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秋菊,施姣娜,邵 露,李 娟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00)
肛周膿腫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颊咴谑中g后極易產(chǎn)生強烈的疼痛感,并伴有傷口感染、水腫、開裂、尿潴留等不良癥狀[1]。有效的護理方式對于治療效果具有重要影響。本文探討在治療中采用癥狀針對性護理的臨床作用。
選取于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的肛周膿腫治療的患者100例,以中心原則的方式將患者分為參照組(n=50)與實驗組(n=50)。其中,參照組年齡23~70歲,平均(44.35±9.26)歲,實驗組年齡24~71歲,平均(45.02±8.83)歲,對比2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組間有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進行健康教育、用藥及出院前指導等。
實驗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癥狀針對性護理:①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安撫其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樹立積極治療的心態(tài),提高治療依從性;②疼痛護理:講解有關術后的疼痛原因、鎮(zhèn)痛方式、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對術后疼痛的認知及防御能力,并采取屈膝側臥體位方式,以防止體位不適加劇疼痛;③傷口護理:術后指導患者實施縮肛、提肛的訓練,光子治療儀(紅藍光)品牌:深圳普門,型號:Carnation-86S,藍光波長460 nm±10 nm,紅光640 nm±10 nm,距離傷口10 cm,每天2次,促使創(chuàng)面中的局部血循環(huán),改善傷口水腫,減輕疼痛感等;④飲食護理:手術前,指導患者飲食以清淡為主,做好術前的腸道準備。術后三天主要以流質性的食物為主,待腸道逐漸恢復正常后,逐漸改為半流質性食物、普通食物;注意飲食中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的攝取比例,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的食物,以促進腸道蠕動、快速恢復[2]。
記錄并對比2組患者第一次排便時長、7天中排便時長、14天中排便次數(shù)、便秘概率;統(tǒng)計患者在術后發(fā)生不良癥狀的概率,主要包括傷口感染、傷口開裂、傷口水腫、尿潴留,若總不良概率值越大,則說明患者在術后發(fā)生不良癥狀的概率越高。
應用SPSS 19.0處理,計量資料滿足正態(tài)分布形式,用(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表示2組患者腸道恢復狀況,并進行T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2組患者不良癥狀,執(zhí)行x2檢驗,組間對比P<0.05,即可證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第一次排便時長、7天中排便時長均短于參照組,14天中排便次數(shù)多于參照組,便秘概率小于參照組,組間具有差異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腸道恢復狀況對比()
表1 2組患者腸道恢復狀況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第一次排便時長(小時) 7天中排便時長(分鐘/次) 14天中排便次數(shù)(次) 便秘概率(%)參照組 50 54.29±5.38 16.58±3.73 6.39±1.55 30.85±2.46實驗組 50 41.33±5.16 7.46±2.28 13.58±2.37 7.29±2.13 t 12.2933 14.7515 17.9532 5.1968 P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術后參照組中發(fā)生傷口感染5例(10.00%),傷口開裂4例(8.00%),傷口水腫3例(6.00%),尿潴留4例(8.00%),總不良概率16例(32.00%);相比之下,實驗組中發(fā)生傷口感染3例(6.00%),傷口水腫1例(2.00%),尿潴留1例(2.00%),總不良概率5例(10.00%),組間具有顯著差異性(x2=5.0256,P=0.0250)。
臨床中,肛周膿腫又被稱為肛管直腸周圍膿腫,主要是發(fā)生在肛門、肛管、直腸附近的急性型化膿的感染性疾病。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但術后若不加以護理,則容易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其中,疼痛是術后的直接感受,而大多數(shù)患者會因疼痛感而減少排便,從而引發(fā)其他不良癥狀的發(fā)生。因此,在治療中,配合有效的護理方式是治療效果的關鍵。
癥狀針對性護理,主要是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個人身體狀況等進行全方面、有針對性的護理。從患者的心理、生理上全面進行有效護理,提高治療依從性的同時,為患者進行疼痛護理、腸道護理、排便護理、飲食護理等,針對患者的癥狀給予相應的護理,有效促進患者術后腸道的迅速恢復,提高治療的效果[3]。
綜上所述,在肛周膿腫圍術期治療中應用癥狀針對性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不良的負面情緒,改善患者的腸道功能,促進術后的快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