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靜
(青海省康樂醫(yī)院骨科,青海 西寧 810000)
護理質量具體包括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方面的評價以及其對基礎護理質量方面的評價。近些年,人們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本研究對持續(xù)質量改進在護理質量管理實踐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展開了探討。
對72例患者予以選取,于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根據隨機抽簽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n=36)和實驗組(n=36)。對照組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22~65歲,平均(39.72±8.95)歲;實驗組中男23例,女13例;年齡23~67歲,平均(40.12±8.76)歲;兩組患者的男女比率、年齡等臨床資料具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執(zhí)行。
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管理,而實驗組施行持續(xù)質量改進護理管理方式:
1.2.1 評價標準的制定
明確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并確保統(tǒng)一性,以此進一步指導護理人員的行為規(guī)范。需基于整體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和等級醫(yī)院的護理質量要求并充分考慮本院實際,并對其標準進行多次討論和研究,之后持續(xù)完善和修訂,確保制定出科學系統(tǒng)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增強其臨床護理實踐中的可操作性。具體評價基礎護理、危重護理、護理技術操作、急救物品管理及質量控制、護理服務、消毒隔離、病房管理、護理文書以及健康教育等各項護理質量展開評價,各項總分100分,85~100分即為合格。
1.2.2 評價方法
針對護理質量評價方法加以改進,以達到動態(tài)、連續(xù)監(jiān)控護理質量的目的,充分結合了突擊檢查、專項檢查以及集中檢查等不同檢查方式。其中,突擊檢查主要指對各季度護理安全隱患、緊急突發(fā)事件以及護理問題多發(fā)項目進行隨機抽查。專項檢查主要根據實際情況快速組建調查組,針對某項護理質量進行評價。集中檢查主要指每季度均組織開展全面檢查。對上述制定的評價內容標準進行進行評價。對每次護理質量檢查評分進行匯總分析,取年底平均值。
1.2.3 監(jiān)控護理過程
監(jiān)控護理過程注重加強護理期間的質量管理,經護理程序貫穿落實于整個護理工作中,強調評價患者的實際護理需求,以患者安全及舒適度作為臨床評價護理質量的最終指標。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實踐操作中需注重護理操作細節(jié)。
1.2.4 反饋和改進
質控人員需對改進措施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監(jiān)督,如發(fā)現不足及時糾正,盡快解決問題。每季度護理部需明確設立質控重點,并以書面形式檢查總結存在問題并集中反饋給責任人和責任科室進行整改處理,同時要求護理部定期追蹤調查整改情況直至問題解決,確保整改有效落實。在問題解決期間如發(fā)現新問題產生,要通過分析、討論以及制定改進方 法等進行持續(xù)質量改進。
1.2.5 確保護理安全
護理安全作為護理管理工作的重點,可直接反映護理質量水平。因此應將護理安全評價指標在護理質量評價中的價值作用加以提升,各個季度均需定期開展護理安全隱患檢查,逐步推行護理缺陷分享制度,對主動上報可予以適當的激勵,促使各科室對及時對護理缺陷進行登記匯報,組織護理人員共同參與分析和討論,有利于早期發(fā)現安全隱患,并及時采取有效防范和糾正措施,避免相同的缺陷再次發(fā)生。
利用SPSS 19.0統(tǒng)計。計數資料以n(%)表述,行t檢驗。計量資料以()表述,行t檢驗。當P值低于0.05時,說明存在統(tǒng)計學價值。
實驗組的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相較于對照組均呈較高顯示,護理缺陷率相較于對照組呈較低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n(%)]
積極探究有效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對于護理質量的顯著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促使患者提出的護理要求得到最大化滿足[2]。而持續(xù)質量改進可對護理實踐期間的各種錯誤及時采取對應管理干預,進而對護理工作進行不斷改進,可顯著改善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臨床實踐研究表明,持續(xù)質量改進用于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效果顯著[3]。本研究表明實驗組的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更高,而護理缺陷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姡谧o理質量管理中實施持續(xù)質量改進可顯著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降低護理缺陷率。將持續(xù)質量改進用于臨床護理質量管理實踐中的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