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凌燕,馮興蓮
(宜昌市夷陵區(qū)樟村坪鎮(zhèn)衛(wèi)生院,湖北 宜昌 443145)
四肢骨折是骨科常見的創(chuàng)傷,目前多采用手術修復。相關報道[1]指出,四肢骨折手術會影響肢體動脈血液循環(huán),患肢可能無法獲得營養(yǎng),導致腫脹疼痛,給術后生活帶來麻煩。術后腫痛會導致骨折愈合時間延長,預后不良。因此,臨床應更加重視四肢骨折患者術后的腫脹和疼痛。護理干預是外科治療的重要幫手,直接影響手術效果。據(jù)報道,有效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減輕術后腫脹和疼痛,提高術后生活質量。本研究探析了綜合護理干預聯(lián)合常規(guī)護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預后的影響,報道如下。
將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80例四肢骨折患者,雙盲隨機法分二組。每組例數(shù)40。其中實驗組年齡21~66歲,平均(41.21±2.27)歲,男29例,女11例。對照組年齡21~68歲,平均(41.78±2.91)歲,男29例,女11例。兩組一般資料統(tǒng)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倫理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做好四肢骨折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準備器械和做好患者的常規(guī)檢查,生理準備。完善病情評估,收集患者入院后的手術史、影像學資料和喜好,制定手術方案和護理干預方案。術中密切配合醫(yī)生傳遞器械,術后加強患者的切口等的換藥護理,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告知患者堅持鍛煉可以提高康復速度,護士應根據(jù)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和病情制定相應的訓練方案。骨折初期,即頭到兩周要注意肌肉收縮運動,運動強度不宜過大。到第三周,可以逐步增加肌肉力量收縮強度、頻率和持續(xù)時間,適當增加運動強度。到第七周,患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自我感知進行一些鍛煉,當他們感覺到明顯的疼痛時,應該停止鍛煉。對疼痛的患者常規(guī)給予止痛藥物。
實驗組進行綜合護理,即在上述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了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和進行術后的疼痛人性化護理。①健康教育。責任護士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需求,告知患者病情,給予手術指導、康復指導和心理輔導,幫助患者樹立對手術的正確認識。②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幫助患者樹立積極心態(tài)的基礎。此外,護士要把握患者內心需求,安排心理專家對患者進行指導,幫助患者消除恐懼和緊張的情緒。③疼痛護理骨折會給患者帶來明顯的疼痛,因此有必要對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然后進行相應的疼痛護理干預。輕度疼痛可以積極提供多種分散注意力的活動,如看視頻節(jié)目、聽音樂、聊天、看書等娛樂活動;如果疼痛影響患者休息,則需要做好止痛干預,同時做好效果持續(xù)時間,避免因濫用止痛藥或用藥不足造成生理不適??梢圆捎眠m度的身體按摩或放松療法來提高疼痛耐受性,在生理層面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骨折部位疼痛程度(0~10分,越低越好)、滿意分數(shù)(0~100分,越高越好)、并發(fā)癥率。
SPSS 23.0軟件中,構成比用卡方統(tǒng)計,計量則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護理前兩組骨折部位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均顯著降低,而其中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的滿意分數(shù)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983,P=0.000<0.05)。實驗組的滿意分數(shù)是95.40±3.21分,而對照組的滿意分數(shù)是85.44±2.67分。
實驗組并發(fā)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6.181,P=0.013<0.05)。實驗組并發(fā)癥有1例2.5%,而對照組并發(fā)癥8例20.0%。
四肢骨折術后主要表現(xiàn)為腫脹、疼痛、運動障礙等,影響患者術后生活。四肢骨折的治療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煉,目的是恢復肢體功能。大量報道指出,大多數(shù)四肢骨折患者術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腫脹和疼痛,不利于肢體功能的恢復。如何消腫止痛對該類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
對四肢骨折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原因在于對四肢骨折可能出現(xiàn)的生理和心理不適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做好相應的預防和控制,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復舒適度和效果,提高滿意度。綜合護理的原則是全面、個性化,個性化是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除了常規(guī)護理,其還充分關注患者心理層面的改善和對疾病認知的改善,從而自覺提高依從性。另外,綜合護理更注重減輕患者的應激,因此在術后疼痛護理中加入了人性化護理,這可促使護理更有針對性,幫助他們積極參與疼痛管理和加速恢復[3]。
該研究的成果顯示實驗組骨折部位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滿意分數(shù)高于對照組,術后下床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率低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四肢骨折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確切,可減少并發(fā)癥,縮短康復時間,減輕疼痛,提高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