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青青
(云南經貿外事職業(yè)學院,云南 昆明 650100)
新媒體,又稱“第五媒體”,是除了報刊、戶外、廣播、電視之外,以數(shù)字信息技術發(fā)展為根基,以網絡為載體的一種信息傳播技術[1]。大學語文作為語言文化教育和傳承的主要學科,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知識的了解。但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語文的部分課程內容已經明顯與時代的軌道脫節(jié),這就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狠下功夫,做好科研,不斷奮斗。
相較于其他專業(yè)課程來說,大學語文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其教學效果是潛移默化而非立竿見影的,因而很容易遭到忽視,日趨被邊緣化。某些高校在課程建設上支持力度不夠,科研經費不足,教學課時遭受嚴重壓縮;任課教師聘任過于隨意;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缺乏監(jiān)督等問題不斷涌現(xiàn)。
快消費不斷沖擊著學生的日常生活,一些學生急于求成,認為專業(yè)課的學習才更為重要,只要專業(yè)課學得好,就可以參加各種技能大賽,獲得榮譽。而大學語文的學習,則是可有可無的,只是為了應付將來的考試。
由于大學語文并沒有國家統(tǒng)一的教材,大多數(shù)教材都是由高校教師自行編寫的,因此市面上的種類較多。不同院校的教師對大學語文在該校中發(fā)揮的作用認識不同,因而側重點也不同,有的側重于口才方面的訓練,有的側重于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的鑒賞,有的則比較注重公文寫作。在新媒體背景下,僅僅依靠講授課本教材就等于是在閉門造車,不做好市場調研,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相脫節(jié),總有一天會被淘汰。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的教學內容不應該只局限于教材,而應該狠下功夫,利用好新媒體,由點到面,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
在許多高校,大學語文的教學大多是大班教學,一個教室可能坐著100-200位學生聽講,這無形中給教師教學增加了許多壓力。由于學生人數(shù)較多,課堂上想要分組教學就顯得十分困難,因此課堂教學常常以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為主。任課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進度,可能講課速度較快,加之時間較長一般為90分鐘,學生的注意力很難一直保持高度集中,師生之間的交流較少,課堂教學效果難以保證[2]。任課教師應多思考如何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網絡教學方法,積極采用先進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我們通常戲稱為“填鴨式”,在新媒體背景下,作為任課教師我們需要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采用現(xiàn)代先進的教學方式,如“積極教學法”、“翻轉課堂”等,將“學習通”、“移動圖書館”、“慕課”、“藍墨云班課”等引進我們的課堂,利用這些平臺,師生可以進行交流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任課老師可以在“藍墨云班課”上根據(jù)班級或課程內容建立班群,通過邀請碼的方式將學生拉進一個班課。教學中可以采用小組任務、投票、答疑討論、頭腦風暴等方式,對學生收集的資料進行補充和完善,對重難點內容進行講解,對有爭議的地方進行討論。課后,可以通過隨機測試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例如,在使用積極教學法講授朗讀訓練部分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案的模板,轉而采用四欄教案,將教學內容劃分為6個課時,前2個課時重在理解停頓、重音、語速、句調、節(jié)奏、語氣等,可以依托教材內容,制作小組任務書,通過分小組完成目標任務的方法,達到教學的目的。剩下的4個課時則重在實訓,參考綜藝類節(jié)目《聲臨其境》,利用錄音軟件、配音原件等現(xiàn)代媒體,在多媒體教室組織實訓活動,6節(jié)課結束后,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改進教案,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寫作之前,筆者利用暑期,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企業(yè)頂崗實習,并做了一些市場調研。通過分析調研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企業(yè)對微信文章的寫作、微信公眾號的維護、學生交流溝通能力及應變處理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啟示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拘泥于傳統(tǒng)的課本教學已經遠遠不夠,我們必須學會調整和豐富教學內容。與此同時,任課教師也要學會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學會并利用好新媒體,多學多思,走出校園,借鑒和吸收他人優(yōu)秀教學經驗。
現(xiàn)代的考評制度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動態(tài)地評價學生。一般學校的考核評價方式包括兩種:考試與考查。考試主要是針對課本知識的檢測,出題類型固定,學生不管平時學習是否努力,考前突擊學習就能輕松過關??疾橹饕峭ㄟ^提交論文的形式,一些學生寫作的論文是從網上復制粘貼,再簡單修改而成的,基本上是應付了事,并不能體現(xiàn)學生的真實水平,因此建立一套多變、靈活的考評制度至關重要。在新媒體平臺上,師生可以建立平等的交流互動,任課老師能夠通過學生點贊率、做題停留時間、評論區(qū)留言等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可以監(jiān)測到一些參與不積極的學生,最后通過課后自我總結、反思,與學生交流溝通等方式,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3]。
雖然大學語文教育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但也有許多新的機遇。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大學語文教育進行改革,以其在新的背景下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