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7)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日益發(fā)展,在圖書出版行業(yè)發(fā)展的過程當中應當逐步實現圖書編輯自動化,以往在圖書出版業(yè)進行圖書編輯的過程當中通常都是采取傳統出版形式,這樣不僅僅效率過于低下,同時難以切實保障圖書編輯質量和效果,無法切實滿足當前廣大人民群眾現實要求,被人們所逐漸淘汰。對此,要求能夠切實保障圖書出版質量更高,同時要進一步縮減圖書出版成本。
對于圖書來稿模式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了電子、文本兩種模式。文本在字體格式方面要保障行間距不能夠過疏或者過密,同時,要設置字體格式超過五號,還應當保障打印清晰性,在電子版方面需要對稿件信息進行標注,同時排版過程當中要根據出版社相關要求進行合理及科學排版[1]。
在傳統模式之下,圖書出版過程當中要經歷多道工序,主要包括了排版、繪圖以及圖片等等,不僅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且容易出現各種紕漏和錯誤。但是在目前通過采取計算機繪制插圖的方式就能夠讓排版修改以及插圖繪制更為方便快捷。計算機繪圖主要涉及到了三種形式:第一,通過計算機實現直接繪制,主要就是根據原圖要求在計算機上進行繪圖,并且在圖片上輸入符號以及文字;第二,修復,如果原圖本身屬于復印件,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質量避免其中線條不清晰問題,要將其錄入到掃描機當中進行掃描;第三,描圖,主要是原圖相對不夠清晰或者是無法修復,所以要相關工作人員能夠采取合理科學措施針對原圖進行掃描,并且還需要新建圖層,根據原圖實施必要繪制,這樣才能夠保障整體效果達到理想要求。
在當前市場上涉及到了大量不同類型校對軟件,但是沒有真正發(fā)揮重要作用,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僅僅是在編輯工作過程當中起到一定輔助性作用[2]。
大部分編輯人員可以通過采取計算機方式針對于圖書進行排版和錄入工作。由于編輯大部分人員對于稿件所涉及到內容相對較為熟悉,由編輯人員來進行圖像處理也更為適宜,同時也可以保障圖像處理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不僅僅可以有效促使校對環(huán)節(jié)得到省略,而且只需要針對稿件進行復審以及最終審核即可,然后由原作者通讀之后進行必要修改之后由編輯人員進行通讀。之后總編輯審查之后進行印制。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編輯改樣以及通讀要保障負責和認真,要對稿件進行反復通讀,避免出現任何錯誤和問題,切實保障稿件符合所有規(guī)定和要求。再次,要打出復印樣。其中,若是將排版工作歸到編輯工作中,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往往會導致編輯人員壓力過大,工作量以及工作強度大幅增強,對于編輯人員工作能力和專業(yè)能力也提出了更為嚴苛要求。其中,出版社方面應當做出一定的努力,要促使編輯人員能夠充分了解圖書印刷之前相關工藝,這樣,可以促使出版工作達到理想效果和質量。首先,要促使當前編輯人員能夠充分了解版式設計工作,其中,主要內容包括頁眉、頁腳、字間距、行間距、字號、字體等等。其次,排版工作,不僅僅要做好文字排版,還需要對圖形進行有效排版,主要包括了基本公式、表格、圖片等等[3]。
如今,在編輯工作開展的過程之中,為了提升編輯質量以及編輯效果,應當切實保障編輯流程實現無紙化,所有稿件都可以通過U盤或者電子郵箱形式來進行存儲和傳遞。通過實現無紙化,不僅僅可以促使編輯工作流程得到改良和優(yōu)化,同時也可以避免在編輯過程當中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不耗費過多紙張對于實現環(huán)境保護也具有一定作用。其中,值得關鍵考慮的一點就是要保障編輯流程可操作性,通過采用計算機對于文稿實現必要加工和修改,并且要完成復審工作,保障文件修改內容和修改位置合理性及科學性。此外,還需要從發(fā)稿到出版整體過程之中能夠實現所有文件全方位保留,避免稿件隨意處置或者丟失等等,這樣有利于后期審查校對工作順利開展和實施,一旦出現問題之后也可以通過查找之前的文件資料加以了解[4]。
綜上所述,在當前要進一步強化圖書出版編輯工作,應當實現編輯自動化,這樣才能夠促使編輯行業(yè)實現健康、穩(wěn)定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其中,編輯要實現自動化不僅僅需要加強計算機的利用,也需要編輯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更加熟悉和掌握計算機操作技巧和方法,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切實保障圖書出版過程當中編輯自動化能夠發(fā)揮更大作用,為社會及人類作出其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