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力
(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yī)院 , 遼寧 盤錦 124000 )
下肢骨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骨折類疾病,其中包括髕骨骨折、距骨骨折、跟骨骨折、股骨骨折、踝部骨折、趾骨骨折、跖骨骨折、脛骨骨折和足舟骨骨折等,是人體下肢部位多種骨骼骨折的統(tǒng)稱[1]。老年人因其年齡限制,多存在骨質疏松等癥狀,一旦遭遇交通事故、摔倒等意外便有較高的可能出現(xiàn)骨折,不僅會對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還有可能導致老年患者出現(xiàn)自責心理,造成老年患者出現(xiàn)心理疾病,影響患者安度晚年[2]。在本研究中,將通過組間比較的方式分析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臨床護理過程中的應用價值,具體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9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下肢骨折。根據(jù)所有患者入院時間的不同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分別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選取49例研究對象。在對照組中,男27例,占比55.10%,女22例,占比44.90%;年齡63-79歲,平均年齡(71.22±5.54)歲;其中因交通事故造成骨折的患者為22例、摔傷25例、墜傷2例;其中本科以上學歷患者7例、大專學歷9例、高中學歷14例、初中及以下學歷患者19例;其中脛骨骨折患者16例、趾骨骨折患者7例、股骨骨折患者21例、其他位置骨折患者5例。觀察組中,男25例,占比51.02%,女24例,占比48.98%;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70.94±5.63)歲;其中因交通事故造成骨折的患者為19例、摔傷22例、墜傷8例;其中本科以上學歷患者8例、大專學歷10例、高中學歷12例、初中及以下學歷患者19例;其中脛骨骨折患者15例、趾骨骨折患者8例、股骨骨折患者22例、其他位置骨折患者4例。2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病因、學歷和骨折位置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且組間差異經統(tǒng)計學軟件驗證無意義(P﹥0.05),可以進行本研究中各項觀察指標的比較。排除標準:(1)排除存在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2)排除存在并發(fā)高血壓、糖尿病或其他重癥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3)排除存在器官功能異常的患者。(4)排除存在神志不清、溝通障礙和智力障礙的患者。(5)排除不同意參與此項研究的患者。
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患者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在手術開始前,護理人員應當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向患者講述治療流程,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為治療提供方便。并且,護理人員還應當通過交流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存在心理壓力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當尋找原因,并通過支持、鼓勵的方式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并且,在術前護理人員還應當做好患者的病房護理和飲食護理,保證患者飲食結構的健康與合理,保障病房內空氣流通,讓患者感到舒適。同時,護理人員應當帶領患者進行各項術前準備,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3]。(2)術中護理:在術前等待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全程予以陪護,不斷予以患者鼓勵和支持,并盡可量的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不斷同患者進行交流,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疏導患者的緊張感。并且,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體位進行合理的調整,在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下盡量滿足患者的舒適。在手術開始后,護理人員可以適當調節(jié)手術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在保障患者舒適的同時避免患者著涼。并且,護理人員還應當嚴格監(jiān)控患者的生命體征波動變化情況,一旦出現(xiàn)異常要及時通知醫(yī)生,避免出現(xiàn)意外[4]。(3)術后護理:在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應當?shù)谝粫r間向患者及其家屬通報手術結果,讓患者安心。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予以患者飲食指導,通過食療的方式促進患者創(chuàng)口的愈合速度。并且,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波動情況和身體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控,一旦出現(xiàn)異常要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避免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對于心理狀態(tài)不佳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播放音樂、講述生活趣事等方式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應當告誡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出院后的預后工作,并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述預后不良的嚴重后果,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5]。
3 評定標準: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對所有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定,該量表采用百分制,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越差。記錄所有患者的住院時間,在整理歸納后進行組間比較。記錄所有患者住院期間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例數(shù),在整理歸納后進行組間比較。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所有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該調查表采用百分制,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滿意度越高。
5 結果
5.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評分差異比較:經比較發(fā)現(xiàn),護理干預前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分別為(31.46±4.32)分和(33.72±5.13)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前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分別為(31.51±4.33)分和(33.82±5.07)分,2組患者護理前的焦慮和抑郁評分無顯著差異(x2=0.0572、x2=0.0971,P=0.9545、P=0.9229);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分別為(27.54±2.13)分和(29.61±2.76)分,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分別為(21.37±1.96)分和(23.62±2.19)分,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t=14.9211、t=11.9007,P=0.0000、P=0.0000)。
5.2 2組患者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經比較,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19.72±3.21)天和(76.18±4.32)分,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13.91±2.97)天和(92.38±3.96)分。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t=9.2998,P=0.0000);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t=19.3503,P=0.0000)。
5.3 2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經比較,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為11例,占比22.45%,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為2例,占比4.08%,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x2=5.6760,P=0.0172)。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住院時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得出這一結果的原因在于,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措施,能夠通過予以患者無微不至的照料拉近護患間的關系,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增強護理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6]。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人性化護理能夠通過術前、術中和術后3個流程的護理干預,有效的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提高治療效果,并通過心理干預緩解老年患者的負面心理狀態(tài),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而且,護理人員看護措施的應用,還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
綜上所述,利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疏導患者的負面心理狀態(tài),且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效果顯著,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