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朧尹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
音樂作為一個藝術學科,是美存在的重要領域,藝術的學科特點客觀上決定了中小學音樂教育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以美學為核心,要求在教學中始終把握“音樂美”的特點,選擇高品質的作品。深入探挖掘音樂作品本身的美學因素,以建立更高的標準,貫徹音樂美學的基本原則,使音樂教學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中小學生共同感受、體驗、享受、理解、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美的過程。
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內容大部分是一些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經典曲目,這些音樂的教學目的性比較強。但由于缺乏新穎性、大眾性,一些學生對這些音樂賞析課不重視、不投入,無法融入氣氛;他們喜歡音樂但是不喜歡上音樂課,無法體會音樂中的情緒,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學習興趣淡薄。
在現(xiàn)代社會中,流行音樂是我們日常生活娛樂不可缺少的一種方式。在眾多的音樂類型中,流行音樂無疑是最流行、傳播最廣、最受人民大眾喜愛的一種。同樣,流行音樂在中小學生群體也受到廣泛認可和喜愛。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流行音樂的表現(xiàn)力,再加上符合中小學生的審美特點和需求。將流行音樂元素引入中小學音樂賞析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提高中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引入符合社會喜好和欣賞程度的流行音樂,不僅有效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提高了中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此外,這一方法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現(xiàn)了以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為本的教學。
新課改以來,素質教育已經深入到了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小學音樂賞析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從長遠來看,音樂賞析教學是學生藝術素養(yǎng)形成的初期,對中小學生未來藝術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短期內,流行音樂的引入有效地實現(xiàn)了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全方位滲透,有利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的氛圍,使他們既能學習音樂的基本知識,又能感受到音樂的潮流趨勢,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審美素質。健康、向上的流行音樂不僅對中小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可以使他們領略到生活的美好,培養(yǎng)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流行音樂是指人們喜聞樂見、引領時代潮流的一種音樂類型。任何時代都有百姓可以接受的、貼合生活、娛樂大眾的流行音樂文化,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個朝代逐漸有了具有時代特點的流行音樂,生活和勞動成為了人們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現(xiàn)代的流行音樂包含了大眾性、娛樂性、創(chuàng)新性、時尚性等特性。
在中小學音樂賞析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流行音樂元素不僅可以提高中小學生理解各類音樂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中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類型音樂之間的不同點,將其與有難度的傳統(tǒng)音樂、古典音樂等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們對美的鑒賞能力。
我國當前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的一大主要靈感與來源是來自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F(xiàn)代流行音樂的創(chuàng)作中,也涌現(xiàn)出很多弘揚中華詩詞文化的歌曲,使更多中小學生通過這些歌曲對中華詩詞文化產生喜愛之情和想要繼續(xù)了解相關歷史知識的欲望。例如采用民族五聲調式的古風歌曲以及在西洋大小調的基礎上添加中國風格的中國風歌曲。中央電視總臺推出的一檔大型文化音樂節(jié)目《經典詠流傳》在文化保護與傳承和創(chuàng)新上高度結合,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喚起人民大眾的情感共鳴,進一步實現(xiàn)“讓經典從流傳走向流行”;另外,還有飽含著愛國之情的歌曲,例如孫楠的《紅旗飄飄》、王力宏的《龍的傳人》等歌曲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感受愛國熱忱。所以,賞析這些健康向上、具有正能量的歌曲不僅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增加其文化內涵。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斥著流行音樂文化,同時科技的發(fā)達使中小學生更容易接觸到流行音樂,中小學生思想較為活躍,難以投入地欣賞古典音樂或民族音樂作品,對流行音樂較為感興趣。因此,在中小學音樂賞析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關于古典音樂、民族音樂鑒賞的內容,還應該適當融合符合中小學生年齡發(fā)展的流行音樂進行授課,進而提升中小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增強中小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活躍教學氛圍,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音樂課堂,勇于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從而喜歡上音樂課。
隨著時代的變遷,師生的定位也在發(fā)生變化。只有使學生成為教學課堂的主體和教學任務的中心,學生才能通過主動積極的學習感受到音樂的真諦。許多流行音樂已經脫離了時代的現(xiàn)實背景,因此,運用古今對比的方法也可以使人們對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有著更直觀的理解,讓學生更有興趣地了解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這樣的學習方式避免了音樂教師的填鴨式的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讓學生主動進入音樂當中;教師不應該把個人對曲目的情感認知強加給學生,應該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情緒,從個人角度挖掘音樂的意義,能夠充分轉化和吸收知識,達到真正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在音樂的海洋里暢游,不斷學習和積累音樂知識,讓學生更加熱愛音樂課堂。當他們專心致志地投身于音樂課堂中時,就會更加積極地參與音樂教學,表達對音樂情感的理解。
因此,將流行音樂融合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僅能增強中小學生對學習音樂、賞析音樂的興趣,還能彌補傳統(tǒng)音樂教學的不足。學生通過教師引入的流行音樂作品理解教材中的內容,提升對各類音樂賞析的能力,進而提升音樂教學質量。
在中小學音樂賞析教學過程中引入流行音樂,這對于音樂教師將教材中枯燥乏味、死板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活躍生動,同時降低課程內容,尤其是中小學生難以理解并且不感興趣的古典曲目等問題是非常有利的。借助這一手段,引導學生更好地欣賞,掌握教材中的知識要點,不斷發(fā)散音樂思維解決課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促進發(fā)展音樂欣賞能力,培養(yǎng)音樂素質,促進各年齡段學生的實踐性,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流行音樂的種類數(shù)不勝數(shù)、豐富多彩,但同時在眾多作品中也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歌曲表達的內容有好有壞,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有些歌曲則過度地表達情愛或過度地渲染不良情緒,不宜引入中小學音樂賞析教學過程之中。中小學音樂鑒賞課程在選用流行歌曲時,應分析其主題和內容,選擇內容健康、充滿正能量的主題和內容作為鑒賞課例。
相比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經歷過歷史和沉淀的經典之聲,流行音樂則具有較強的大眾性時代性等,有著易傳唱、流傳廣的特點。相比之下,傳統(tǒng)的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是人類音樂文化寶座上的明珠,代表著文化的弘揚與傳承,應利用音樂教育來弘揚。將傳統(tǒng)音樂中融合內容積極向上的流行音樂可以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提升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增強他們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活躍教學氛圍。因此,在中小學音樂賞析課程中應適度適量引入流行音樂。
在教學中,可以將古典、民族音樂等傳統(tǒng)音樂,在藝術表現(xiàn)形式、旋律、伴奏樂器等方面與流行音樂相融合,一來使得流行音樂內涵得到升華,二來也降低古典、民族音樂的理解難度,使其更具有活力,符合現(xiàn)代音樂的發(fā)展趨勢,可以給學生更多想象的空間,從多角度理解傳統(tǒng)音樂所表達的寓意,提高中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對音樂的深層次理解。
流行音樂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已經成為音樂文化領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科學合理地在音樂賞析課堂中引入流行音樂,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幫助教師對中小學生進行更高質量的音樂賞析教育,使學生在古典、民族音樂等傳統(tǒng)音樂中找到樂趣,同時更加正確地理解流行文化,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