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曉鳳
當代大學生要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除了專業(yè)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應該修煉以下三種能力:
一是理性思維能力。在當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知識不再是稀缺資源,如何整合知識資源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已成為一種稀缺的能力。這里的理性思維能力,是指擁有正確良好的心智程序和模式,能在現(xiàn)實中調(diào)動相應的心智程序和模塊去解決相應的問題。它與我們通常所說的智商沒有必然的相關性,即智商高的人并非一定具備理性思維能力。例如,龐氏騙局的受害者不乏高智力水平的聰明人,但他們面對現(xiàn)實巨大的誘惑時卻不能保持理性的思維。能否調(diào)用相應的心智程序和模塊分析、處理相應的問題,是衡量一個人理性思維能力高低的一個標準。大學生應該廣泛涉獵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相關領域并能有意識地運用,在反復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心智水平,努力習得和完善良好的心智程序和理性思維能力。
二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也稱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
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它與人際交往和溝通表達能力息息相關。共情能力是大學生走出校園、步入職場的必備技能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面對不同的溝通對象要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比如匯報工作時,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理性的人,采用數(shù)據(jù)和邏輯分析更能有效溝通;如果面對的是一個感性的人,采用舉例子和講故事的方法更能有效溝通。
三是自我覺察能力。所謂“自我覺察”,就是檢視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做出調(diào)整和完善。這是一種清晰地認識自我的意愿和能力。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都能做得完美,錯誤與失敗不可避免,可貴的是要不斷反思,從錯誤與失敗中總結得失,今后做得更好。注意,這里的反思不是苛責自己,而是帶著一種開放、包容和接受的態(tài)度,去反思自己。這種自我覺察帶來自我反省、自我修正,是自我改進和自我發(fā)展的前提。能直面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學會在各種環(huán)境中生存發(fā)展,應是當代大學生的必修課。
能力的修煉不可能完全依靠課堂教學。將專業(yè)課程中的知識和立德樹人結合起來,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nèi)容。另一方面,能力的修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好比肌肉的鍛煉,必須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地進行。這就是“終身學習”的概念。當代大學生應當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大量閱讀、廣泛涉獵,有意識加以運用,持續(xù)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新理念。
(作者系新疆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