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英,謝粟梅,萬燕娃,孫 群,文 琪,申海燕
(廣東省工傷康復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40)
脊髓損傷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也影響到患者的心理、精神狀態(tài)[1-2]。多重抗藥菌感染的概率越來越高,給患者的治療加大了難度。本文通過回顧性脊髓損傷患者的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研究其危險因素并提出護理干預對策。
回顧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636例脊髓損傷患者的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多重耐藥菌數量152例,男121例,女31例,年齡16~79歲,平均(47.5±31.5)歲,病程1~24月,平均(12.5±11.5)月。所有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差異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選取標準: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許可。排除標準:臨床資料缺失。
入采集尿液標本,對尿檢病原學結果陽性標本,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記錄患者感染情況及多重耐藥菌檢出情況,若檢出多重耐藥菌,間隔一個月左右再留取中斷尿標本。
納入SPSS 17.0,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多重耐藥菌種類占比中,大腸埃希菌53%,金黃色葡萄球菌11%,肺炎克雷伯菌12%,奇異變形桿菌5%,銅綠假單胞菌3%。見表1。
表1 多重耐藥菌種類占比(n,%)
在感染標本種類中,尿標本84%,傷口13%,呼吸道3%。見表2。
表2 感染標本種類及占比(n,%)
男性、侵襲性操作、使用抗菌藥物、器官切開、留置尿管、年齡≥60歲、病程≥6個月均為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頸段、胸段、腰段脊髓損傷不明顯差異,脊髓損傷的平面節(jié)段與多重耐藥菌感染并無關聯(liá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多重耐藥菌感染Logistic回歸分析
脊髓損傷是由外界的某些因素造成的嚴重疾病,表現為運動能力下降,很可能導致患者殘疾[3]。在一定情況下,患者免疫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現多重耐藥菌感染,影響患者的恢復。當細菌對3類或以上的抗生素有耐藥性時,就被定義為多重耐藥菌[4-5],一般有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分布范圍廣,傳播能力強,容易使患者發(fā)生感染[6-7]。護理干預是一項重要的輔助治療方式,若護理干預內容專業(yè)性強、細致全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多重耐藥菌感染,以下為本文提出的護理干預對策。
心理護理:由于脊髓損傷患者承擔著巨大的身體疼痛與心理負擔,部分患者在氣管切開下更無法正常交流,很難排解心中的煩憂。重視心理護理,通過對口型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憂慮原因以及困惑等,并為詳細的解答,告訴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通過溫柔的說話方式,讓患者感覺到體貼、溫暖。
隔離保護:對患者采取單病室隔離的方式,室內溫度設置為23℃,并做好通風措施,保證空氣的有效流動,進出病室需用消毒藥水消毒,并戴好防護設備,對患者檢查的儀器需要在使用前后消毒,對病室在做好日常的清潔衛(wèi)生打掃,并在地面撒上適量的消毒水,每天早上將生活垃圾袋進行更換。
人工氣道護理:患者保持平臥狀態(tài),并讓床頭與水平面呈25°夾角,關注患者的生理各指標變化情況,并做好氣道霧化、濕化等工作[8]。在患者進行吸痰時,應該按照鼻腔-口腔-吸氣管的順序進行吸痰,并要對吸痰管進行及時的更換,避免感染,每5 h對患者進行負壓吸引,吸引力一般維持在30~140 mmHg。
本文研究發(fā)現,脊髓損傷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細菌類型以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比較常見,男性、侵襲性操作、使用抗菌藥物、氣管切開、留置尿管、年齡≥60歲、病程≥6個月均為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危險因素,應做好相應的解決措施,以降低感染。
在對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治療中,要制定好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降低多重耐藥菌感染風險,促進患者恢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