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昆山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世茂小學 毛 靜
小學中高段學生相比低年級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上更有深度,對知識的吸收能力也更強。但是,當前很多學校的語文教師在學生的閱讀教學方面還是僅限于課本教材。生搬硬套傳授一些課本知識,極大限制了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和語文學習思維。并且完全遵循教材內(nèi)容,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短暫記憶”,即便是當時記住了閱讀的內(nèi)容,卻因為沒有“聯(lián)想”的相關知識,猶如走馬觀花,最后對課本知識一無所獲。
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經(jīng)驗,參考研究了大量教學案例,對于中高年級的閱讀拓展訓練進行分析總結(jié),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拓展教學方式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索。
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課程之前,應結(jié)合學生的心智發(fā)展特點,有目的性地選擇一些與語文閱讀課程相關的素材資料,做好課前準備。對課本相關的知識進行拓展學習和收集,豐富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在選擇課前素材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接受程度,盡量選擇一些簡單但容易記住的素材。學生在學習一些課文的時候老是記憶不深刻,對知識的理解也就模棱兩可,那是因為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不夠完整,大部分知識體系還是來源于生活,而課本上的內(nèi)容大部分與學生的生活不是密切相關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容易感同身受,這需要教師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直觀感受課本傳授的內(nèi)容。
比如在學習《觀潮》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在網(wǎng)絡上找到錢塘江觀潮的視頻、圖片素材,以及與潮水形成的自然原理相關知識。在課前,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觀潮視頻、圖片和聲音的方式,在學生閱讀課文前,感受到潮水來時的浩浩蕩蕩、潮聲的轟轟隆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熱情。帶著對潮水的好奇,學生開始閱讀課文,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當讀到“人聲鼎沸”“山崩地裂”“浩浩蕩蕩”“風號浪吼”這些詞語時,仿佛剛才觀影的浪潮撲面而來,剛才聽到的潮聲更加震耳欲聾。讓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體驗。等學生閱讀完課文之后,教師再簡要地為學生科普一下漲潮原理,了解了潮水,對大自然產(chǎn)生了敬畏之心。教師通過這樣的課前有效拓展形式,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更有了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了知識的記憶,也提高了自身的學習效率。
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只照搬課本教材內(nèi)容來講解知識,對學生的學習理解記憶課本內(nèi)容是有百害無一利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注重課堂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課堂內(nèi)容的拓展,這樣更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聯(lián)想”記憶,讓學習記憶更加深刻。教師在學生課堂閱讀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與該課文相關的其他課文內(nèi)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本內(nèi)容,并進行歸納總結(jié)。
比如在閱讀學習《女媧補天》這篇課文時,正好可以結(jié)合上一篇課文《普羅米修斯》來講解,《女媧補天》主要講述的是天塌了個窟窿,女媧不忍人們受苦,采煉五彩石補天的故事?!镀樟_米修斯》中的英雄普羅米修斯為人類造福,甘愿忍受被啄食內(nèi)臟的痛苦,也不愿向宙斯低頭。兩篇課文之間有潛在的聯(lián)系,主人公都有著堅韌的毅力和舍己為人的精神,學生在閱讀中通過詞句的碰撞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到主人公的無私奉獻精神,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學生閱讀學習課堂內(nèi)容結(jié)束后,教師應該對課程進行最后的分析、總結(jié)。中高年級學生心智和學習能力都不夠成熟,在選擇課外讀物上沒有目的性和目標性,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去閱讀,幫助學生有選擇地去閱讀,長此以往,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在課外閱讀的素材選擇中,教師盡量引導學生選擇與課本相關聯(lián)的讀物。
如閱讀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時,在教師結(jié)束教學后,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了解到少年周恩來為國家的繁榮、民族的昌盛而立志讀書的故事,卻對周恩來的生平事跡知之甚少。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課外選擇閱讀一些與周恩來總理相關的社會背景和成長故事。還可以間接讓學生了解到一些中國的文化歷史和偉人事跡。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升華了課本閱讀,拓寬了自身的視野和知識面,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
語文閱讀拓展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識,鞏固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學習能力,在當前語文教學中具有實踐意義。對學生深入學習課本內(nèi)容,豐富自身知識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語文閱讀拓展教學中,應當持之以恒地為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拓展自己思維和見識,讓閱讀成為學生打開新世界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