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磊 丁紅巖 何春來
(1.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醫(yī)醫(yī)院,161000;2.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市93381部隊場站醫(yī)院)
當前臨床上在治療骨腫瘤時,手術是常用的一種方法,但是因為骶骨與盆骨具有豐富的血供,手術的過程中,往往因為頑固性滲血或者出血而無法控制,不能徹底切除腫瘤或者出現失血性休克,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對骶骨和骨盆腫瘤術中出血進行控制是確保手術成功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本文探討了骨腫瘤手術中運用CT血管造影(CTA)技術輔助下球囊臨時阻斷術的運用價值,如下報道。
選擇骨腫瘤患者37例為研究對象,15例為女性、22例為男性,年齡26-84歲,平均年齡為(48.4±16.7)歲,其中12例為骨巨細胞瘤、10例為轉移癌、2例為滑膜肉瘤、7例為脊索瘤、1例為多發(fā)性骨軟骨瘤/5例為骨肉瘤。
1.2.1 術前CTA檢查
檢查前,運用對比劑碘海醇注射液100ml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掌握好注射速度,一般為4ml/s。運用320排、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掃描,從低位腎動脈上緣開始,直到股動脈球囊穿刺點水平以下,其中層間距、層厚以及管電壓分別為5mm、5mm、120kV,完成掃描后。在重建軟件Vitrea FX中導入原始斷層圖像,對腹主動脈、椎體以及骨盆三維模型進行重建。在CTA三維重建上,分別對腹主動脈分叉與低位腎動脈下緣之間的距離、髂動脈外徑以及腹主動脈外徑進行測量。
1.2.2 球囊臨時阻斷術
對患者進行全麻后,協助患者保持平臥位,選擇腫瘤侵犯較少的一側作為進針點,運用Seldinger穿刺法對股動脈進行穿刺,將動脈鞘管置入,將超滑導絲導入,通過C臂X線機的直視,沿著導絲將豬尾造影管送至L1椎體水平,并運用造影劑進行快速注射。將豬尾造影管拔出,順著超滑導絲將血管外徑與CTA測量相等的球囊導入,對比三維重建CTA圖片,對骨性標志與腹主動脈分叉和低位腎動脈開口之間的關系進行觀察,避免將腎動脈阻斷。同時,將骨性標志作為基本依據,在腹主動脈分叉與低位腎動脈之間放入球囊,將等比例的0.1%肝素生理鹽水和造影劑注入球囊內,對足背動脈的血氧飽和度和球囊位置進行密切觀察,如果足背動脈血氧含量呈現出一條直線,則提示已經充分阻斷腹主動脈,對此時的壓力進行記錄,并將造影劑抽出,對球囊和動脈鞘管進行固定。
CTA測量腹主動脈分叉與低位腎動脈下緣之間的距離、髂動脈外徑以及腹主動脈外徑分別為(10.723±1.209)、(1.022±0.189)、(1.498±0.235)cm;術中所有患者的腹主動脈血流均阻斷,球囊充起后,2例患者血壓升高,1例球囊拔出后,左足背動脈搏動明顯減弱,經對癥治療后緩解,平均手術時間為(176.4±45.2)min,術中平均出血量為(989.2±69.2)ml;術后隨訪6-40個月,其中10例為優(yōu)、21例為良、4例為可、2例為差,優(yōu)良率為83.78%。
相比較常規(guī)手術而言,運用球囊臨時阻斷術能夠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獲得清晰的術野,徹底切除腫瘤,使術后復發(fā)率降低[2]。在球囊臨時阻斷術中,選擇球囊大小尤為重要,如果選擇直徑較大的球囊,容易對動脈壁造成損傷,使動脈壁內形成血栓;如果選擇直徑較小的球囊,不能完全阻斷血流,會對手術效果造成影響[3]。有報道顯示,運用DSA技術對血管內徑進行測量,選擇與腹主動脈內徑一樣的球囊,能夠獲得較好的血流阻斷效果[4]。在本次研究中,將CTA測量結果作為基本依據,選擇大小型號與阻斷血管外徑相等的球囊,手術的過程中,獲得滿意的阻斷效果,并且降低了出血量,獲得清晰的術野。在骨腫瘤手術中運用CT血管造影技術輔助下球囊臨時阻斷術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①選擇最佳球囊阻斷位置。球囊應該放置在腹主動脈分叉水平以上、雙側腎動脈水平以下,并將其固定好,避免出現上下移動;②術中球囊定位。在C臂X線機透視下對比CTA三維重建圖像,對骨性標志與腹主動脈及低位腎動脈之間的關系進行觀察,在腹主動脈分叉與低位腎動脈之間安全置入導管,然后將造影劑注入球囊內,確定球囊位置,這一方法具有操作容易、簡單等優(yōu)點,并且可以準確定位球囊[5]。
綜上所述,臨床上在骨腫瘤手術中運用CT血管造影技術輔助下球囊臨時阻斷術,可以使術中出血量減少,使術野保持清晰,使手術時間縮短,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