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大望學校,廣東 深圳 518114)
引言:班主任是統(tǒng)領班級的核心人物,班主任的言行舉止都將對學生影響深遠。眾所周知,初中階段的學生并未完全脫離小學時期的稚嫩,依然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及精力。班主任若想對學生進行正面管理及督促,必須仔細分析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運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溝通方式與其進行交流,才能使學生真心采納班主任的建議,使得班級管理工作更為高效化。
班主任與其他教師相比,其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更為重大,班主任除需教授學生基礎知識以外,還需對學生在學校內(nèi)的行為表現(xiàn)等加以約束與管理,可以說班主任是保障學生身心良好發(fā)展的關鍵所在[1]。
初中學生由于受青春期影響較大,為避免學生情緒起伏波動幅度過大,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需注意需應用輕柔的溝通方式對學生進行良性管理,需避免采用強硬的管理方式,該種方式極易激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無法使學生意識到自身行為的不足之處,更甚者將可能導致學生采取極端行為。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與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初中班主任需不斷學習新型管理方法,才能使平時的班級管理工作適應時代所需。新形勢下,初中學生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性格特色愈發(fā)鮮活,初中班主任已不能一味沿襲傳統(tǒng)管理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初中班主任可采取新型管理方式例如與學生進行平等溝通等,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合理應用多元化的溝通技巧來了解學生所需,有利于促進班級管理工作質(zhì)量的有效提高。
第一,普遍以說教為主。目前初中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較為普遍的一個問題便是班主任無法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溝通過程中說教意味極為嚴重。當學生做出了錯誤行為后,班主任往往不能與學生進行耐心交流以了解學生做出該行為的動機,班主任會從自身認知出發(fā)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該過程中充斥著說教,卻沒有給學生打開心扉溝通的機會。極為容易引起學生的厭惡與逆反之情,長此以往將造成學生抵觸與班主任進行溝通交流。
第二,缺乏溝通技巧。溝通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溝通效果的好壞與溝通技巧的合理應用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lián)性。現(xiàn)階段初中班主任對于溝通技巧的認識不足,并未完全了解溝通技巧的重要意義,因而當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時,往往不會應用溝通技巧,即使應用了溝通技巧也無法保障技巧應用的合理性[2]。
第一,對溝通技巧形成正確認知。初中班主任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平日里除卻需與學生進行溝通之外,還需與家長、授課教師等進行交流,為增強溝通工作的有效性,初中班主任務必從思想層面上意識到溝通技巧應用的重要性,學習每一類溝通技巧的應用場景及使用技巧等。只有初中班主任對溝通技巧形成正確認知,其才會對溝通技巧進行仔細鉆研,在日常工作中應用各類溝通技巧,從每一次的溝通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最終形成自己獨到的溝通技巧,有利于提高初中班主任溝通工作的質(zhì)量。
第二,采取平等式溝通模式。初中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應將自己置于和學生同等的地位,細致耐心的傾聽學生最真實的想法,了解學生行為背后的動機。只有與學生開展平等性溝通,才能有效拉近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減輕與班主任進行交流的壓力,有利于徹底打開學生的心扉。初中班主任對于學生行為上存在的不當之處,應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多維度的剖析,引導學生意識到自身行為中所存在的錯誤之處,鼓勵學生提出解決自身行為問題的具體辦法。
初中生由于其心智仍處于發(fā)展階段,由于思想不成熟等極容易在行為模式上產(chǎn)生偏差。當學生犯錯時,初中班主任不應立即對其進行指責,指責性的話語將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而是應運用平和的語氣詢問學生這樣做的原因,當學生告知背后原因后,初中班主任應告知學生自己能夠理解其這樣的行為,但是這樣并不是最為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同時運用真誠的話語向?qū)W生提出日后遇到同類問題時可采取的較為穩(wěn)妥的方法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若學生提出的方法極為合理,班主任應對學生進行認可,并和學生共同制定改正自身行為的具體方案。在學生改正自身行為的過程中,班主任需定期與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得體會等。平等式的溝通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是非觀念,并擁有改正自身行為模式的勇氣。
第三,在溝通時應將情感灌注其中。初中班主任在和學生進行溝通時,可多向?qū)W生傳達自身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親和力及對學生的喜愛等。例如,班主任和學生進行交流時,需注視學生雙眼并面帶微笑,多采用鼓勵式的語句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內(nèi)心所想。當學生在改正自身行為上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時,班主任可對其說寶貝你做得真棒,繼續(xù)努力!此類話語[3]。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在青春期的情緒較為復雜多變,班主任需對此加以觀察。新形勢下,初中班主任需對溝通技巧進行深入性鉆研,才能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通過應用溝通技巧,與學生進行較為深層次的有效溝通,了解學生背后的情緒及想法,才能有效引導學生糾正自身行為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