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薈
(齊魯工業(yè)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3)
伴隨著現(xiàn)代服裝產業(yè)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豐富多樣的物質生活使服裝再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具有實用功能的工具,它變成了一門綜合藝術,演繹藝術,是精神元素與物質材料統(tǒng)一下產生的藝術。消費者由最初的使用需求向著更高層次的品質需求、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等方向發(fā)展?;谙M者和產業(yè)需求服裝也由傳統(tǒng)的二維平面開始向三維立體轉變,使服裝的層次和空間感更加凸顯,即立體主義。立體主義作為一種較新的服裝設計思維,其對于傳統(tǒng)服裝的設計理念和方法都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對服裝藝術的發(fā)展也產生了深層次的影響。無論是在成衣設計,禮服設計,高級定制等服裝行業(yè)中都出現(xiàn)了非常規(guī)結構的服裝,經過立體設計的服裝更加具有層次美、超前美和空間美。
立體主義最早源自于塞尚“要用圓錐體、圓柱體和球體表現(xiàn)自然”的思想,這種思想主張運用幾何圖形的排列組合來表現(xiàn)整體結構造型和立體化效果。立體主義追求的是幾何形體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立體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是:幾何語言,結構內容的拆分、重組和拼貼以及表現(xiàn)物象的多維性。
最早出現(xiàn)在服裝上的是“結構主義”,后來發(fā)展為“立體主義”。結構內容的拆解、重組和拼貼即解構后的重新建構是立體主義設計的核心語言。服裝是人體著裝后表現(xiàn)的一種形態(tài)。當人體形成動態(tài)時,織物面料與人體之間產生的空間變化是瞬時的,我們不能忽視這種瞬間變化對服裝穿著效果帶來的影響,也就是說服裝中真正的“立體化”是多視角造型。服裝立體化設計是從人體形狀的基礎上再一次把空間形態(tài)進行重新組合與夸張,把身體基本的立體形狀再變化,使用填充,夸張,變形等諸多形式使服裝脫離身體基本空間,讓外部輪廓更立體化的造型變化。
服裝面料是影響服裝設計風格的十分關鍵的元素,面料再造展現(xiàn)出肌理的差異變化,將直接影響服裝的視覺效果,設計師應該充分考慮服裝的類型和特點再對面料進行選擇和加工,充分的發(fā)揮出面料的功能,提高存在價值。
面料再造即為服裝面料的二次設計以及面料肌理設計,也就是在原始面料的基礎上,按照不同面料的材質與色彩對比,將普通面料經過物理或化學手段進行立體改造的過程,使面料的質感、外觀發(fā)生變化,形成與原面料截然不同的肌理外觀,進而展現(xiàn)最終的視覺效果?,F(xiàn)代服裝中的面料再造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手工藝蠟染、扎染、刺繡、剪紙等,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帶給服裝面料新的藝術呈現(xiàn),例如空氣層面料、鐳射技術、3D打印等,現(xiàn)代科技在服裝上的應用,不僅帶給服裝形式和視覺上的創(chuàng)新,還促進了功能性服裝及面料的發(fā)展。
服裝面料再造可以使人們重新理解服裝面料的應用方向以及服裝設計的創(chuàng)新,服裝面料再造的創(chuàng)作手法可以改變服裝面料的顏色、質感、肌理,也使傳統(tǒng)的、相對平面化的面料變得更加立體,豐富了服裝面料的表現(xiàn)形式。在進行面料再造之前需要了解不同面料的性能,包括面料的軟硬度、懸垂度、彈性等,以保證面料再造的可行性及視覺效果。
1.加法處理
面料做加法處理就是對面料進行增型,通過對面料進行層疊、拼貼、刺繡、印染等使面料具有多重性的效果。或者是在原有面料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元素和材料,例如:釘結各種材質的亮片、珠子、絲帶、貝殼、紐扣、鉚釘、蕾絲、皮革、羽毛等。通過加法處理,面料肌理呈現(xiàn)出新的特性,使得面料形態(tài)更加立體,使得服裝呈現(xiàn)效果更具層次感。舉例而言,面料再造中的層疊就是指將若干種不同質感或色彩的織物進行疊加,以形成一種相互滲透、虛實結合的效果。常用的面料層疊手法有透明面料層疊、不透明面料層疊等,將透明或半透明的面料進行層疊時,會由于面料質地、色澤以及肌理感的不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變化形式。
2.減法處理
面料做減法處理一般是通過剔除部分面料,以鏤空、抽絲、磨砂、剪裁、燒花、撕裂、腐蝕等方式來改變面料本身。這種對現(xiàn)有的面料進行“破壞”是面料再造過程中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也被稱為面料的破壞性設計,通過對織物的局部進行破壞,損壞面料原有的狀態(tài),改變原有的肌理效果,通過人為意識制造出不同于傳統(tǒng)觀念上的面料肌理,使服裝空間感與層次感有所增強。
3.立體化處理
面料的立體化處理主要是通過手工工藝或機器加工,改變面料的形態(tài)。面料再造的立體化處理中比較常見的設計手法有堆積、抽褶、折疊、凹凸、褶裥、褶皺等,通過這種手法讓原本平整的布料具有立體化的效果。舉例而言,面料褶皺主要是將面料進行褶皺擠壓,由于面料的受力方向、大小與位置均有所不同,導致面料形成的褶皺也處于不同狀態(tài)。經過褶皺變形后的面料轉表面形式變得更加立體。不同的褶皺手法能夠使面料產生不同的質地變化,輕重感、凹凸感、體積感、光澤感均有所不同。
4.綜合處理
面料再造的綜合處理就是依據服裝的設計意圖,巧妙且適當?shù)貙⒓臃āp法、立體化處理等各種方法,綜合運用在面料再造中,使面料呈現(xiàn)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狀態(tài),利用材料和色彩的變化豐富各要素的差異感,從而達到設計效果。
立體主義在服裝中的應用主要有編織、纏繞、折疊、褶皺、幾何拼接、結構的解構和重構、立體肌理材料和面料再造等。
立體主義服裝中面料再造設計,在常規(guī)材料中的應用,以牛仔面料為例。牛仔面料的本質是一種較粗厚的棉質粗紗布,其斜織經紗緯紗使用不同的顏色。市場上我們所常見的牛仔服裝本身就是一種面料再造,牛仔面料的處理方式如:抽紗、磨洗、破洞等手段就是利用牛仔面料的經紗緯紗顏色的差異來進行設計的。根據設計需要對面料局部進行有針對性的減損處理,使得經過改造后的牛仔面料呈現(xiàn)出一種全新的肌理效果。牛仔面料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決定了牛仔面料二次設計的可行性,牛仔面料特有的屬性和質感使它與不同元素組合在一起都能創(chuàng)造出令人驚奇的視覺效果。
服裝面料的創(chuàng)新不僅體現(xiàn)在面料再造中,新型面料的研發(fā)也極大的豐富了個性化的市場需求。例如空氣層立體肌理面料,面料本身就已經具有三維空間層次感,再比如杜邦紙面料,視覺和觸感上幾乎和紙張無異,甚至能揉捏出紙張的皺痕,而實際上它是一種防水面料。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服裝設計中,出現(xiàn)了許多前所未有的科技面料,以滿足服裝的特殊功能性用途。
面料再造在當今服裝設計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其獨特多變的且又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藝術表達效果,為設計師們提供了靈動豐富的靈感源泉,為服裝的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了無限可能。面料再造方式的不同豐富了服裝的內容,也更有利于服裝內涵理念的展現(xiàn)。面料再造使面料從傳統(tǒng)二維平面向三維立體轉變,營造帶有空間感的立體感受和新穎獨特的視覺效果。服裝設計師要在服裝功用性基礎上,運用多元化的面料特點,用不同材質、質地、色彩、性能創(chuàng)造出不同面料組合方式、再造方式的更多可能性。在面料再造和服裝設計中融入自己的哲學思想和美學理念,通過面料再創(chuàng)造來展現(xiàn)對藝術形式的追求,兼顧審美思維,傳達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