祛邪外出的作用,藥理學研究證實益氣藥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機體代謝、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13]。全方佐以炒楂曲消導助運,保護脾胃功能。諸藥合用,正氣得復,邪氣得除??v觀全方,扶正祛邪,攻補兼施,標本同治。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及治療后各時期外周血IL-6、TNF-α水平比較(±s) 單位:μg/L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及治療后各時期外周血IL-6、TNF-α水平比較(±s) 單位:μ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0.05。
?
TNF-α通過干擾肝心磷脂代謝等途徑促進惡液質的發(fā)生,又被稱為惡液質因子,此指標有助于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和預后反應[14]。IL-6是一種免疫調節(jié)性細胞因子,主要具有免疫調節(jié)和參與炎癥反應的作用,可通過直接和間接靶向多個系統(tǒng)調節(jié)代謝和內分泌功能的改變,其升高與腫瘤惡液質代謝改變相關,檢測外周血IL-6濃度對腫瘤惡液質的早期發(fā)現(xiàn)及治療具有指導意義[15]。
本研究結果顯示,加用消癌解毒方能顯著降低晚期腫瘤惡液質患者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改善納差、乏力、腹脹等癥狀,降低外周血IL-6、TNF-α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示消癌解毒方可能通過抑制患者體內IL-6、TNF-α的表達,進而抑制骨骼肌耗損、機體能量分解,從而起到控制腫瘤惡液質發(fā)生的作用。下一步擬進行長期隨訪及多中心研究,進一步證實本治療方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