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良
(新疆石河子121團第一小學,新疆 石河子 832066)
伴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教育部于2000年3月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緊接著,又于2001年7月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比前后三個課程目標可以看到,短短幾年,小學數學的教育理念、教學目標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種變化首先體現(xiàn)的是數學教育理念的進步。多年來,數學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從小學到大學的數學教育)。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各學科知識相互溝通、緊密聯(lián)系,數學知識更是滲透到科學技術乃至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相應地,數學教育承擔的也不再僅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其他形式的思維能力也需要在數學教育中加以培養(yǎng)、延伸。同樣,原來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只是通過數學教育來實現(xiàn)。因此,在數學教育中僅以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是不合適的。另外,即使不考慮人們的生活實踐和其他學科領域,我們處理數學問題時,也不僅只是依靠邏輯思維,形象分析、直覺思維等綜合能力的結合運用是我們早已常用的做法。
這里更加強調了知識的傳播向能力培養(yǎng)的過渡。過去,常常是講完某一學科知識以后,尋找?guī)讉€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照書本對比聯(lián)系即可。而這里強調的是“探索”的過程: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通過思索將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表達出來,指導他們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提高的不僅是數學能力,而且加深了對整個數學的認識和理解。
這里,特別強調對學生數學興趣和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切要符合學生素質教育的需要,要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而這一切,可以歸結為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xiàn),這兩種途徑是相互結合的:第一,要使學生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思維方法,這是多年來我國數學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第二,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體驗數學化的過程,從而達到學習的目標。華羅庚曾經說過:“唯一推動我學習的力量,就是興趣與方便,因為數學是充滿了興趣的科學?!蔽覀兌贾?,“興趣”大多先是來源于“好奇”,繼而產生探索的欲望。如果在兒童產生“好奇”的階段適時加以“激發(fā)”,那么,由一點小小的成功得到鼓勵,再通過“成功的體驗”,必定會使最初的“興趣”引發(fā)為不可估量的“動力”。
在設計課程內容時,不僅要依據課程標準,滿足學生需要,同時還應盡可能地反映數學學科的發(fā)展。小學數學是為學生打基礎的學科,其課程內容應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起著奠基作用的小學數學教育也必須與此相適應。小學數學課程中引進統(tǒng)計知識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內容不僅順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
有研究指出,對于數學學科知識的安排,各國各地區(qū)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異,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全都包括對學生進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探索、認識與交流,希望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由于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模式是“綜合培養(yǎng)、學有專長”,所以數學課程的設置,也不能單純地適應將來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需要,而應將數學課程分成兩類:一類是通識課程,面向所有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可根據各地區(qū)情況有所不同);另一類,面向理科方向的學生。我們僅對第二類數學課程設計進行探討。
我們知道,作為數學學科的基礎課有三條主線——代數、分析、幾何。在高等代數中,多項式的理論起源于求方程的根。歷史上,求解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先后獲得成功。數學家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的過程中,引入了許多新的概念和結果,從而形成了現(xiàn)代數學的一個分支——抽象代數。幾十年來,它的基本內容與方法在數學的諸多分支,以及在通信理論、計算機理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高等代數講授的知識,大多是17、18世紀的成果,而抽象代數講授的知識則是19、20世紀的成果,它不僅在代數課程這一主線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為近代數學奠定了基礎。抽象代數的主要思想早已滲透到基礎教育的多門學科中。所以,講授高等代數之后,必須安排72學時左右的抽象代數。
必修應用類課程適宜安排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最優(yōu)化理論及應用、模糊數學應用、數學建模。
概率與統(tǒng)計的知識是近年來基礎教育逐漸增加的內容,新課程標準做了具體的描述。雖然統(tǒng)計學的研究基礎是數據,但是研究要借助概率論的結果,因此必須先安排講授概率論基礎知識。講授數理統(tǒng)計時,要精心設計教學,努力使學生能夠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預測和最后決策的過程;使學生不僅掌握統(tǒng)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還可以解決簡單的問題。要告訴學生,無論獲得數據還是分析數據,總是要滲透隨機與概率的思想。
最優(yōu)化理論包括了線性規(guī)化以及最優(yōu)化基本理論及主要算法介紹,它是現(xiàn)代管理、決策、經濟、金融乃至評估等工作領域的基本工具,也是數學應用的最廣泛的學科之一。講授過程最好結合實際應用模型。
小學教育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直接服務于基礎教育中的小學教育,即使在高等師范院校面臨綜合化的改革背景下,它仍然是學校最具特色的專業(yè)之一,它所承載的歷史使命與重擔,越來越被更多的教育界人士所認識。我們這里探討的小學教育專業(yè)中的數學課程設計,也只是處于剛起步不久的思考,實踐時間也不長。相信隨著專業(yè)的建設和更多學者的加入,將會使這種設計更加合理,人才培養(yǎng)方案也將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