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廣東粵劇院 廣東廣州 510000)
中華民族傳承千年,歷史悠久。在五千年文化傳承中,留給世人諸多文化瑰寶,戲曲表演便是中國傳承至今留給子孫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文化。在戲曲表演中,老藝術家們通過自身熟練精妙的表演形式將人們生活本質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戲曲表演中,表演者們在參透生活的基礎上,通過一顰一笑,通過舉手投足將內心生活感受惟妙惟肖地刻畫給觀眾,讓觀眾在戲曲表演中反觀生活百態(tài),引人深醒。以下,我們將從戲曲表演程式及人物塑造概述、戲曲表演程式及人物塑造探討對自取表演中表演程式及人物塑造進行探索,以為日后戲曲表演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表演程式,表演的標準和格式,帶有規(guī)范性。是戲曲表演中通過表現(xiàn)手法,比如舞蹈,表情,回眸,動作,聲音,語氣等表現(xiàn)生活的一種表演格式。在戲曲表演中,戲曲表演程式是人物性格塑造的前提,是人物情感的有效傳遞方式。21世紀的今天,人民物質生活豐富,急需在精神上尋得更好的歸屬。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群眾藝術表達很多。舞蹈、唱歌、秧歌、書法等等。在每一種社會生活中,能夠滿足人們精神追求的藝術都伴隨著時代發(fā)展走進大眾視野,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在人們生活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而戲曲表演作為傳統(tǒng)藝術,其藝術表達形式來源于生活,卻有高于生活。因此,在日常群眾生活中,戲曲很少出現(xiàn)在大眾舞臺之上。而在戲曲表演中,戲曲表演程式恰巧彌補了戲曲表演傳承的困難。戲曲表演程式,是規(guī)范,是公式,在戲曲表演中,表演者們必須遵從戲曲表演形式,在戲曲表演程式的基礎上,進行人物刻畫。在戲曲表演中,通過戲曲表演程式將人物情感傳遞給觀眾,從而同戲曲人物產(chǎn)生共鳴。
戲曲表演程式是規(guī)范,在戲曲表演中,每一種戲曲表演形式都是在塑造具體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形成的,當其形成以后,亦可作為他人效法的模板,進行戲曲表演,進行人物創(chuàng)造及塑造。同時戲曲表演程式同樣可以作為創(chuàng)新的基礎,在戲曲表演者進行人物形象再塑造中,作為基本點,進行人物創(chuàng)新。在戲曲表演歷史長河中,戲曲表演程式的規(guī)范性漸漸體現(xiàn)。例如:“起霸”,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32年-公元前 202年,其由項羽掛帥出征中表現(xiàn)出的英雄氣概而創(chuàng)造的,隨著時間推移,后被世人應用于武將出征前,整裝待發(fā)的通用表現(xiàn)形式。因此,我們說,戲曲表演程式是規(guī)范,是格式,是標準,是公式,更是戲曲表演傳承的基礎。
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藝術表演程式,也要結合時代特征,結合現(xiàn)代數(shù)字科技手段,不斷地完善,不斷地豐富戲曲表演程式。利用新的程式才能更好地提煉我們的生活,更好地展示文化和藝術。
塑造人物手法,英文Way of building characters,是一種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在小說中,塑造人物的手法通常有行為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以及細節(jié)描寫等。小說不同于戲曲、不同于戲劇、不同于真實形形色色的生活,小說是文字,是白紙上黑色跳動的字符[1]。因此,在小說中,作者需要各種人物刻畫手法進行人物形象刻畫,以將人物心理及外在表現(xiàn)呈現(xiàn)在觀看者眼中,以傳達人物思想。在戲曲人物塑造中,有一定的優(yōu)勢,優(yōu)勢在于,戲曲由人來表達。人不同于文字,人物本身就有溫度,有情感,會表達,會傳遞。即使在戲曲人物形象刻畫中,由于原因出現(xiàn)問題,人類也能靈活地進行調整,以結合自身理解隨機應變,進行人物刻畫。但戲曲也有不足,不足之處,在于人個性不同,理解不同,思想不同,在人為進行戲曲表演中,需要在自身人物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戲曲人物刻畫及塑造。與此同時,戲曲表演有很多是直播表演,演員演觀眾看,沒有后期修改再呈現(xiàn)的機會,因此,在人物刻畫中,亟需深厚的表演功底,專業(yè)的表演技能,通過各種人物塑造手法進行人物刻畫。以此保證舞臺表演的完整性,保證戲曲舞臺表演的美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戲曲表演是表演的總稱,戲曲表演又不乏戲曲表演程式及人物塑造。從實際戲曲表演出發(fā),戲曲表演中,戲曲表演程式與人物塑造有息息相關。其一,戲曲表演程式是人物性格塑造的前提。塑造是過程,是結果,是戲曲表演演員們通過日常人物探索通過戲曲表演程式傳遞給觀眾的人物。在戲曲表演中,好的表演者,優(yōu)秀的表演者是能夠通過各種表演形式將戲曲人物刻畫得形象、真實,刻畫得更加貼近生活[2]。藝術源于生活,又是生活的舞臺表達。因此,在戲曲表演中,為更好地塑造戲曲人物,就需要戲曲表演演員們深入領悟角色,領悟戲曲人物。包括,戲曲人物的生活背景,生活環(huán)境,社會角色,社會地位,人物性格,人物形象,人物語言表達、心理表達、行為表達以及人物生活圈子等等。細節(jié)見成敗,在人物塑造中,戲曲表演演員們必須盡可能地掌握人物特征、特性,以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人物,在此基礎上通過戲曲表達程式將人物塑造在觀眾面前。戲曲表達程式是戲曲表演的公式,是戲曲表演中人物刻畫的標準,是人物塑造的前提。例如:笑通常是眉眼開展,嘴角上揚,而哭或者惆悵,通常會眉頭緊皺。
在戲曲表演中,戲曲表演程式在推動人物情感表達上同樣具有積極作用。例如:經(jīng)典四大名著中《紅樓夢》,《紅樓夢》中林黛玉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物角色。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是《紅樓夢》第三回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刻畫。其在表達林黛玉堪比西施外在形象同時描述了林黛玉的身體嬌弱清瘦[3]。在戲曲表演中,林黛玉的整體形象以及林黛玉的生活時代,背景等需要戲曲表演演員們深入領悟,同時依托于戲曲表演程式進行人物塑造及表達。同時在借戲曲表演程式的基礎上,通過戲曲表演程式助推人物情感塑造。而“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態(tài)生兩靨之愁”表達了林黛玉眉毛仿佛皺著又仿佛舒展著,像掛在天空中的一抹輕煙,眼睛好像透著歡喜又透著哀愁。嘴角兩邊的酒窩顯著淡淡的憂愁,可見林黛玉是一個多么多愁善感的人物角色。因此,在戲曲表演中,演員是否真的能夠真正掌握戲曲表演程式,將林黛玉人物情感通過言行舉止,通過表情處理精準地將林黛玉的人物情感從其表情行為上傳遞給觀眾,就嚴格考驗了戲曲表演演員們的功底,考察了戲曲演員們能否將戲曲表演程式助推人物情感塑造的作用盡可能地盡可能地發(fā)揮出來。
在戲曲表演中,戲曲表演程式是人物塑造的前提,戲曲表演程式又助推著人物情感塑造。同樣戲曲表演程式又是戲曲人物塑造的有效保證,也就是說戲曲表演程式直接決定了人物刻畫,人物塑造。但反過來,事實上,整體人物塑造也是戲曲表演程式的評判。在戲曲表演中,人物塑造的是否精準直接代表著戲曲表演演員們是否科學、有效、合理地應用了戲曲表演程式。例如:林黛玉在紅樓夢中是一個極其敏感的人物,在生活中,她極盡可能地用自尊掩蓋著自卑。其在聽到自己被比作戲子之時,雷霆大怒。在同賈寶玉傾瀉情感憤怒時言辭犀利。在戲曲表演中,林黛玉是一個豐富的人物角色[4]。那么,戲曲表演演員們,能否通過合理的戲曲表演程式將人物塑造完美就體現(xiàn)了戲曲演員們對于戲曲表演程式的理解和掌握。如若,在戲曲表演中,戲曲表演演員們不能將林黛玉的人物特點、形象、心理、情感微妙變化塑造出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體現(xiàn)了戲曲演員戲曲表演程式掌握得并不理想,或者應用的還不夠恰當。因此,我們說整體人物塑造是戲曲表演程式的評判。
綜上所述,“源于生活 化于傳統(tǒng)——戲曲表演程式及人物塑造探討”是一個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時代話題。本文我們從戲曲表演程式概述、戲曲中人物塑造、戲曲表演程式及人物塑造探討三大方面以及戲曲表演程式是人物塑造的前提、戲曲表演程式助推人物情感塑造、整體人物塑造是戲曲表演程式的評判三小方面對“源于生活 化于傳統(tǒng)——戲曲表演程式及人物塑造探討”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對實際戲曲藝術表演研究起到借鑒作用,以幫助戲曲表演傳統(tǒng)藝術緊隨時代穩(wěn)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