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jié)市金沙縣民族中學,貴州 畢節(jié) 551808)
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評價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教育理念為支撐。它是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能具體反映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目標是否實現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實現,為今后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改進提供參考。對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評價有助于學生了解自身音樂欣賞水平的不足和進步,增強學習的動力和信心,達到音樂美育的目的。它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質和人文意識。新課程標準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把生活態(tài)度、情感意識和價值取向傳遞給學生,從而塑造學生樂觀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音樂教學在人文學科中占有重要地位。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意識,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方案,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能力。因此,除了在音樂課上學習音樂外,音樂還經常與藝術等其他學科相結合。其中一個原因是音樂屬于整個學科大家庭,其活動需要其他智力的支持才能得到提高。例如,聽音樂需要自我身心智能的支持,表達音樂需要繪畫智能的支持,創(chuàng)作音樂需要思維智能和歷史智能的支持。二是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將豐富音樂的形式和內容,促進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入的接觸和理解,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要求,提高智力水平。比如,一個有語言天賦和表演能力的學生,可能沒有機會在音樂課上表現出來,但是音樂課和語文課的結合,課文朗誦和樂譜的結合,學生的這項技能會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習效果會更好。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評價以教師為中心,導致一些音樂教師教條地模仿優(yōu)秀教師的全部教學細節(jié),不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如此,傳統的音樂教學評價重視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忽視欣賞和審美,限制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內容,有的教師干脆放棄音樂欣賞教學,學生還認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背誦概念,音樂欣賞課是無用的,最終與音樂課相抵觸。即使對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進行評價,也受到音樂形式的制約,如聽結構、樂器、音樂名稱等,偏離了音樂欣賞教學的初衷。在音樂欣賞課上,思考和表達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師生互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上,教師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傾聽、感受、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意見,并將此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比如,音樂教師本著教與學的態(tài)度,能讓學生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生動的課堂氛圍。音樂欣賞課結束后,學生已經欣賞了音樂,學到了一些音樂知識,但如果不進行相應的反思,就會感到困惑;相反,如果能夠反思課堂內容,則可以加深印象,優(yōu)化學習效果。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可以就這門課的內容留下幾個問題,或者讓學生提出問題來誘導學生思考。課后,教師應與學生保持聯系,了解學生的思維問題和經驗,給予反饋和評價,收集學生對上一節(jié)音樂課的評價。
音樂修養(yǎng)是人的審美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人的審美素質的重要杠桿。每個人的人格品質和生活品味也都直接受到它的影響。如果一個學生有很高的音樂修養(yǎng),他就可以積極參與學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使自我情感和理性的平衡和諧共存,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結構,朝著完善和提升的方向發(fā)展。如果一個學生有更高的藝術修養(yǎng),他將能夠更好地了解社會、生活,珍惜生活,了解生活,以健康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音樂教學作為美育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審美體驗的感覺,促進學生對生活本質的充分理解。綜上所述,只有具備一定審美素質的學生才能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在現代社會,一個生活成功的人必須是不同程度的‘藝術家’”,因此,藝術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在每個發(fā)展階段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初中生具有被尊重、被肯定、被欣賞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中,教師應利用評價來鼓勵初中生在音樂欣賞中隨時立竿見影的表現,幫助學生發(fā)展欣賞和表達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獨立體驗音樂,表達他們聽音樂的感受。教師在評價時要認真考慮學生的意見,不要先討論是非;即使學生的意見與音樂相去甚遠,也要以鼓勵為主,提醒學生理解音樂并肩攻擊的一般含義,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音樂欣賞能力。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評價應服務于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目標,以提高教學質量,全面發(fā)展學生身心。初中音樂教師應了解學生的發(fā)展變化,教學評價只是一種參考,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應根據學生的現狀進行調整。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建立音樂欣賞的成長記錄袋,以學生的成長記錄作為教學評價,讓學生、家長和教師參與音樂欣賞的教學評價,見證學生音樂欣賞水平的個性化成長過程,從而達到美育的教學目的。
總之,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評價不僅可以評價教師的教學過程或學生的記憶和歌唱水平,而且可以從課前、課內、課后等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激勵,服務于音樂教學的美育目標。這種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既培養(yǎng)學生人文意識又有利于教師和學生隨時看到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進步和不足,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