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樂平市第一中學,江西 樂平 333300)
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想解決存在的教學問題,應注重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使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并多開展一些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活躍的教學環(huán)境,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同時,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學生高效學習物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實現(xiàn)物理知識的有效建構是新課程改革一直倡導的.同時,科學探究是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學實踐表明,探究過程的核心是問題,學生物理知識的掌握、智力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都是在一個個物理問題的分析與解決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的.因此,創(chuàng)設富含物理素養(yǎng)的問題情境顯得尤為重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夠引發(fā)學生的質疑與思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靈活,也使學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激發(fā).問題情境一般是指,能夠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新問題的情境.對于高中物理而言,可以從以下視角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一)立足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連續(xù)性是學生認識發(fā)展進程中不可忽視的特性.教師對于學生相關的知識基礎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使其得到拓展與深化,繼而設計出需要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適當提高與發(fā)展才能解決的問題情境.在嘗試解決問題卻不能完成時,學生會產(chǎn)生學習知識的內需動力.
(二)剖析學生原有認知的局限性,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知識的發(fā)展離不開原有的知識基礎.知識發(fā)展的過程也是一樣.學生初期知識的低層次以及知識內涵與外延的不清晰會在解決某些問題時形成一定的障礙.這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知識局限性的節(jié)點因勢利導,創(chuàng)設能凸顯學生認知體系缺陷的特定情境,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以修復與完善.
在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在學習時往往需要大量的分析和想象,這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學生面對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會喪失學習積極性甚至出現(xiàn)抵觸的情緒,這對教師物理教學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教師能夠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良好的教學情境還能夠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提高教師教學的效果。比如,在進行“平拋運動”一課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平拋運動案例進行展示,如“槍口射出子彈的路徑”和“桌邊飛出的彈球”等,這樣能夠營造出相應的平拋運動環(huán)境讓學生進行相關概念的認識和理解,然后教師再設置相應的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平拋運動現(xiàn)象?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迅速調動起來,根據(jù)自己對平拋運動概念的理解,展開相應的想象、思考和討論。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法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強化探究式教學方法在物理實驗課堂中的應用,給予學生更多的探究空間,對于提高學生的興趣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驗課堂上,教師要摒除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分步驟實驗教學法,而要在實驗課堂上準備充足的道具,教師不直接講述實驗方法,而是對學生進行引導,要求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掌握實驗步驟,深化實驗理念。例如,在《勻變速運動》實驗課堂中,首先,教師可以先向學生灌輸實驗理論,要求學生結合課堂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究研制一個實驗裝置,其次,教師可以提出一個變量問題,要求學生進行對比實驗,并仔細觀察,最后,教師要求學生對實驗的原理進行概述,教師對不全面的內容進行補充。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始終作為一個引導者,教師不會告訴學生下一步應該怎么做,而是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學生只有經(jīng)過反復思考、反復試驗之后,才能取得成功。在實驗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實驗的樂趣,還能引發(fā)學生思考,深化學生對勻變速運動原理的理解,強化學生的記憶。
綜上所述,我國高中物理教學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機急需解決,尤其是關于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因此,需要老師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和師生關系,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投身于物理課堂學習中,從而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