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金融學院體育教學部 廣東 肇慶 510521)
近年來,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yōu)楦咝5牡掠ぷ鞔蜷_了一扇窗,要求廣大高校教師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徹到高校課堂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通過查閱和梳理“課程思政”的相關研究可以發(fā)現:當前多數學術研究為具有指導性的“課程思政”內涵或價值研究,另有部分專業(yè)課程逐步開始著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合研究,而極少有真正將“課程思政”實踐于一堂課甚至貫穿整門課程的研究。在“課程思政”實踐性研究缺失的現狀下,高校各類課程在踐行“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專業(yè)課程和思政教育的辯證關系,如何在專業(yè)課堂不斷引入 “思政元素”的源頭活水,如何建立“課程思政”的考核評價體系等問題,都亟待相關部門和高校教師思考和解決。
作為我國高校公共體育的必修課程,羽毛球運動受到學生廣泛地喜愛。本文以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的羽毛球競賽規(guī)則部分為例,進行2個課時的理論課程設計,旨在為體育課程思政的實踐提供思路。
根據高校羽毛球公共體育課程特點,立足體育課程設計系統(tǒng)性的原則,從課堂主題、學生情況分析、課堂目標、內容、策略、實施過程、課堂評價7個方面進行有關羽毛球競賽規(guī)則教學的設計。
強調體育運動的公正性和規(guī)則性,注重學生運動過程中文明行為和運動禮儀的培養(yǎng),進行2個學時的理論學習,教學主題為“做公正文明的裁判員”。
選取大一年級學生為課程教學對象,“做公正文明的裁判”主題教學安排在期中進行。教師采用“四知模式分析”,即從已知、未知、能知、想知4方面進行學情分析,如表1:
(1)已知。經過半學期的羽毛球課程學習,學生對羽毛球場地和器材比較熟悉,對羽毛球主要基本技術和計分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運用;
(2)未知。學生體育理論學習經驗少,在日常運動和教學中對羽毛球規(guī)則有較為感性的體驗,獲得知識零散而缺乏準確性;在基礎較差的情況下,學生難以通過激烈或有趣的運動行為領悟羽毛球運動精神內涵,因而大部分學生的羽毛球運動文化的知識水平較低;
(3)能知。非體育專業(yè)的大一學生經過高考的磨練,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白龉拿鞯牟门小敝黝}課程選取的內容與學生日常的羽毛球運動聯系密切、實用性較強,知識原理容易理解。但教師需要在學生執(zhí)裁實踐過程中引導他們加深理解。因此,主題課程后的課堂教學要及時安排運動競賽并進行多元評價,已確保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公正、平等、規(guī)范、和諧、文明的執(zhí)裁精神;
(4)想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穿插講解了一些最基本的規(guī)則和運動行為的注意事項,組織學生進行了最簡單的運動競賽。此階段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基本的運動和計分方法,對系統(tǒng)而全面的羽毛球規(guī)則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且對觀看高水平羽毛球比賽有期待和渴望,因此,教師在此階段結合精彩的視頻和圖片案例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次課目標為:①全體學生了解羽毛球場地規(guī)范;80%學生掌握21分制度計分方法、宣報方法、發(fā)球違例的判罰標準;②全體學生樹立平等、公正、和諧、文明的競賽觀;③師生互動充分,課堂氛圍良好。
本堂課針對高校公共體育羽毛球課程的需要,以世界羽聯最新版本的《羽毛球競賽規(guī)則》為參考教材,選取“場地和場地設備”、“挑邊、計分方法、宣報”、“發(fā)球”、“羽毛球運動的禮儀”4個內容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對學生運動禮儀和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
本堂課教師堅持3點策略:一是利用多媒體技術,選取與學生日常練習情景和習慣緊密結合的教學內容,引發(fā)學生思考執(zhí)裁和運動行為背后的當代價值取向;二是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抓住關節(jié)問題設疑,并開展小組探究性學習;三是抓“賽事典型”,以符合大學心理需求的案例,分析競技體育的規(guī)則性和執(zhí)裁觀,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規(guī)則。
(1)課程導入。
運動員是競技體育的主角,高水平的技戰(zhàn)術是運動員獲得優(yōu)異運動成績的保障。然而,運動競賽規(guī)則和裁判員制約著運動員與其技戰(zhàn)術的使用,卻常為觀眾所忽視。遵守運動規(guī)則、符合運動禮儀的運動員才能真正贏得對手和觀眾的掌聲,嚴于規(guī)則、威而不怒的裁判員才能真正受到尊重和認可。課程導入實施,如表1。
表1 課程導入實施情況表
(2)以“賽”為中心。
教師以進行一場羽毛球比賽必備的規(guī)則知識為學習內容,并挖掘其中 “思政元素”,教學內容分為4個部分:“場地和場地設備”、“挑邊、計分方法、宣報”、“發(fā)球”、“羽毛球運動的禮儀”。 教師通過借助多媒體設施,從賽場文明和裁判員的視角達到本節(jié)課的目標,課堂實施相關情況,如表2。
表2 課堂實施相關情況一覽表
①場地和場地設施
a.“找不同”完成任務:將上課場地圖片和國際大賽羽毛球場地幾處不同寫下來,規(guī)范的羽毛球場地應符合何種的標準?為什么?
b.明確:顏色應是白色、黃色或其他容易辨別的顏色;從球場地面起,網柱高1.55m,當球網被拉緊時,網柱應與地面保持垂直;網柱都應放置在雙打邊線上;球網兩端與網柱之間不應有空隙等;為了保證比賽的公正性。
c.教師帶領學生研讀:相關規(guī)則原話和羽毛球場地規(guī)范圖,并分析場地不符合標準在賽中可能產生的爭議情況。
d.明確:教師點明裁判員的專業(yè)精神和態(tài)度從細節(jié)就可體現。
②挑邊、計分方法、宣報
a.設置師生“挑邊情景”并提問:“要場地還是要發(fā)球?”裁判員的這句話是否符合競賽規(guī)則?為什么?
b.明確:不符合。挑邊的勝者應二選一:先發(fā)球或先接發(fā)球;一個場區(qū)或另一個場區(qū)開始比賽。負者在剩下選項中做選擇。這樣的選擇符合“以運動員為本”的要求,是最公平合理的。
c.帶領學生簡要回顧21分制計分方法,共同觀看視頻:《2019中國羽毛球公開賽男單決賽宣報剪輯》。
d.完成任務:把你聽到的開場宣報和閉幕宣報寫下來。
e.教師帶領學生研讀:規(guī)則關于“宣報”的原文。
f.完成任務:小組交流合作,派代表完成《2019中國羽毛球公開賽女單決賽》宣報。
g.提問:觀看《2019中國羽毛球公開賽女單決賽》視頻中的原音宣報,說出原音裁判與我們有哪些差異?
h.明確:專業(yè)裁判員語言簡練、精神飽滿、舉止大方,態(tài)度友善,具有優(yōu)良的精神風貌。
本部分教學,教師要結合裁判員在挑邊、交換場區(qū)、以及間歇時間上的把握,強調裁判員工作要細致認真,以營造一個相對平等的競賽環(huán)境,這也是體現裁判員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一個方面。
③發(fā)球
a.帶領學生研讀規(guī)則:關于合法發(fā)球的部分。
b.觀看視頻并提問:《羽毛球違例集錦》視頻中裁判員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c.明確:裁判員對發(fā)球違例判罰果斷,遇見運動員質疑時,裁判不受周遭環(huán)境的干擾,且態(tài)度平和。引出運動員應始終敬畏規(guī)則、服從判罰,裁判員堅持“依法執(zhí)裁”、文明和諧。
(3)羽毛球運動的禮儀。
羽毛球運動的禮儀涉及比賽禮儀、觀賽禮儀和運動禮儀三個方面:
①觀看視頻《2013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男單決賽最后片段》并提問:視頻中展現了哪些參賽禮儀和精神?
②明確:抓住林丹穿過球網慰問李宗偉傷勢、協(xié)助醫(yī)務人員將李宗偉抬上單價;李宗偉難以站立卻堅持走至網前同林丹握手;林丹面朝國旗敬禮唱國歌等細節(jié),引導學生感悟愛國主義精神和人文主義精神;
③提問:在日常運動鍛煉中,你發(fā)現有哪些運動禮儀?
④明確:不霸場、不壓網;主動撿球;主動拿自己的球替換舊球;練球時,主動示意界內外情況;遇見爭議球服從裁判或主動禮讓比賽等。
(4)課堂評價。
本次教學評價采用小組內學生自評、教師評價、組間互評的方式。每組學生派出代表談談該小組在本次課程的收獲和問題,并對鄰組的學習模式或學習行為進行評價;教師對每個小組的表現進行總結性評價。以達到鼓勵學生發(fā)揚互助學習、取長補短的學習思路,激發(fā)學生將理論知識與下次一比賽實踐相結合的熱情。
體育強則國家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在建設體育強國的奮斗進程中,體育文化對國民精神的培育作用不容忽視。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實施中,重實踐輕理論的弊端由來已久,學生對體育課程繁重枯燥的身體練習的厭惡情緒由來已久,體育課程融入思政元素,應當是將鮮活的社會基因、文化邏輯根植體育課程,從而賦予高校體育課程生動的人文內涵。從現代體育賽事服務的視角出發(fā),發(fā)展學生規(guī)則意識、敬業(yè)態(tài)度、公平公正原則是踐行立德樹人的題中應有之義。此外,鮮活的賽事資源也是展現當代中華體育精神重要渠道,因此,深度挖掘適應體育專項理論課程的賽事資源,升華資源內涵,是實現體育課程思政的重要途徑。
本次設計是針對高校公共體育理論課程、以羽毛球競賽規(guī)則為主要內容而進行的。在實施體育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尊重體育理論本身的規(guī)范性,又要運用當前最為生動、鮮活的例子,以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既要充分挖掘體育運動的“思政元素”,又不可將體育課堂當作政治理論課堂,消磨體育課程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因此,“體育課程思政”如何達成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仍需廣大高校體育教師在研究中大膽創(chuàng)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