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璀
林語堂先生說“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可見,林老對木蘭的偏愛,木蘭是他理想中的女性形象,明月清風無盡藏,一道一儒兩木蘭,入乎其中,出乎其外。
木蘭出生在京城的大戶人家,父親從小教她各種知識,醫(yī)學,甲骨文等等,母親教她女紅,治家之能。信奉逍遙的父親讓木蘭有著道家的順乎自然,不違背天命;信奉儒家的母親讓木蘭熱愛世俗生活,在生活中有所為。她一面順從命運,一面又在這命運固定不變的大格局下來點小花樣,浪漫地過日子,享受人生。木蘭就好比一朵人見人愛的花,燦爛而又有節(jié)制,人人見其好。
在青春如花兒一般的年紀,木蘭的少女情懷在如畫的春天被勾起,偶遇青年才俊孔立夫,郊游頓時熠熠生輝,木蘭投擲石頭,吹口哨,唱京戲這些事使立夫感到意外,而立夫別出心裁的一句話:“那些殘基廢址最美。”也讓木蘭感到意外,木蘭覺得半路亭所見的景物最美。當然,生活在十全十美環(huán)境中的大小姐當然更喜歡全乎的美,而寒門子弟,孤兒寡母的孔立夫更留意殘缺美。這或許埋下了他們擦肩而過的伏筆。在中秋家宴上,因為立夫在,因為酒熏風暖,木蘭一時蔑棄禮法,完全擺脫了平素的約束限制談笑風生,才華外露,他倆互相舉杯敬酒,木蘭第一次真正感覺到自我個人的獨立存在,生平第一次體味到她是在完全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里生活,那里是有立夫的。開啟了姚小姐獨立意識的立夫,成為了木蘭心中永遠的遺憾與純粹,正是因為有這么一個缺角,她與立夫的心才能走得更近,成為真正的不可或缺的精神知己。立夫因文惹禍時,木蘭獨自一人深夜探訪,兩人的相知達到頂峰,這種心靈默契無人能比,無人可替。
但木蘭順應天命和家里安排,嫁給了門當戶對和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曾家三少爺蓀亞,如傅先生所說“五種命型,就用金、木、水、火、土來代表。命型若配得好,可以彼此相輔,彼此相成?!蹦咎m的金命配蓀亞的水命剛好,短暫的失落后,木蘭確信自己和蓀亞能成就一段和諧的婚姻,為曾家生兒育女,管家主事,在情勢轉變之時協(xié)助蓀亞經商養(yǎng)家,家庭財政計劃上,量入為出,精打細算,善于理財和投資,守住曾家的后花園。木蘭被蓀亞稱為“妙想夫人”,她喜歡浪漫別致的生活,她的生活方式隨季節(jié)的改變而改變,“在冬季則平靜沉穩(wěn),春來則慵倦無力,夏天則輕松悠閑,秋來則舒爽輕快?!鄙踔吝B她頭發(fā)和服飾的式樣也隨之改變,真正的天人合一,她向往田園生活,在杭州過起了地道的村姑生活。她喜歡逛廟會、吃小館兒、逛公園、看電影,經常拉著丈夫游覽各類名勝古跡,與丈夫在涼亭里下棋、手持厚卷躺在藤椅上看小說,趁清露未晞之時去聞池塘里的荷香,收集荷葉上的露水珠兒泡茶喝,將婚姻經營得踏實穩(wěn)定而不失豐富多彩。
愛情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但婚姻是一篇冗長的散文,即便老實如蓀亞者,也會有厭倦,妒忌的時候,在外花花草草。聰明的木蘭發(fā)現了丈夫的不對勁,并確信與女人相關,既有身處其中的焦慮與解決問題的參與感,也有局外人的客觀理性。首先寫信向父親求助,其次向妹妹傾訴,并真誠接受妹妹的建議,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脫下樸素的村姑裝,換上華麗的太太裝,也不再親力親為做粗活。姚老先生借化緣算命之由,摸清了對方曹麗華的底細,并向她透露端倪:你愛戀著的對象是有婦之夫。最后木蘭寫信相約曹麗華在山上見面,一出場,便以自己的風度與氣韻讓曹麗華在氣勢上低了幾分,木蘭隨意的談吐,顯赫的家世,過人的才華,對男人成熟的看法,讓曹麗華在這場會見中很快敗下陣來,不解蓀亞有如此優(yōu)秀的夫人為何還在外面拈花惹草。最后兩個女人化敵為友,結成同盟,共設圈套,在兩個女人面前,蓀亞不得不卸下所有的偽裝,承認自己的過失,驚嘆于木蘭的聰慧。父女“強強聯(lián)手”,木蘭輕輕松松化解了一場在別人看來巨大的家庭危機,將丈夫拉回家庭,大有周瑜“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之風。
取名木蘭,應有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剛強之意,她從小敢于反抗長輩,堅決不裹腳,遺憾自己不是個男孩子,不然就可以廣闊天地任她馳騁,而不囿于女兒身。木蘭做得最為勇猛的事,就是聽聞立夫因文下獄,她內心充滿了恐懼,她害怕立夫因此喪命,木蘭孤身一人深入虎穴,與司令官機智周旋,利用他們的派系爭斗,給司令官戴高帽,貶斥對方,讓掌管千軍萬馬的司令官被她的從容淡定,威嚴不可侵而懾服,最終釋放了立夫,迪非夸她是一部活的戰(zhàn)國策。亂世中,痛失愛女,國難當頭,在流亡途中她為國仇家恥而憤慨,將唯一的兒子送上戰(zhàn)場,在逃難途中收留孤兒,融入了抗戰(zhàn)的洪流中。慢慢地,不再是一個大宅院中的大家閨秀,而升華成了一位亂世巾幗。
心靈的遺憾令木蘭冥思,深刻,通透,常有物我兩忘之念;世俗的圓滿帶給木蘭安寧,幸福、快樂,常有歲月靜好之感。亂世的漂泊讓木蘭忍苦、堅強、偉大,這樣的木蘭,盡力綻放自己,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又能守住本心,實是難得人間一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