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聰明
(重慶市開州區(qū)實驗中學,重慶 405400)
物理教學的知識難度是根據(jù)學生的年級增長而不斷提高的,對于教師來說,不同的知識點的教學需要應用的措施不同,需要考慮到的因素也不相同。因此,分層教育不僅可以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區(qū)分,對于教學的內(nèi)容結構上同樣可以進行區(qū)分,目的在于能夠便于教師的教學組織,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有目標的進行學習,更加貼合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逐漸加強難度去進行學習。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分層教學的應用在各個學科中的使用也十分頻繁,運用十分廣泛。
教師在進行試卷編纂的時候常常會根據(jù)把題型的難度進行劃分,按照相應題型的難度去進行劃分。如,試卷前幾題一般較為簡單,起到使大家放松心態(tài)、緩解心理壓力的作用。之后慢慢增加難度幫助學生進行注意力的集中,難度較高的題目一般出現(xiàn)在試卷的最后,以此來考察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的能力水平。這樣的人性化策略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易于學生更好發(fā)揮出自己的實力。
例如,在教學牛頓第三定律的時候,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了十道難度適中的應用題,第一題是概念題,學生只要通過簡單的公式代入就能夠輕松解決問題,所以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能夠正確解答,剩下的九題分別按照三題一層次的方式來進行難度的劃分,而根據(jù)最終的結果顯示學生的成績和他們的學習能力相似。教師根據(jù)這次的測評結合他們平時的表現(xiàn)將學生進行劃分,并且組成了互助學習小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總體的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能力。之后,教師還通過針對性輔導的方式利用課余的時間來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提升成績。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所以在實際講解知識的時候不能夠做到兼顧所有的學生,所以實際的教學效果只能夠在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的需求,但是很難對課本中的知識去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升華。分層教學的優(yōu)點就在于能夠很好解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所存在的漏洞,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tài)去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有效避免教學時間的過度浪費,能夠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優(yōu)化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進行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對于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了分批教學,提出的題目的難度也相繼的提高。首先,教師針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設計出的問題是:設用雪撬運木料的總重為4.9x105N,冰道為水平,一匹馬拉雪撬勻速前進的水平拉力為980N,要求:求解冰道及雪撬摩擦因數(shù)。而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提出的問題則是:假設冬季滑雪運動員沿著傾斜角為θ 的滑道呈勻速下滑,求解運動員與滑道間的摩擦因數(shù)。教師先后提出的問題不同,但是所學知識點是相同的,只是在難度程度上是不同的,這樣能夠幫助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有效的學習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同時符合他們的難度系數(shù)。
在高中這一特殊的學習階段,學生們都被高考這一座大山壓得透不過氣來,而教師也通常會選擇性進行教學,從而忽略了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這樣的態(tài)度極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多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對于自己的進步感受不到來自教師的鼓勵,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信心缺乏,得不到教師的指導,從而陷入惡性的學習氛圍中去。針對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需要承擔起作為教師的職責,秉承著面向全體、尊重學生的態(tài)度去進行教學。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發(fā)展的潛能。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只要學生有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在成績上取得了進步,教師就需要及時的鼓勵,幫助學生更好進行學習。
例如,我們班上有一個一直成績都停留在及格邊緣的學生,我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他平時聽課時的注意力較為分散,對于基礎的知識的掌握也比較差。對于這樣的現(xiàn)象我在放學后將他叫到辦公室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聊天,通過這次的對話我了解到他對自己學習的不自信,此外,他的基礎薄弱在學習時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他總是在努力了一段時間之后就開始放棄,從而一直沒有獲得較為顯著的成績。在這之后,我開始格外的注意他。在之后的教學中我放慢了教學的步驟、組織了互助小組,及時給予他鼓勵,常常找他談心,以此來幫助他建立學習自信。經(jīng)過一個月的監(jiān)督和觀察,在最近的考試中連同他在內(nèi)的幾名學生的物理成績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總結:分層教學的教學理念符合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來說更加高效,能夠最大程度上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提高教學的效率。同樣,在物理這個以理科見長的學科來說,能夠做到有目的、有層次的進行學習是每一個教師需要考慮到的因素,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學生才能夠有效掌握大多數(shù)的知識,最大程度上避免細節(jié)知識的遺漏和缺失,幫助學生有效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