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視劇作為一種傳播文化的媒介,應該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被充分利用,而在當下有關表現荊楚文化的影視劇中,還存在著展現內容不全面、傳播范圍不夠廣泛、題材類型不夠豐富等諸多問題。如何突破這些發(fā)展瓶頸,需要擴充影視劇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拓展各種媒介平臺的傳播途徑,豐富相關影視劇的題材和類型,廣納文化人才,尋求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助力荊楚文化影視劇能有更好地發(fā)展,從而進一步促進湖北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提升湖北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荊楚文化;影視劇;傳播策略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982(2020)11-0095-04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征。一個國家豐富燦爛的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沉淀,也由各種地域文化的構成。湖北作為荊楚文化的起源地,在中國地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作為一名湖北人,有責任有義務去傳播荊楚文化,探討荊楚文化的現代轉化,擴大荊楚文化的影響力,為湖北建設文化強省多作貢獻。影視劇作為一種傳播文化的媒介,應該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被充分利用,并為荊楚文化的傳播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展開論述之前,筆者首先對本文中荊楚文化的內涵進行說明,這里所指的荊楚文化,“包含兩個層面的內涵:一個方面是以楚辭為代表的古代楚文化內涵;另一個方面是以湖北地方文化為基礎形成的地域文化內涵”①?!扒G楚文化的內容可概括為八大系列:神農炎帝文化、楚國歷史文化、秦漢三國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長江三峽文化、江城武漢文化、現代革命文化”②。荊楚文化涵括六個要素:“其一,是青銅冶鑄工藝;其二,是絲織工藝和刺繡工藝;其三,是髹漆工藝;其四,是老子和莊子哲學;其五,是屈原的詩歌和莊子的散文;其六,是美術和樂舞。”③ 簡言之,就是這些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明的總和。
一、影視劇中荊楚文化的傳播現狀
影視劇中內容展現和傳播荊楚文化的并不少,多是圍繞歷史上的楚國名人而改編。
如關于王昭君的作品:早在1964年,就有由李翰祥導演、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出品,林黛主演的黃梅調古裝宮闈電影《王昭君》;1984年,由香港亞視公司拍攝、魏秋樺主演的25集歷史人物電視連續(xù)劇《王昭君》;1987年,由內蒙古電視臺和湖北電視臺聯合拍攝、黃虹主演的電視劇《王昭君》;1988年,由臺灣中視公司拍攝、宋罔陵主演的電視劇《王昭君》;2006年,由香港寰宇公司出品、李彩樺主演的《昭君出塞》;2007年,中央電視臺出品、由楊冪主演的《王昭君》等。
關于屈原的影視作品有:1977年上映的香港電影《屈原》;1999湖南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屈原》;2017年的電視劇《思美人》。
此外,關于春申君的影視作品有2009年上映的電影《春申君》。關于息夫人的有2012年上映的電影《桃花夫人》和2017年的電視劇《桃花夫人》。關于虛構歷史人物羋月的影視作品有2015年播出的電視劇《羋月傳》、2016年的電影《我的超能娘娘》。展現古代荊楚文化起源與發(fā)展的電視紀錄片有《鳳舞神州》(2012年)和《楚國八百年》(2017年)。
由以上梳理可以看到,影視劇中的荊楚文化,內容多是以古代楚國政治為故事背景和敘事空間,刻畫古楚歷史人物的愛恨情仇,命運沉浮。而紀錄片則以古楚的歷史文化為主要講述對象。在形式上,更多的還是故事性強的電影、電視劇甚至是IP劇。在時間上,展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歷史的作品相對更多。
二、荊楚文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通覽荊楚文化在以上影視劇中的傳播,筆者發(fā)現荊楚文化的傳播展現和現代轉化目前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展現的內容不全面
在內容上,影視劇中的荊楚文化,大多集中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楚歷史演變以及歷史人物命運沉浮上。荊楚文化所涵括的神農炎帝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長江三峽文化、江城武漢文化、近現代革命文化在影視劇中有待進一步開拓。在時間段上,現有作品也總是大多集中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但作為孕育荊楚文化的湖北大地,無論是地域還是時間,都不應局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郢都,還應包括春秋戰(zhàn)國以后直到如今,湖北地域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制度文明等,這些都是可以在作品中予以展示的。對荊楚文化中的物質文明,如青銅冶鑄工藝、絲織工藝、刺繡工藝、髹漆工藝,在影視劇中展現出來的也不多。即便是偶爾有所展現,也只是作為影視劇中的背景、道具出現。而展現這些工藝的傳承興衰,社會全方位的發(fā)展全貌,反應時代風土人情的影視劇,也似乎沒有。尤其新世紀以來,武漢的城市生活、湖北各地的城市鄉(xiāng)村建設、制度發(fā)展、民眾精神面貌,這些在影視劇中涉及的也很少。
即便是內容講述集中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楚歷史演變以及歷史人物命運沉浮上,也同樣呈現出人物相對集中,故事視角重復,情節(jié)比較單一,過多集中在人物的政治命運、感情糾葛、傳奇經歷上。對于同一時期的其他歷史人物、其他社會事件,全面予以展現也不多。即使是展現同一人物事件的不同版本影視劇,其中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也會有很多相似性,主題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也存在很大局限性。此外,在相關影視劇中,荊楚文化中底蘊深厚的美術、歌舞藝術,多是作為影視劇中的敘事背景,或者是某個人物和事件中的生活場景,筆者尚未發(fā)現專門以此為主要題材和故事內容的影視劇。而以老莊及其哲學思想、屈原的楚辭為主要題材的影視劇,似乎也沒有。
(二)傳播范圍不夠廣泛
傳播荊楚文化的影視劇,多以長篇電視劇為主,即使有電影和IP劇,數量也不多,另外還有為數不多的紀錄片。所運用的媒介,還是局限于電視劇、電影院大屏幕??梢哉f,因為傳播媒介的單一,必然造成傳播形式的單一,也勢必會引起傳播范圍不夠廣泛。
互聯網時代,年輕人已經成為新媒體的主要受眾群體。但同時他們也是學習深造、事業(yè)打拼的主力軍,伴隨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其娛樂時間呈現出碎片化的趨勢。這種碎片化的時間分配,使年輕人無法去觀看需要時間相對集中的影視劇。而如果僅僅借助電視劇、電影的大屏幕來傳播荊楚文化,許多年輕人勢必不會有很多的接觸和了解,丟失了這部分年輕觀眾,也就沒有達到廣泛傳播荊楚文化的目的。
此外,湖北是教育強省、文化重鎮(zhèn),高校數量多、規(guī)模大。因此,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培育更多浸潤荊楚文化的高校學子,鼓勵他們將荊楚文化精神進行現代轉化,將荊楚文化“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銳意進取、積極開拓的創(chuàng)新精神,融會貫通、海納百川的開放精神,重君尚武、熱愛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⑦ 與大學生的奮斗勵志很好地融合起來,打造制作出一批情節(jié)緊湊、故事內容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青春校園劇、青春成長劇,展示新世紀以來高校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四)廣納人才,尋求支持
以上改進舉措,其實都需要專業(yè)的影視制作人才才能得以完成實現,而整個影視制作包括影視項目策劃、編劇、導演、廣告宣傳、幕后制作、經紀和公關人員等多方的密切配合。我們可以充分借用各個高校新聞傳播學院培養(yǎng)的影視制作人才隊伍,有效整合社會上的公關公司、影視制作傳播公司、廣告公司等市場資源,進而打造一批分工明確,有專業(yè)素養(yǎng)、熟悉制作流程和市場需求,會宣傳、懂經營的制作團隊。同時,要建立荊楚文化研究的專家資源庫,聘請他們?yōu)榍G楚文化影視劇中所涉及內容做好顧問指導,積極出謀獻策。我們還需要尋求政府、企業(y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對于政府,需要尋求相應的文化政策、項目規(guī)劃方面的支持;對于企業(yè),需要尋求相關的社會資金、技術設備的支持;對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應該尋求專業(yè)影視劇相關人才、研究荊楚文化學者的支持。
荊楚文化影視劇的制作與傳播,是湖北文化產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相關影視劇的制作和傳播,不僅僅要適應新時代影視文化市場的客觀發(fā)展,也要和湖北文化產業(yè)的其他行業(yè)進一步通力合作,實現協(xié)同發(fā)展創(chuàng)新。比如結合旅游業(yè)、工藝制作行業(yè)來尋求共同發(fā)展的機會,使其成為整個文化產業(yè)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并逐漸形成具有較高辨識度的文化符號、較高知名度的文化品牌。
綜上所述,多措并舉、全力打造一批傳播荊楚文化的影視劇精品,可以讓荊楚文化得到更大范圍的傳播,并形成湖北獨具特色的影視文化產業(yè),這對于擴大荊楚文化的影響力,提升湖北省的文化軟實力,擴大湖北省的文化知名度,促進湖北文化產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拉動湖北的文化消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注釋:
① 周雪松、費曉萍:《荊楚文化的歷史價值研究》,《前沿》2010年第24期。
② 劉紀興:《荊楚文化的內涵及其創(chuàng)新特質簡論》,《政策》2007年第2期。
③ 李曦:《論楚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在楚劇中的傳承與升華》,《戲劇之家》2017年第5期。
④ 劉俊梅、李勇:《論荊楚文化及其當代價值》,《社會科學動態(tài)》2017年第1期。
⑤ 陳露:《網絡自制劇的特征及發(fā)展方向》,《現代視聽》2013年第6期。
⑥ 楊洪濤:《新世紀中國電視劇類型研究》,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8年版,第285頁。
⑦ 李國英:《荊楚文化的傳播價值與傳播策略》,《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
作者簡介:馮萬紅,黃岡師范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湖北黃岡,438700。
(責任編輯 ??莊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