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蘇
當前,高中生物教學積極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親歷動手實驗操作能力,迫切需要生物教師銳意開拓,全心全意建設智慧,學習意義建構,高效課堂建設;全心全意激發(fā)生物學習興趣,潛心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高生物教學質量;全心全意關注學習方法引導,適時反饋教學指導效果,積極創(chuàng)設高中生物教學特色。
在高中生物課上,要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把興趣培養(yǎng)作為首要抓手,這是驅動學生自覺、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合理布置生物實驗等教學任務,以激發(fā)學生對生物探究的興趣,從而實現(xiàn)學生自學能力不斷提升的目的。在教學中,有許多知識內容與學生自身和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學科,靈活布置作業(yè),為學生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例如:在開展遺傳學教學時老師可以安排一些實踐活動,如家庭病史調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研究家庭或其他研究群體,得出對某種遺傳性疾病的看法,并運用理論方面的自學和研究,來驗證或證實實驗。這種類型的作業(yè)比諸如做題之類的書面作業(yè)更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內心深處強烈的探索欲望,并逐漸形成對生物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提高他們應用知識轉化能力。
高中生物知識晦澀抽象,且知識點繁雜、難度較大。部分學生由于初中未打好基礎,加之習慣依賴老師照本宣科的教授方式,難以適應高中學習中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師需要引導和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先預習已學到的知識,然后再去上課,這樣提升課堂學習效果,還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可以提供問題作為預習的方向,學生通過自主預習自主解決難題。如在胚芽鞘實驗中,生長素產生的部位?什么地方能感覺到光刺激?光線折射處在哪兒?通過課前充分的預習,學生能快速而準確地探尋到答案,如胚芽鞘尖端是生長素產生的部位,它也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而彎曲的部位則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通過學生自主預習,課上取得預想的教學成效,還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教科書是學生學好生物學的輔助工具,最重要的工具,教科書中有許多知識延伸章節(jié),如“知識海洋”專題研究“邊做邊學”等。特別在鞏固復習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回到書本上,多引導學生讀一些擴展知識的章節(jié),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已經掌握的知識,而且可以突破原有知識的局限,延伸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從而拓充自身的知識體系。
例如:眾所周知,胰島素用于糖尿病人居多,通常不能口服,因其化學成分為蛋白質,若口服,胃收益白酶催化水解而喪失功能。但如今卻多酶片的出現(xiàn),為什么它能口服?關于此點,教科書上有詳細的說明,在學習過程中,須學生勤于翻閱課本,每次用心去閱讀,都會有所收獲。當他們碰到問題去積極主動地翻閱課本,不但可以不斷擴展生物知識,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興趣和能力。
高中生物知識與生活相關聯(lián),故而,教師可借助課外生活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自學興趣和能力。課余時間,生活中的生物現(xiàn)象很多,讓學生能留心觀察這些現(xiàn)象,并借助于自己的一些生物知識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這樣可使他們以生活視域進行深入分析與解讀生物知識,深化知識理解與記憶。
例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生物進行記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物種,可以引導學生記錄這些發(fā)現(xiàn),并對其進行科學的整理,如用紙版記錄或照片錄像,也可以通過因特網查詢相關信息,讓學生成為有心人,擴展他們的生物知識。在不斷擴展中,學生會不自覺地通過自主閱讀的形式,對知識的擴展認識更多的物種,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熱情,使學生從不斷地學習和生活中,增強內在的自我價值感,會有更大的滿足感,從而提高生物學科學習的興趣。
總之,新課標對高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樹立現(xiàn)代教育觀念,對學生的學習思路進行良好的啟發(fā)與引導,并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學能力的形成與提升,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生物基礎來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并在探索的過程中掌握獨特的生物學習方法,促進自身生物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