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貝伊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
志愿者是博物館的后備力量,能有效的彌補人員不足問題,為博物館提供豐富的人力和智力資源,給博物館的各項事業(yè)帶來活力,是博物館服務社會的重要力量和有益補充。博物館志愿者活動的開展,既擴展了博物館的社會服務性質(zhì),又擴大了服務層面,使有效的資源與無盡的服務需求有效配合,極大地提升了博物館綜合社會效益和服務品質(zhì)。
對于博物館,雖然在志愿者管理和培訓方面付出了許多心血,也培加了很多工作量,但對于促進博物館與公眾的交流,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與推廣等方面,志愿者所發(fā)揮的作用都體現(xiàn)出了其不可替代的輔助力量。有的博物館已經(jīng)形成了穩(wěn)定的志愿者隊伍,成為了紀念館講解員的主力軍,為提升館教育與服務做出了應有貢獻。如,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培養(yǎng)了一支近200人的高素質(zhì)志愿者講解員隊伍,包括大學生志愿者隊伍、小講解員隊伍,以及離退休志愿者隊伍等。
博物館的志愿者工作充分體現(xiàn)了公眾積極投身公共文化事業(yè)建設的參與度,成為了博物館與公眾、社會溝通的橋梁。志愿者通過自身的服務將博物館文化傳遞給公眾,同時將社會各方面對文化的需求反饋給博物館,促進博物館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利于構建和諧博物館。
博物館以提供文化志愿服務為主,為社會公眾提供教育、欣賞等公共文化服務。目前,博物館所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大致有:觀眾講解、咨詢服務、策劃并參與教育活動、志愿宣講、愛心設施手續(xù)辦理、大件行李寄存服務等。把“高冷”的藏品介紹給公眾,拉近藏品與公眾之間的距離,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走進藝術,從中有所收獲是博物館的特色志愿服務之一。面對觀眾,他們春風滿面的微笑,安靜謙和的心態(tài),以己所學傳播知識,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弘揚傳統(tǒng)文化魅力。為滿足觀眾的講解需求,博物館多設有漢、英、日、韓等多語種講解,此外,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專業(yè)需求的觀眾,講解詞還分為青少年版、大眾版、專業(yè)版等。一場講解服務約一個多小時,他們或許腿腳僵硬、聲音嘶啞,而再次面對又一批觀眾,他們依然笑容滿面、精神煥發(fā)。成功的講解背后,是志愿者們一顆顆走進觀眾的心,是多少個不眠夜伏案查找資料,研究展品,了解展品故事,組織語言,是孜孜以求、虛心請教專家的謙和恭敬和對知識的無限探索。
要精心設計培訓內(nèi)容,主要包括博物館知識培訓、業(yè)務技能培訓和志愿者精神培訓。志愿者精神培訓顧名思義是將志愿者精神傳遞下去,增加志愿者對崗位工作的認同感,激發(fā)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將志愿服務當作是一項光榮使命來完成,熱忱服務,將崗位職責真正落實到位。要運用多種培訓方式,強化志愿者培訓效果。在培訓方法上力爭做到多樣化,給志愿者帶來豐富的體驗,使他們對培訓內(nèi)容留下深刻的記憶,活學活用,使知識技能的應用水平相對更高。如運用互動體驗的方式,讓志愿者邊看邊聽,再進行親身體驗,他們的感官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情緒處于亢奮狀態(tài),培訓效果也能得到良好的保證。值得注意的是,志愿者隊伍結構復雜,不同志愿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異巨大,應該運用分層次的培訓形式,促使志愿者盡快地適應崗位工作,調(diào)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內(nèi)在潛力,促進志愿者的個性化發(fā)展。
博物館志愿者以自己的時間、知識、技能、體力等在博物館無償提供志愿服務。一般來說,博物館志愿服務分為3類:社會教育、輔助管理和專業(yè)服務。主要服務形式包括:講解、咨詢服務、觀眾引導、展廳維護、文保宣傳、教育活動、志愿宣講等。他們熱情地為觀眾講解展覽;忙碌地搬運器材、布置展覽;奔波于社區(qū)、學校、企事業(yè)單位傳播、弘揚歷史文化;隨時解答各類咨詢問題,為觀眾介紹服務設施和展覽路線,每逢學雷鋒日、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自然遺產(chǎn)日等大型節(jié)日,都會設專崗為游客提供咨詢服務;積極參與博物館各項教育活動,策劃方案或任主講人。隨著志愿者隊伍的不斷壯大,博物館仍需要繼續(xù)進一步延伸拓展志愿服務的功能,豐富活動內(nèi)容,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針對志愿者的專業(yè)所長和年齡階段,采取不同的志愿服務方式,為廣大志愿者提供一個施展才華、奉獻愛心的寬廣舞臺。未來,博物館與志愿者的結合還有更大的開放空間,要認識并持續(xù)致力于這一工作。
擴大服務范圍,是每位志愿者的愿望。博物館應該在充分調(diào)查館內(nèi)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使志愿服務不僅僅局限于講解、幫扶等方面,要設置不同類型的服務崗位,讓更多志愿者參與多元化的博物館工作,如史料研究、展覽設計、館區(qū)建設等工作。還可將博物館志愿者延伸到館外活動,發(fā)揮他們的“橋梁”作用,組織志愿者進社區(qū)、進學校、進鄉(xiāng)村等。
志愿服務規(guī)范化,是為了預防志愿服務出現(xiàn)問題;志愿服務特色化,是為了預防志愿服務陷入固定、僵化的模式。二者都是為了服務更多的人,傳遞溫暖、傳遞愛心,促進志愿服務更好地發(fā)展。因此在具體實施中,只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注重志愿服務的特色,將志愿服務規(guī)范化和特色化有機結合起來,就一定能充分發(fā)揮志愿服務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