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營江學校,湖南 永州 425300)
小學數學是學生接受數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如何在小學數學教育階段奠定良好的基礎,關乎學生是否有興趣學數學、能否學好數學。因此,小學數學教育階段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探究發(fā)現(xiàn)與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問題發(fā)現(xiàn)、提出與探究的過程中對課堂教學內容有深入的理解,進而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立足于數學問題來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以開放式提問為載體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課堂中踴躍提出問題,將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有機串聯(lián)在一起,可以有效培育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形成??梢哉f學生在探究求解中形成的數學問題,其求知欲均是以疑問為切入點形成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疑問來合理設計提問內容,要以學生為主體,保證所提問內容的趣味性與開放性,力求教材知識點與學生的疑問需求相契合,貼合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
在學習《因數和倍數》一課時,教師要以問題為引導,通過開放式的數學問題來調動學生求知欲,力求讓學生在觀察中掌握尋找一個數的倍數及因數的技巧。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來展示主題圖,如2×6=12,即2和6均為12的因數,詢問學生能夠再列出12的其他因數?并讓學生思考因數與倍數之間的關系,學生思考后回答12的因數還有1,3,4和12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向組員提出其他算式問題,有學生提問:1:16的因數有哪幾個?組員嘗試計算回答:16的因數共有四個,即1,2,4,8,16。教師根據回答再度詢問其計算的方法,學生回答是通過整除得到的,即16÷1=16,16÷2=8,16÷4=4,16÷8=2,16÷16=1。再度詢問學生,因數這么多,怎么才能防止漏掉數字?學生思考后回答認為可以按照數字從小到大的順序,用集合表現(xiàn)出來。學生掌握因數后,提問:尋找2的倍數?生:{2,4,6,8,10,12,14……}。提問:一個數的因數個數是有限的,那么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怎么樣的?學生反復計算后得出結果,即一個數的倍數是無限的,沒有最大的倍數,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
因數和倍數對學生來講是一個新知識點,教師通過開放式提問來發(fā)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問題導向中聯(lián)系新舊知識。在思考的過程中自行嘗試計算方法,為后續(xù)的學習活動奠定良好基礎,在掌握學習重點的同時順利攻克難點,了解因數與倍數的異同點,有助于鞏固知識。
數學學科具有嚴謹性與階段性特點,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難免會對新的領域產生理解障礙,表現(xiàn)為毫無頭緒、思維受阻,教師需抓住這一時機,以令學生思維受阻的知識點為切入點,通過輔助式提問將知識難重點程度降低后有效打通學生思路,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的提問進度來發(fā)散思維,有助于進一步消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與整體教學效率。
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實踐操作,給學生準備一把剪刀與平行四邊形紙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與對比中初步掌握轉化技巧。學生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切成長方形,在操作、推導中發(fā)展空間觀念,教師可向學生講解新舊知識的解題策略在于“轉化”并提出問題:同學們可以嘗試一下如何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出來嗎?部分學生思維受阻不知如何下手,此時正是其意欲求解卻未通之時,教師要抓住這一提問時機適當啟發(fā),讓學生認真觀察平行四邊形在轉化成長方形之后,兩者的邊與面積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經過教師啟發(fā),開始主動探究兩者的面積、長、寬以及在空間結構等方面的區(qū)別,從而了解到長方形面積=長寬,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的結論
通過探討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要抓住提問時機并導入關鍵問題能夠有效梳理學生思路,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接受知識。提問時機的掌控要以學生的知識體系為主,要將問題難度設置在學生理解范圍內并貼近其思路方向。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只有幫助學生尋找進入新知識的切入點,在提問引導中掌握解題的技巧,在拓展其思維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并尋找其規(guī)律,有助于其在面臨類似問題的時候能夠自主探索并應對。
數學學科的學習注重循序漸進,學生在學習探究中難免會出現(xiàn)思路不清晰的問題。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若知識點超出理解范疇,則必須通過一定的探究來梳理思緒,教師如果能準確抓住學生思維受阻的知識點,循序漸進地進行點撥式發(fā)問,有助于學生正確對待新舊知識點,在思維規(guī)律弓}導下學會自我提問,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習慣。學生在自我反思、質疑中各抒己見,在循序漸進的練習中掌握知識要點并充分理解抽象的分數意義。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以高屋建領的方式引導學生發(fā)起質疑,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應答積極性,還能夠減少課堂中隨意應答問題的情況。學生在有所感、有所知的情況下進行抽象、概括、歸納與總結,從而產生成就感,以更大的積極性投入到數學探究中。
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善于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小學生敢于在學習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關的疑問,使他們的問題能夠在課堂中得到有效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