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輿論生態(tài)與引導研究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輿論生態(tài)與引導的反思

        2020-12-08 15:35:45張彩霞
        山東社會科學 2020年10期
        關鍵詞:輿情抗疫輿論

        張彩霞

        (山東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一、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輿論傳播與影響

        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是指危及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影響范圍較大、持續(xù)時間較長、造成損害后果嚴重的公共突發(fā)事件,主要包括涉及公共領域的自然災害、公共衛(wèi)生、事故災難、社會安全、政治動蕩等事件。重大公共事件的爆發(fā)是對一個國家執(zhí)政能力和社會治理能力的嚴峻考驗和挑戰(zhàn)。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正處于一個高風險時期?!叭祟惷媾R著威脅其生存的由社會所制造的風險……風險社會是災難社會?!?1)[德]烏爾里?!へ惪耍骸讹L險社會》,張文杰譯,譯林出版社2018年版,第6頁。風險的存在直接導致社會危機的大爆發(fā),這對執(zhí)政者而言既是危險又是機遇。輿論作為社會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的集中反映,如引導得當即能迅速匯聚起人民的精神力量,在關鍵時刻發(fā)揮凝聚人心、共克時艱的思想動員作用;如引導失當則會造成社會恐慌和動蕩,直接導致社會陷入混亂或危機之中。因此,正確引導社會輿情,使社會輿論方向與執(zhí)政者的決策、部署同向而行,將人民心理訴求轉化為彌合分歧、凝心聚力的精神動力,才能順利地化危機為轉機,進而全面贏得處置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徹底勝利。

        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爆發(fā)一般最初源自某個國家和地區(qū),后逐步蔓延周邊,亦存在著互不聯(lián)系的區(qū)域多點爆發(fā)、全球傳播、危害民眾的特點。2019年底首先發(fā)現(xiàn)于武漢、后影響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即是影響巨大且史無前例的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以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為例分析抗疫的輿論生態(tài)與引導問題,對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輿論生態(tài)治理與輿論引導具有很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經(jīng)歷了先是影響全國,后被有效控制的過程;而其在全球多國的迅猛傳播又使之成為全球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國政府踐行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價值取向,在危急關頭果斷采取封城、調(diào)集醫(yī)務工作者援鄂、建設專門醫(yī)院、全國支援湖北等應急抗疫措施,在國內(nèi)外有效地引導社會輿情,從而營造出上下同心、共戰(zhàn)疫情的良好輿論氛圍。中國的舉國抗疫為世界爭取了寶貴的抗疫時間,也積累了豐富的抗疫經(jīng)驗;同時還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指導,先后向120多個國家伸出援助之手,彰顯了中國與世界“休戚與共、守望相助”的大國擔當。經(jīng)過半年多的艱苦奮斗、全民抗疫,中國的疫情防控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也自始至終受到了西方國家抹黑式的輿論攻擊,因此在抗擊疫情中形成了抗疫和輿論宣傳兩個陣地。因此可以說,這場抗疫之戰(zhàn)既是全國上下聯(lián)動、凝心聚力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又是一場不斷贏得民心、建構良好國家形象的輿論宣傳戰(zhàn)。

        二、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中國輿論生態(tài)

        輿論生態(tài)是社會中各種輿論相互作用形成的輿論環(huán)境,以及輿論發(fā)展過程中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和影響所形成的狀態(tài)。作為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因具有突發(fā)性、公共性和全球性的特點,使得中國輿論生態(tài)呈現(xiàn)出國內(nèi)外輿論場博弈、意識形態(tài)斗爭激烈、線上線下融合、虛擬與現(xiàn)實界限模糊等鮮明特征。

        (一)西方國家意圖操控國際輿論,中美輿論戰(zhàn)成為博弈的新常態(tài)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fā)是對中國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應對能力的嚴峻考驗,也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現(xiàn)代化治理能力的全面檢驗??挂哌^程既呈現(xiàn)出我國社會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yōu)勢,也暴露了我國在現(xiàn)代化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這些不足被有些西方國家無限擴大,并借此編造、散播相關謠言,對中國發(fā)動了一波波的輿論攻擊。

        輿論戰(zhàn)是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zhàn)斗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抹黑、詆毀和妖魔化中國,將中國置于國際“被告”位置,意圖營造出對中國不利的國際輿論。疫情之初,美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參議員湯姆·科頓就聲稱病毒可能來自中國生物戰(zhàn)計劃。為了禍水東引、轉移抗疫不力的焦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質(zhì)疑中方提供的新冠病毒溯源數(shù)據(jù)“不完善”,從而導致美國陷入了被動處境。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不僅就病毒起源問題向中國發(fā)難,還將新冠肺炎病毒稱為“中國病毒”,這看似是一個漫不經(jīng)心的隨意冠名,實則是以地域和種族歧視的方式抹黑中國,轉移美國國內(nèi)的矛盾焦點。美國白宮要求國務院等多個聯(lián)邦機構加強對中國的輿論攻勢,并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統(tǒng)一口徑”:指責北京“掩蓋疫情”導致疫情全球大流行,強調(diào)美國才是“最偉大的人道主義者”。(2)張夢旭、魏輝:《白宮被爆“協(xié)調(diào)各部門”抹黑中國》,《環(huán)球時報》2020年3月23日第16版。作為美國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美國媒體也不斷配合政客炒作中國疫情,妄圖牢牢把握“宣傳導向”、主導對華不利的國際輿論,促進國際社會對中國抗疫的認知偏誤和集體臆想?!度A盛頓郵報》在溯源尚未有明確結論時,就拋出中國疫源“原罪論”,臆斷中國是新冠肺炎的傳播源,甚至捏造病毒出自武漢病毒所。其他西方國家的政客和媒體也緊跟美國步伐,無視中國的貢獻,屢屢拋出和鼓噪“中國隱瞞論”“中國誤導論”“向中國索賠論”等論調(diào),提出中國應為全球的疫情暴發(fā)買單。盡管這是典型的強盜邏輯和無稽之談,但不容置疑的是,美國政客的忽悠明顯帶動了美國輿論的節(jié)奏,也在其盟國掀起了一股指責中國、對中國追責之風。美國“灰色地帶”網(wǎng)站創(chuàng)始人麥克斯·布魯門塔爾總結了美國對華輿論戰(zhàn)的套路是,“官方‘放料’——媒體加工——政客呼應,他們這樣配合。”(3)范凌志、劉欣:《美國“反華陰謀論”的炮制套路》,《環(huán)球時報》2020年4月27日第7版。

        西方政客在輿論戰(zhàn)中利用群體推理特點,將民間的猜測和聲音進行強化宣揚,試圖影響和操縱國際輿論方向。正如法國學者勒龐所言,“把那些本質(zhì)不同、表面相似的事物摻和到一起,同時把一件具體的事當成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懂得如何操縱群體的人,給他們提供的也正是這種論證?!?4)[法]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張妤潔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頁。西方對華輿論宣傳戰(zhàn)呈現(xiàn)出戰(zhàn)略性、組織性、操縱性的特點,西方政客和媒體出于意識形態(tài)斗爭、戰(zhàn)略焦慮和政黨利益考慮,利用社交媒體的無序性、隨意性和弱責任等特點對中國抗疫進行歪曲,并一口咬定中國應對疫情的全球爆發(fā)買單。政客和媒體合謀對西方民眾進行輿論洗腦,從而傳染和影響了不明真相的人,畢竟“大多數(shù)美國民眾并不知道每個政治觀點其實都是精英集團灌輸和操縱的結果”(5)[美]威廉·恩道爾:《目標中國:華盛頓的“屠龍”戰(zhàn)略》,戴健等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第166頁。。由此可見,西方媒體操縱的不只是新聞,還包括受西方新聞影響的國際受眾。

        在涉華疫情報道中,西方媒體主要通過向受眾傳播經(jīng)過精心篩選的事實、編造信息和片面觀點來左右國際輿論,并用雙重標準來評價中國應對疫情的重大舉措。為阻止疫情向全球蔓延,中國果斷采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封城”防控措施,西方媒體以此攻擊中國治理體系和中國制度,將中國封城防疫說成是侵害人權;而將意大利的封城標榜成“為遏制冠狀病毒性肺炎,冒著經(jīng)濟風險”。西方媒體用片面化、選擇性報道攻擊中國,將中國民眾的某些抱怨無限擴大,對有關中國抗疫的正面報道和中國政府的發(fā)言予以忽略甚至歪曲,更是避談中國為全球人民防疫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的事實。由此可見,即使包括中美在內(nèi)的全球都處于艱難抗“疫”之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沒有放棄利用這一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危機攻擊中國。他們在多個層面都行動了起來,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中國實施輿論攻擊,通過議程設置影響全世界新聞媒體,意圖綁架國際輿論爭得國際話語權,在中國脆弱的時候插上一刀。

        面對西方利益集團和境外媒體的輿論宣傳戰(zhàn),中國政府和媒體冷靜應對,既不回避問題,也不受困于西方思路,而是冷靜地按我們的節(jié)奏處理問題,彰顯出了中國應對西方輿論的文化自信和新聞自信。中國外交官尤其是外交部發(fā)言人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和個人社交媒體上密集發(fā)聲,較好地引導了國際輿論。但中國對外發(fā)聲過于依賴于外交部門,導致政府的聲音單一、反擊力不足。與西方媒體相比,中國媒體明顯缺乏輿論攻勢,在應對國際輿論戰(zhàn)中缺乏主動性和應對技巧,尤其是缺少與多部門協(xié)作、合力打好國際輿論戰(zhàn)的能力。由于中國媒體沒有全線跟上政府的節(jié)奏,僅滿足于對發(fā)言人的現(xiàn)場報道,而缺乏對相關內(nèi)容的跟進和深度解讀,導致我們的輿論反擊力有效性、持續(xù)性明顯不足,難以在國際輿論上發(fā)出中國的最強音。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美輿論戰(zhàn)作為新熱點會長期發(fā)展下去,并將成為中美輿論博弈的新常態(tài)。正如德國學者米夏埃爾·巴克菲施所言,“全球抗擊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戰(zhàn)斗又疊加上了一場宣傳,占全球經(jīng)濟體量最大的兩個國家美國和中國正在爭奪解釋權。這涉及病毒爆發(fā)的原因、病毒傳播和戰(zhàn)勝病毒的信息與敘事,背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制度之間的爭斗?!?6)[德]米夏埃爾·巴克菲施:《中美激爆的輿論戰(zhàn)有深層原因》,《參考消息》2020年5月7日第14版。

        (二)政治引導和價值引導給力,官方和民間輿論場有效貫通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國顯示出了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中國文化的柔韌性,以及強大的民族凝聚力、社會動員能力和資源調(diào)配能力。面對新冠疫情全球多源多點爆發(fā),中國也展現(xiàn)出了負責任大國的胸懷與氣度,先后積極支援伊朗、日本、意大利、英國、德國等上百個國家抗擊疫情。中國媒體對內(nèi)對外講好四個故事,即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抗擊疫情、共克時艱的動人故事;科學家、醫(yī)務工作者、人民軍隊不懼生死、堅守一線、彰顯自信的逆行故事;民間團體、慈善機構、普通民眾、志愿者為抗擊疫情無私奉獻的故事;中國展現(xiàn)負責任大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與世界各國攜手共抗疫情的感人故事。中國媒體對抗疫情況的積極報道,體現(xiàn)了正確的政治引導和價值引導,不僅鼓舞了全國人民上下同心、合力抗擊疫情,也讓國際社會見識了一個真實、可愛、有大國擔當?shù)闹袊?/p>

        采用最嚴“封城”措施控制疫情是前所未有的舉措,同時也存在著極大的社會風險。但中國在這次的疫情管控中能保持社會穩(wěn)定、民心穩(wěn)定,主要得益于我們有效打通了官方和民間的輿論通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初期,由于倉促應對和經(jīng)驗不足,地方政府暴露出應急應對能力不足、物資儲備與保障能力缺乏和社會整體運轉不暢等問題,如武漢紅十字會效率低下、防疫用品發(fā)放不透明等。這些涉及國計民生的問題,反映到社會輿論中即是人們對相關問題的關切,在新媒體上形成了具有原發(fā)性、草根性、民間性的民間輿論場。中國政府迅速調(diào)整工作節(jié)奏,采取果斷行動,發(fā)出“隱瞞疫情必追責”的最嚴令,要求各級政府必須保持信息渠道暢通、積極發(fā)布信息,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對敏感信息開誠布公、解惑釋疑,在官方主導的輿論場形成了較為公開、透明、高效、真誠的形象,對民間輿論場起到了較好的引導作用。

        危機輿論引導無小事。官民之間良好的溝通和互動成為中國打贏這次抗疫戰(zhàn)的關鍵和法寶。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情民意、傾聽民間聲音,全力做好主動輿論宣傳,促進官方與民間輿論場的有效貫通和良好互動,在思想上、輿論上為合力抗擊疫情團結了廣大群眾,使之自發(fā)地加入抗擊疫情中來。這次新冠疫情期間的輿論引導可以說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一次成功探索。

        (三)單純管控思維損害政府公信力,導致社會輿情更加復雜化

        在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輿情中,對互聯(lián)網(wǎng)及社交平臺的管理是引導社會輿論、凝聚社會共識的一種有效手段。盡管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輿論引導中取得了許多成果,但仍需反思在輿情應急應對上存在的問題。在全國抗疫的輿論工作中,個別地方政府沿用舊思維管理新空間的做法,動輒使用瞞報、刪帖、訓誡等方式控制輿情,這些單純的控制不僅不會消弭輿情、消除影響,而且會破壞良好的黨群、干群關系,不斷推高和激化輿情,將當事方乃至整個行業(yè)陷于輿論旋渦之中。刪帖是全媒體時代實施網(wǎng)絡管理的一種必要且有效的手段,也是每個國家對平臺管理都會采用的方式;如運用得當,確實能有效改善網(wǎng)絡空間,保障線上線下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行。因此,對威脅社會穩(wěn)定、內(nèi)容不健康,以及帶有侮辱誹謗內(nèi)容的帖子進行刪除是一種非常必要的手段。但同時為了營造說真話的輿論環(huán)境和空間,網(wǎng)絡監(jiān)管也必須有一定的容忍度,否則會導致信息不通暢、不透明,會造成更大的輿情淤積。對輿情不加分析,粗暴刪帖和封號實際上是一種不擔當和不作為的懶政行為,有時會進一步催生輿情?!度宋铩穼TL武漢中心醫(yī)院艾芬醫(yī)生的公眾號文章被一度刷屏,但很快遭到刪除;網(wǎng)友隨后發(fā)起了網(wǎng)絡接力活動,用多種語言、各種演繹版本(包括繁體字、藝術字、符號)將復制后的文章發(fā)布到微信、微博、公眾號等平臺,創(chuàng)下了新冠肺炎疫情出現(xiàn)以來的一次輿論高峰??梢姡鐚浨椴患臃治雠c引導,只是采用強力控制和壟斷信源的粗暴做法,不僅不能消弭輿情,而且會催生出更多謠言,甚至會引發(fā)公眾的強烈反彈,進而形成輿論海嘯。

        在社會輿情治理中,使用行政、司法手段管理輿情是必要的綜合治理方式,能對惡意造謠傳謠者、非法制造輿論混亂者起到震懾作用。但在輿情治理中必須慎用行政、司法手段,尤其應防止寒蟬效應的發(fā)生。寒蟬效應是指人們在自由討論和發(fā)言時,由于擔心自己遭到國家法律的刑罰或高額賠償而不敢發(fā)表言論,如同蟬在寒冷的天氣噤聲一般,(7)參見楊永軍:《社會輿情預警與控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99頁。比喻人們因害怕受罰而不敢說話。這種壓制會打擊人們參與公共事務的信心,造成沒人敢講真話的可怕后果。2020年1月1日,武漢市公安局處罰了散布“華南水果海鮮市場確診7例SARS”謠言的網(wǎng)友以及李文亮等8人被當?shù)毓矙C關訓誡的事件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軒然大波。1月底,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對案件予以糾正:“事實證明,盡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并不是SARS,但是信息發(fā)布者發(fā)布的內(nèi)容,并非完全捏造?!?8)《最高法:武漢8人散布的“虛假信息”并非完全捏造,應予寬容》,搜狐新聞2020年1月29日,https://www.sohu.com/a/369376210_632210.雖然我國司法機關的及時糾錯使被訓誡的醫(yī)生名譽得到恢復,但在此之前對李文亮等醫(yī)生的不公正處理,以及對相關言論的粗暴刪帖還是給某些人提供了操縱輿論的機會,一時間推動社會輿情高潮迭起,并為境內(nèi)外敵對勢力留下了攻擊中國的借口和把柄。 由此可見,運用行政、司法等國家權力處理輿情必須謹慎,簡單粗暴管控社會輿情會得不償失。

        (四)媒體輿論引導存在缺位,輿論營造與引領能力不足

        新聞媒體是各國人民加強溝通、增進理解的重要渠道。中國媒體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輿論宣傳中做出了重大努力,與以往相比有很大的突破,總體而言起到了引導輿論、凝聚人心的作用。但我們的媒體在新聞宣傳、反映民聲和引導輿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我們檢視與反思。

        一是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但并非單純的傳聲筒或新聞的搬運工。有些新聞報道不能因時而變,熱衷于原封不動地轉發(fā)黨政部門的聲音,照搬黨和政府的文件、講話稿和會議發(fā)言,只限于完成政府部門公眾號的規(guī)定任務。這種新聞帶有濃厚的宣傳意味,盡管不會出現(xiàn)輿論導向錯誤,但因為缺少情感、語言生硬、遠離人心,導致傳播效果極其不佳。搬運式新聞宣傳不但拉大了人民與政府的距離,而且還會損傷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消解新聞媒體的引領作用??挂咂陂g,為了保證令行禁止,全國上下確實需要保持思想和行動的高度一致,但思想和行動的一致并不代表新聞宣傳必須采用相同的表述,或是完全復制發(fā)言稿中的字詞句,而是應該深入領會黨和政府領導抗疫的精神實質(zhì),全方位挖掘相關新聞事實,多角度講好新聞故事,進而做到精神和內(nèi)涵一致,將黨和政府的聲音有效地傳播出去。新華社湖北分社的女記者廖君獲得全國“抗疫”獎,但她有關“李文亮等8人是不是謠言者”“新冠病毒會不會人傳人”的新聞報道受到人們的質(zhì)疑。這些報道缺少深入調(diào)查、照搬當?shù)夭块T意見,不僅缺少新聞價值,而且還會給民眾和決策者造成誤導。新聞記者如果只是滿足于原封不動地報道地方政府的聲音,不對新聞進行獨立思考和調(diào)查,客觀上就放棄了新聞瞭望者的職能。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在任何時候,尤其是在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混沌期,更應該是一位危機預警者,是那個點亮火把、照亮真實的人。

        二是對新媒體監(jiān)管乏力,新媒體輿情野蠻生長。新媒體社交平臺成為疫情時期輿情、輿論的多發(fā)地,有六成以上的輿論誕生于社交媒體。有些社交媒體不是出于建設性、促進性的目的討論問題,而是為了賺取點擊率熱衷于片面曝光問題、為了批評政府而批評政府,從而使社會輿論更加偏激,加劇和激化了社會矛盾。新媒體監(jiān)管部門對輿情管理缺位、標準不一、處置滯后、措施失當,這使得新媒體內(nèi)容質(zhì)量參差不清,成為別有用心的人的肆意妄為之地。由于有些網(wǎng)民的媒介素養(yǎng)不高,對虛假信息的辨別能力不強,易受網(wǎng)絡水軍、國內(nèi)少數(shù)懷有崇美心態(tài)的高知分子以及西方社交媒體的影響,從而被帶偏輿論方向和節(jié)奏。

        三是我國媒體在對重大敏感、重要問題的報道方面存在明顯缺位,導致國內(nèi)輿論引導力不強,甚至造成信息中空??挂叱跗?,新聞媒體在如何預防新冠肺炎病毒上的宣傳不夠,結果使處于信息真空的人們無所適從,謠言滿天飛,加劇了市場恐慌和民心恐慌。當應對疫情出現(xiàn)社會問題時,有的主流媒體缺乏客觀思考和引導國人反思的能力,甚至跟隨自媒體步伐人云亦云,在新聞報道上缺少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整體而言,有些媒體一方面營造輿論的能力不強,在某些重要問題上“失聲”,時常被社交媒體營造的輿論帶偏方向;另一方面又沒對社交媒體暴露出的不夠客觀、片面等問題及時調(diào)查和糾正,這就在客觀上放棄了引導輿論的職責,導致一些信息傳播繁雜無序。

        (五)社交媒體形成信息閉環(huán),“繭房”效應造成輿論復雜化

        全媒體時代,新媒體適應碎片化、即時傳播的需要,成為人們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來源。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輿論生態(tài)的子系統(tǒng),新媒體輿論日趨成為社會輿論的最大變量。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人們因疫情被隔離在家,社交現(xiàn)實距離增大,而人們接觸媒體的頻率顯著增加。《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diào)查中心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80.8%的受訪者每天瀏覽疫情信息1小時以上。在信息渠道方面,76.7%的受訪者通過電視獲取疫情信息,其他渠道還有:朋友圈(47.3%)、微信群(45.2%)、公眾號(41.9%)、短視頻平臺(32.4%)、微博(25.0%)等。(9)杜園春、孫山:《八成受訪者每天瀏覽疫情信息1小時以上》,《中國青年報》2020年2月26日第4版??梢?,除了電視這一傳統(tǒng)媒體之外,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的信息傳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全媒體環(huán)境下,微信等新媒體成為輿論熱點不斷變化的重要推手,塑造出全新的輿論生態(tài),展現(xiàn)出強大的輿論動員能力,使輿論環(huán)境更加復雜多變。在社交媒體圈里,人們因擁有相似價值觀、閱歷和喜好而具有天然的心理親近感,他們更愿意依賴部落化或社區(qū)化的“小圈子”去獲取資訊、分享觀點,并對這些信息保持較高的信任度,這就容易造成信息“繭房效應”。人們不僅習慣接受自己編織的信息“繭房”,也希望能通過信息“繭房”減少選擇外部信息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從而增加安全感,這使得自由度高、受控性弱的社交媒體變成了虛假信息傳播的溫床。

        新媒體社區(qū)里的信息雖然大多經(jīng)過“觀點過濾”“立場過濾”,但人們出于對媒體社區(qū)其他成員的信任比較容易接受并支持這些信息。如果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會形成“沉默的螺旋”效應,即造成一方聲音越來越強,而客觀理智的聲音越來越弱,從而達到謠言被極限化擴散的目的,進而形成輿論極化,加劇社會各階層的矛盾和沖突。疫情期間,有人故意在微博、微信圈中煽動恐慌情緒、制造地域?qū)α?,使人“談鄂色變”,飛機尚未起飛就有人驚呼“湖北人乘×航班來傳播病毒了”。還有人故意質(zhì)疑政府的數(shù)據(jù),制造公眾與政府之間的矛盾。

        (六)謠言有圖有“真相”,主流輿論被稀釋和消解

        謠言是一種輿情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反映了危機狀態(tài)下某些人的觀念和心態(tài)。謠言重復一千遍即可能成為偽造的事實。如對謠言不能及時處理會激發(fā)社會輿情興起,將所涉及單位和人員置于輿論漩渦之中。謠言源于信息的不確定、不穩(wěn)定,源于信息公開的不及時、不透明。當重大公共事件突發(fā)之時,如果政府部門不能盡可能多地提供信息,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即會形成信息真空,一些不實謠言隨之充斥其中。在新冠疫情暴發(fā)之初,由于官方和專業(yè)人士提供的信息不夠多,加之疫病的極速擴散和未知信息偏多,加劇了公眾的擔心和憂慮,幾乎每天都有傳言和謠言在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諸如“喝板藍根和熏醋能預防新型肺炎”“鼻子抹香油可以預防肺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感染者逃跑”等。很多謠言已不是單純的謊言,往往真假參半,還經(jīng)?!坝袌D有真相”,貌似合乎事實,主觀臆斷成分被巧妙地隱藏,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和欺騙性,令人真假難辨、手足無措,從而引起精神恐慌、市場恐慌和社會恐慌,甚至造成主流輿論被稀釋,對全國合力抗疫大局顯然不利。

        在國際輿論戰(zhàn)中,謠言也已成為國際力量博弈的殺手锏,并演變成為極具攻擊性和軟殺傷力的輿論武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散布的“病毒源自武漢”“中國隱瞞疫情”等謠言就給中國聲譽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嚴重影響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英國智庫亨利·杰克遜研究學會亞洲研究中心聲稱發(fā)現(xiàn)了一段有關中國武漢實驗室的視頻,意圖“證明武漢病毒研究所在處理致命的新冠病毒毒株時,沒有遵循基本的生物安全秩序,有可能導致了病毒的傳播?!?10)《英智庫玩“移花接木”伎倆 華春瑩:可以起訴他們嗎?》,參考消息網(wǎng)2020年5月7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200507/2409725.shtml.該視頻在西方引發(fā)軒然大波。后經(jīng)證實這是英智庫玩的移花接木的伎倆;有關視頻源自科普紀錄片《曠野青春》,視頻所涉及人員來自武漢市疾控中心,而非武漢實驗室。

        盡管近年來中國在國際輿論工作上取得很大的進步,但我們的宣傳短板、缺陷和不足仍然非常明顯。針對西方國家制造的謠言,雖然中國外交部一直在反擊、專家們也在不斷地駁斥,但由于缺乏對媒體統(tǒng)一領導和媒體的缺位,外交部和專家的聲音不能長期發(fā)揮效力,形不成強大的輿論攻勢,這也導致中國對國際輿論的引導和塑造呈現(xiàn)出片段式、間歇性的特點,并且缺少很強的針對性和持久的反擊力。

        三、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輿情引導策略

        (一)加強黨對輿論工作的領導,牢牢把握輿論話語權

        黨的堅強領導是打贏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抗擊戰(zhàn)的先決條件,輿論宣傳能起到動員組織群眾、凝聚人心、消弭分歧、促進社會穩(wěn)定的作用。在這場艱苦的抗疫斗爭中,黨和政府加強對抗疫工作的領導,高度重視意識形態(tài)安全和輿論工作,牢牢把握輿論話語權,為抗疫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對于來自民間的呼聲,政府能夠迅速回應、及時糾錯。邊應急邊糾錯邊調(diào)適是這次抗疫輿情工作的鮮明特點,也使得輿情整體向充滿正能量的方向發(fā)展。如抗疫初期因武漢市及湖北省個別部門反應緩慢、應對失措等問題,網(wǎng)上一片負面評價。黨和國家及時應急應對,通過調(diào)整黨政領導干部、監(jiān)察機關介入、鼓勵社會廣泛參與等方式,迅速凝聚了人心,推動抗擊疫情不斷取得新進展。李文亮去世后,在一些境外勢力的推波助瀾下,形成了抗疫以來的一次輿情危機。國家有關部委迅速行動起來,除了表示哀悼并追授李文亮為“全國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外,還派監(jiān)察部門赴武漢調(diào)查此事,展示了中國政府糾錯糾偏的能力,及時平息了網(wǎng)上相關謠言,迅速穩(wěn)定了民心。

        在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面前,政府部門應與時俱進,主動適應全媒體時代的需要,牢牢把握住輿論話語權,對社會輿論實現(xiàn)政治引導、價值引導和事實引導。政府機構一方面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輿論導向,將工作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進行有效的銜接,讓社會訴求和呼聲得到政府層面的響應,在輿論上形成良好的官民互動;另一方面應對輿論管控更加開放、包容,為一些不滿情緒預留出必要的釋放出口,不斷推動實現(xiàn)官方輿論與社會輿論的碰撞、磨合,使之成為一個不斷促進官民溝通和相互理解的過程,促進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的高度契合,讓人民感受到尊重和參與公共事務的滿足感。因此,官方的對外發(fā)聲應是一種既能體現(xiàn)全局觀和大局觀,又能廣泛吸納公眾訴求和意愿的融合民意的話語表達,從而恰當?shù)剡\用民間話語促進達成開放、包容、和解的官民共識。為此,在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處置上,政府部門應堅決執(zhí)行群眾路線,時刻傾聽群眾的呼聲,“以人為本”做好利益協(xié)同和共情工作,正確引導國內(nèi)外輿論方向,讓群眾真切地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決心和信心,進而廣泛地團結和凝聚起國內(nèi)外共抗疫情的所有力量。

        (二)占據(jù)國際道義制高點,打好輿論宣傳戰(zhàn)的主動仗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與傳播對世界各國而言都是一場空前的危機。這次的疫情讓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都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經(jīng)濟代價,但這也是一次重構中國國際形象的機會,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化危機為轉機,將中國的大國擔當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宣傳出去。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出于冷戰(zhàn)思維和意識形態(tài)斗爭實施戰(zhàn)略圍堵中國,基于國內(nèi)政治選舉需要,不斷抹黑中國的抗疫努力和成果,對中國開啟全面的污名化。在該語境下,中國政府和媒體應牢牢占據(jù)國際道義制高點,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和支援世界各國抗擊疫情。在做好中國抗疫的同時,盡最大可能援助其他國家,和其他國家共同分享抗疫經(jīng)驗,共同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國際傳播中,我們應該摒棄以前那種被動應對的做法,不能僅滿足于對境外輿論戰(zhàn)的反駁,還應采取兩面或多面視角對外發(fā)聲,變被動防御為主動進攻。針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急于找替罪羊,以及對中國追責等怪異言論,中國媒體應配合政府部門通過采訪國際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將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多源多點爆發(fā)的事實講清楚,而且要從不同角度、在不同場合、用不同渠道發(fā)出聲音,堅決澄清病毒出現(xiàn)在中國不一定源自中國的事實,防止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污名化陰謀得逞。針對美國政客宣稱要對武漢病毒所實施調(diào)查的言論,中國應以其矛攻其盾,利用中國民間呼聲要求對美國馬里蘭州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美國早于中國的新冠肺炎病毒病例進行徹查。

        在國際輿論戰(zhàn)中,我們除了要堅定地駁斥國外的錯誤言論外,還需要保持自己的節(jié)奏,積極打好宣傳的主動仗,建構起“以我為主”融通中外話語體系,實現(xiàn)中國話語和敘事方式的國際化表達,讓更多國際受眾聽得到、聽得清、聽得懂中國聲音,進而贏得中國在國際輿論中的話語權。在對外傳播中不僅講道理,更要多澄清事實和講明真相;不但要講中國抗疫成績和經(jīng)驗,而且還要談抗疫中遭遇的困難、問題和不足;盡量不讓西方抓到薄弱環(huán)節(jié)和脆弱之處實施攻擊。危機應對經(jīng)驗一再證明,在任何時候,解決重大公共危機的最佳方案是做實事、講真話、穩(wěn)民心。沒有任何一場危機是因為有技巧地講真話而導致更大的被動,而會因為沒有講真話陷入一場重大危機。因此,中國在國內(nèi)外輿論工作中應積極作為,廣泛動員、組織群眾,構筑起疫情防控中的人民輿論防線。在對外傳播中牢牢把握國際話語權和正確輿論方向,讓這場重大公共衛(wèi)生危機轉化為中國絕地反擊、主動發(fā)聲、贏得世界輿論的契機,進而全面?zhèn)鞑ズ弥袊幕?、中國智慧、中國精神。我們應利用互?lián)網(wǎng)全球互聯(lián)、輕易穿越國境、貼近民眾的特點,用數(shù)據(jù)和事實說話,對內(nèi)對外講好中國抗疫故事,以及中國援助各國的抗疫故事,向世界展現(xiàn)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我們在抗擊疫情同時必須立足打贏打好抗疫國際輿論宣傳戰(zhàn),徹底變信任危機、污名危機為轉機,全面破解西方社會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全方位詮釋一個堅守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展現(xiàn)負責任大國的使命與擔當?shù)牧己弥袊蜗蟆?/p>

        (三)媒體引領政府和人民反思,促進官方、媒體與民間輿論場的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造成了巨大損失,但也是一個更好地宣傳中國制度優(yōu)勢、疫情有效防控、社會治理能力的契機。打贏打好這場輿論宣傳戰(zhàn),不僅讓國內(nèi)的人民群眾信任媒體,堅定文化自信和新聞自信,而且還能讓國際社會更加認同中國價值、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因此,中國媒體應學會獨立思考和引領國人反思,深刻領會“黨和人民的喉舌”的真正內(nèi)涵,多層面對官方信息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再加工、再創(chuàng)新,以更貼近民心、民情的方式采制出人民喜聞樂見的新聞報道,使新聞宣傳變得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

        中國主流媒體應不斷提升輿論氛圍的營造能力,充分發(fā)揮輿論引導和引領新媒體輿論的作用。主流媒體不僅要深入基層社區(qū),多角度報道新聞事實和群眾訴求,在輿論引導上不缺位、不失聲,做好基層聲音和社交媒體輿情的下情上達,而且要將黨和政府的聲音有效地傳播出去,營造起充滿積極、和諧、正能量的輿論氛圍。主流媒體應在黨政機構和人民群眾之間建起良好溝通的橋梁,從建設性、建議性的視角促進政府反思,將群眾的訴求和呼聲轉化為政府決策的依據(jù),推動官方對外新聞發(fā)布轉變?yōu)槿诤厦褚夂腿罕娫V求、順應民間呼聲的一種敘事表達,促進官方輿論場、媒體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的有效貫通、良性互動,做有責任、有擔當、有奉獻精神,且能獨立思考、不斷推動社會進步的新聞媒體。

        處理謠言的最佳方式就是推動官方輿論場、媒體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的高度融合,使謠言失去產(chǎn)生的溫床和土壤。而消除謠言的最佳方式是使之曝光于陽光之下,公開、透明、事實、真相是消除謠言的催化劑,能使之在自相矛盾中不攻自破。對于那些由于個人認知欠缺且社會危害性較低的謠言應以正確引導、科學普及為主;對于那些為了嘩眾取寵目而編造謠言、傳播謠言的人員應以批評教育為主,以行政處罰為輔;但如謠言涉及疫情應對狀況且造成社會秩序混亂的,應予以司法手段予以懲戒。因此,對謠言問題的處理應首先分清制造者是出于公眾利益還是個人原因;對懷有不良目的惡意造謠者應堅決予以處理;同時要厘清自由言論與惡意言論的邊限,防止“寒蟬效應”的發(fā)生,尤其對先知先覺的專業(yè)人士認識偏差應予以寬容、理解和糾偏,使之自覺成為推動官方、媒體與民間輿論場貫通融合的主力軍。

        (四)發(fā)揮好民間外交的力量,建設良好的國際輿論生態(tài)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韓非子·說林上》)民間外交是政府外交的有力支撐和重要補充,是國家間友好和交流的重要基石。在重大公共危機到來之時,政府外交有時因誤解和猜忌變得不再通暢?!皣议g關系需要數(shù)年時間來精心培育,卻可以在數(shù)秒之間遭到毀滅,尤其是當一條推文瞬間傳遍全球的時候?!?11)譚晶晶:《中美公共衛(wèi)生領域?qū)<野l(fā)表公開信呼吁兩國加強抗疫合作》,新華網(wǎng)2020年5月2日,http://www.xinhuanet.com/2020-05/02/c_1125936627.htm.日益頻繁的民間外交能推動兩國的良好溝通和互動,在國家間外交中發(fā)揮著重要的穩(wěn)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在國際信息傳播中,國際社會更希望聽到更多來自中國民間的聲音。因民間聲音更有交際性、接近性、親和力,有時比政府的發(fā)言更易為國際社會所接受。為此,我們應充分發(fā)揮民間傳播具有的廣泛性、草根性、親近性的特點,使之在國際輿論戰(zhàn)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社交媒體是當今國際民間傳播的一個有力的秘密武器,它既是政府傾聽國內(nèi)外社情民意的最佳平臺,又是有效引導國際輿論的最好渠道。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社交媒體的傳播力,鼓勵官方人士、非官方人士、專業(yè)人士這些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在關鍵時刻發(fā)聲;同時應動員一些民間機構、公益組織和個人迅速行動起來,并加入社交媒體中,使新媒體這一最大輿論變量成為輿論增量,在與主流媒體良性互動、積極合作中共建良好的輿論生態(tài),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西方社交媒體作為一種社交平臺,同樣具有媒體信息傳播和交流互動的功能。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趙立堅在美國社交媒體推特上的發(fā)聲引起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因此,我們不僅要鼓勵中國的有識之士、意見領袖積極參與國內(nèi)事務,而且還要引導他們在西方的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西方社交平臺上開設賬戶,同時不斷增強中國微信、抖音在國際傳播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讓中國民間聲音與其他國家的民間聲音在同一社交平臺上實現(xiàn)匯聚互動、同頻共振,讓西方政要和人民能聽得到中國民間的聲音、感受到中國的精神力量。因此,在國內(nèi)外輿論宣傳中我們必須廣泛的動員和團結起廣大的民間力量,使之匯聚成一股強大合力,將中國的發(fā)展優(yōu)勢和人力資源優(yōu)勢轉化國際傳播的強勢,激發(fā)他們在社交媒體上踴躍發(fā)言,使之成為引導國內(nèi)外輿論、把握國際話語權的中堅力量。

        (五)全面打贏國際輿論戰(zhàn),增強國際傳播能力

        在重大公共危機面前,中國不僅要打贏打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體之戰(zhàn),而且要打贏打好國際輿論信息戰(zhàn)。美國學者威廉·恩道爾指出,“信息能夠摧毀傳統(tǒng)的工作和文化,它誘惑人,將人引入歧途。同時,它也無懈可擊?!?12)[美]威廉·恩道爾:《目標中國:華盛頓的“屠龍”戰(zhàn)略》,戴健等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第161頁。因此,中國必須加強對抗疫新聞工作的領導,不斷增強國際傳播能力,不僅要確保將中國的聲音傳出去,對西方政要和媒體對中國的污名和抹黑予以有力的回擊,而且還要牢牢把握國際輿論話語權,不使西方國家?guī)浾摰姆较蚝凸?jié)奏,將中國的抗疫優(yōu)勢轉化為輿論優(yōu)勢和話語優(yōu)勢,逐步提升中國對國際輿論的領導力、塑造力和影響力。

        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格局發(fā)生巨大變化,成為國際秩序和國際關系變革的一個重要拐點。美國在抗疫中的失誤和“以鄰為壑”的做法,使得西方政要和學者開始反思社會制度和世界秩序。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撰文指出,“當新冠肺炎疫情結束時,人們會認為許多國家的制度失敗了。這種判斷是否客觀公正已無關緊要?,F(xiàn)實情況是,在這場冠狀病毒危機之后,世界將永久性改變?!?13)《基辛格:新冠疫情將永久改變世界秩序》,參考消息網(wǎng)2020年4月7日,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20/0407/2406882.shtml.《紐約時報》稱,“隨著新冠病毒危機在全球范圍內(nèi)升級,美國繼續(xù)后撤,不再扮演慷慨的全球領導者?!@場危機證實了美國政治領導力的結構性變化。……中國人已經(jīng)變得擅長運用美國曾經(jīng)使用的工具——軟實力?!屓烁杏X中國在行動、在協(xié)調(diào)、在領導?!?14)《紐約時報:特朗普在危機時刻放棄美全球領導地位》,參考消息網(wǎng)2020年3月23日,http://m.ckxx.net/pinglun/p/216426.html.特朗普政府秉持的“美國優(yōu)先”理念使之放棄領導全球抗疫的角色,拆解了美國的同盟體系,以及他們自認為堅如磐石的價值觀體系。中國要借勢而為,以新冠肺炎疫情為契機,講好中國抗疫的故事,宣傳中國文化、中國價值、中國精神。

        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是輿論戰(zhàn)、信息戰(zhàn),也是心理戰(zhàn)。我們應將對西方的輿論宣傳戰(zhàn)的應對提升至意識形態(tài)斗爭和未來世界格局建構的國家戰(zhàn)略層面,以中國價值、中國智慧、中國力量打贏打好疫情的輿論戰(zhàn),牢牢把握國際輿論話語權,使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危機轉化為不斷增強中國國際傳播能力的一次契機。正如威廉·恩道爾所言,“孫子曰:‘實則備之,強則避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糁袊軐@句話的理解從軍事層面上升到隱蔽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和未來世界格局對立的層面,便能‘戰(zhàn)勝’北約這個軍力雖遠勝于中國,但內(nèi)部卻四分五裂、混亂不堪的對手。”(15)[美]威廉·恩道爾:《目標中國:華盛頓的“屠龍”戰(zhàn)略》,戴健等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第175頁。

        因此,中國應高度重視國際輿論工作,將之提升至國家安全、民族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構建起總攬全局、協(xié)調(diào)各方的黨的輿論工作領導制度體系;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多部門對外交往,堅持對外輿論的一致性與多樣性統(tǒng)一,凝聚友好國家、國際組織、海外華人力量,建立起應對西方輿論的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謀求親華國際輿論的最大公約數(shù),共同建構起利于中國和平崛起的國際環(huán)境;同時以大傳播理念促進政府、媒體、民間力量形成國際傳播合力,建構起以中國敘事為主、融通中外的國際話語體系,全面提升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不斷增強中國對國際輿論的領導力、傳播力和影響力。

        猜你喜歡
        輿情抗疫輿論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02
        “畫”說抗疫
        抗疫之歌
        團結抗疫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輿情
        中國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輿情
        中國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突發(fā)事件的輿論引導
        輿情
        中國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 03:34:38
        誰能引領現(xiàn)代輿論場?
        中國記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
        男女做爰猛烈啪啪吃奶动| av男人的天堂第三区| 国产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色yeye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1页|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秋霞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首页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app | 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被两个按摩师| 失禁大喷潮在线播放| 精品国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五月开心五月啪啪|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爽av大片 | 极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一| 欧美xxxxx高潮喷水麻豆|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精品女厕偷拍视频一区二区区| 亚洲va欧美va日韩va成人网| 麻豆av传媒蜜桃天美传媒|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网址|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四季| 超清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 精品亚洲国产探花在线播放| 国产特黄a三级三级三中国| 五月四房播播| 999久久久精品国产消防器材| 亚洲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一边做一边喷17p亚洲乱妇50p |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