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曼
(遼寧省丹東市特殊教育學校,遼寧 丹東 118000)
近二十年來,孤獨癥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美國疾病控制中心2012年發(fā)表了報告表明:第一,每88個兒童中就有1個孤獨癥孩子,其發(fā)病率為11.3%。這個數(shù)據(jù)標志著孤獨癥自2009年以來增長了23%,而自2007年以來增長了78%;第二,孤獨癥在男孩子中的發(fā)病率(每54個男孩子中就有1個孤獨癥孩子)是其在女孩子中的發(fā)病率(每252個女孩子中就有1個孤獨癥孩;第三,近年來,沒有智力障礙(即智商高于70)的孤獨癥孩子有所增長。當然,在其他有智力障得的孩子中,孤獨癥也有所增長;第四,越來越多的孩子在早期(例如3歲前)就得到孤獨癥的診斷,但大多數(shù)的孩子還是要到4歲時才得到診斷。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認識孤獨癥訊號,從而盡早行動”項目的重要性。
關鍵型技能就是指這個領域在一個群體中是普遍存在的,即在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身上都有明顯表現(xiàn)、都可以找得到,而在其他群體中沒有或者不是普遍存在的或者不明顯,是有別于其他群體的標志;同時在個體發(fā)展的早期階段就必須出現(xiàn)的。關鍵性領域?qū)陋毎Y兒童來說是決定性的:第一,研究證明了關鍵性反應對促進很多行為非常重要,包括:認知、游戲、社交、語言的獲得、溝通、約會、第一批語言、完成家庭作業(yè)、數(shù)學、閱讀等。第二,研究表明了有一些不同的關鍵性技能領域和具體關鍵性干預程序(如激發(fā)動力的程序、租住性發(fā)起社交的程序)對產(chǎn)生廣泛和長期的改善是由深遠影響的。
在PRT的研究歷程中,學習動力是研究者們找到的第一個關鍵性領域,也是最重要的。研究還表明,當教導著并入一個動力程序時,在沒有任何行為干預目標的情況下,兒童的分裂行為減少或完全消失:動力目標發(fā)生改變-快樂增加-興趣增加-熱情增加,反之問題行為減少。
共同注意力是指兒童能夠通過協(xié)調(diào)眼神與動作來與他人分享有趣的食物和體驗,或與他人共同對某一對象或事物加以注意的行為。與選擇性注意力有關的另一個特點是共同注意力,其中包括回應性共同注意力和發(fā)起性共同注意力。回應性共同注意力是指對來自他人的關于某一事物的語言或者動作溝通有恰當?shù)姆磻?。表現(xiàn)為:1.能夠跟隨他人轉移注意力(看、觸摸玩具);2.與大人眼光的接觸;3.跟隨大人的指點而有所關注。共同性注意力是指能夠自發(fā)地用溝通行為引起他人的注意,表現(xiàn)為:1.用指點的方法來展示特定的事物給他人看(分享);2.孩子的目光從玩具、物體上轉移到大人身上。
從ABA角度上看,自我管理可以包括自我提示、自我觀察及記錄和自我強化或懲罰等三個范疇。自我管理要成為關鍵性技能之一,其特征應該具有舉一反三的效果。在這一方面的實證性科研文獻,應該說是非常充分的。研究表明,這些孤獨癥孩子進行了自我管理即自我觀察與記錄單培訓。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在教室和社區(qū)環(huán)境的干預訓練,這些孩子的社會反映能力大幅度上升,有的達到100%的程度。
從主動性發(fā)起互動的功能中不難看出學習動力和共同注意力是緊密相關的。有了動力才會有主動發(fā)起互動的機會。當主動發(fā)起了互動有了對象、得到回應,主動性發(fā)起互動的行為才具備了適當?shù)纳鐣饬x。主動型發(fā)起互動能力的建設不知幫助孤獨癥孩子達到表達、溝通的功能,還能帶動他們的語言學習、認知學習、社交技巧、情感體驗和表達、建立友誼等等。
社會治理的各個方面,也就是所謂的心智能力的種種問題。社會治理包括:情感解讀能力、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對不同想法和觀點的理解能力,以及對待社會問題的解決能力等等。
良好的行為技能是一個孤獨癥患者習得任何一項技能的前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好的行為習慣。比如:你教會了孩子卷襪子,但沒有教會他怎樣完整的收襪子、放襪子;當你教會孩子怎樣吃飯,并沒有教會他怎樣處理掉落的飯粒;當你教會孩子下課時跟老師說再見,但沒有教會孩子怎樣收放桌椅、你告訴孩子要上學,但常常因為一些小事給孩子請假……這些都會導致孩子在以后的學習場合和機會日益受限,最后不能走入社區(qū)、不能獨立生活……
在自然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技能,要注意在融合情境中測試其重要的泛化情形,注重未訓練行為的出現(xiàn)和泛化。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兒童的自理能力尤為關鍵,如:穿褲子這一技能訓練。我們首先要分解穿褲子步驟,當我們在機構或者在學校里面教會了孩子怎么穿褲子以后,我們再幫助孩子泛化到在家里起床之后、洗完澡之后、上完廁所之后都是怎樣穿(提)的等等。
團體語言訓練從教育和環(huán)境兩方面展開,為患兒打造一個與社會交往環(huán)境相同的場景,再利用教育手段,增強患兒的社會適應能力,為真正融入社會生活奠定基礎;在訓練中通過不同的交往方式,教給患兒多種技能,而且團體環(huán)境還能為患兒提供互相合作、學習、了解的機會,通過行為模仿,逐漸糾正自身的行為,逐漸提升交往能力;另外,通過游戲,讓患兒與認證正常的兒童一同參與,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更能激發(fā)參與欲望,能有效提升社會技能。
綜上所述,孤獨癥兒童經(jīng)過關鍵型技能訓練能有效改善行為,在促進病情恢復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判定兒童是否為孤獨癥之后,首先就要介入孩子的早期康復了。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要培養(yǎng)孤獨癥兒童掌握的關鍵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