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江西省豐城市石江中心小學,江西 豐城 331100)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信息技術能夠將圖、文、聲、像融于一體,具有形象、直觀以及雙向智能化教學特點,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感受寫作意境,同時,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將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和課文內容加以呈現,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多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從而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寫作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能夠為小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逼真的教學場景。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且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此時,色彩豐富、能動能靜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小學生思維高度集中、手腦并用,而且能夠啟發(fā)學生根據眼前景象聯系生活實際或想象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豐富小學生的觀察感受,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語文素養(yǎng)。
首先,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往往根據經驗和習慣進行教學,沒有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展開針對性的寫作指導,學生的寫作思路也往往是教師規(guī)定好的,導致許多小學生寫作空洞乏味且千篇一律。其次,教師不能與時俱進,仍沿用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陳舊,加之小學生閱歷和經驗的限制,導致小學生無法有效理解寫作內涵,同時,課堂上教師的主導地位使課堂教學環(huán)境嚴肅、壓抑,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搭建平等溝通橋梁,學生只能被動接收寫作知識,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許多小學生談寫色變,歸根結底是學生對墨守成規(guī)的語文寫作教學方式產生了厭倦和抵觸情緒。小學階段的寫作內容相對簡單,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在寫作認知和理解上會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方面應采用豐富教學形式。但恰恰相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往往采取極端教學方法,即:通過例文閱讀和寫作練習進行模仿創(chuàng)作,這樣不僅磨滅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加重了學生的寫作負擔,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寫作將產生嚴重抵觸情緒。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應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創(chuàng)新寫作模式和教學方法,通過信息技術為現代教學提供便利條件。首先,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之前,應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準備過程,使學生充分認識和了解寫作題材,并以自身感興趣的寫作角度結合真情實感,調動已有知識儲備進行寫作準備。同時,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寫作氛圍,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創(chuàng)設相關寫作情境,確保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后續(xù)的寫作教學順利開展奠定基礎。例如:在以“春天”為題材進行寫作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利用圖片、動畫、視頻等為學生呈現春天景象,使學生置身其中,以求更好地完成對春天的描寫。其次,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加深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聯系,教師只有和學生多多進行交流,才能了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有利于教師針對學生間的差異更好地展開寫作教學。
教師應從提高學生寫作興趣著手,引導學生搜集相關寫作素材,明確所搜集素材適應的寫作體裁,提升學生寫作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時,除了必要的寫作知識講解外,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自信心。此外,教師還應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小學生語文寫作訓練,結合網絡平臺開放學生寫作視野、提高寫作興趣,在知識、素材、文采的積累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所謂4s模式即搜索、分享、展示與總結。首先,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際,在了解學生寫作水平和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制定寫作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儲存寫作素材,為后續(xù)寫作奠定基礎。即搜索。其次,分享。小學生寫作知識儲備含量較少,教師應積極助推學生間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分享意識。再次,針對作品展示方面,教師要及時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以鼓勵方式為學生提出合理建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鼓勵學生借鑒優(yōu)點和精華,刺激學生寫作熱情。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所學寫作內容進行總結,使學生認識到自己作品中的優(yōu)缺點,以便積累經驗教訓,培養(yǎng)寫作興趣,為寫作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輔助語文教學的高效率、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始終保持對寫作的興奮、愉悅、上進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具有積極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