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
摘要:教育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家校攜手培育,讓孩子愛閱讀、能主動、講文明,教育之花常開。
關鍵詞:家校攜手;愛閱讀;能主動;講文明
中圖分類號:G6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3-0233-01
南懷瑾曾說:“教育從家教開始,學校不過幫忙一下?!盵 南懷瑾:《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后語》,東方出版社,2020年版。]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從家教開始,而這些好習慣的培養(yǎng),離不開父母用愛、智慧和耐心去陪伴。教育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只有家校攜手培育,教育之花方能常開。
1愛閱讀,智慧之花會綻放
“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博爾赫斯:《博爾赫斯詩選》,河北教育出本社,2003年版。],博爾赫斯的這句詩說中了每一個重視閱讀、愛閱讀的老師和家長的心。愛閱讀的孩子,能在閱讀中收獲快樂和智慧,收獲悲憫的情懷和合作的精神。孩子們的幸福在哪里?幸福在詩意的晨誦中,在美妙的午讀里,在溫馨的親子共讀中,閱讀是何其美好的一件事情呀!學校十分重視閱讀,書香班級、書香教師、書香家庭等一系列的評比活動,閱讀社團的開設,只為讓閱讀在校園里真正發(fā)聲,助力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在閱讀這條路上,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在孩子們的閱讀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良現(xiàn)象,如:不能靜心閱讀,一本書十分鐘左右翻完,比較浮躁;不愛惜書,有撕書、丟書的現(xiàn)象。孩子比較浮躁,我也曾思考過原因,第一是環(huán)境原因,誘惑太多,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都在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第二是天性沒有得到釋放,孩子的天性是愛玩的,如果一天下來一點自由玩耍的時間都沒有,孩子就沒有獨處的時間,天性就得不到釋放,容易躁動。浮躁是阻礙孩子閱讀的一大障礙,閱讀卻是能讓浮躁煙消云散的一大幫手。
愛閱讀的孩子能夠做到入校即讀,閱讀時沉醉的樣子美如畫。當閱讀成為了一種放松,我想,這樣的孩子已經品嘗到了閱讀帶來的幸福感,書中自有快樂之花綻放。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不可小覷,在班級管理中,“閱讀”是一處巨大的寶藏。一個愛閱讀的孩子,會多一分靜氣,少一絲浮躁。換個角度說,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他的語文學習。而對“閱讀”這一寶藏的深入挖掘,需要家校攜手,幫助每一個孩子努力掃除閱讀“障礙”,自覺加入閱讀的隊伍,健康閱讀,快樂閱讀。
2能主動,自由之花將盛開
當孩子開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動機的活動,家長和老師可以對他進行指導,但不應干涉孩子自主的創(chuàng)造活動,否則可能會造成孩子缺乏嘗試和主動性的性格。曾經有個成長測試顯示,主動參與家務勞動的孩子成長速度快,更有擔當,也更易獲得社會認同感。
于丹曾說:“現(xiàn)在我們孩子的問題就是從小沒有自省、自律,長大沒有自尊、自由?!背砷L跟自我管理有關,我真心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多一點自我管理?!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自強不息”,就是自己知道每天要做些什么。我們的孩子,往往“他律”太多,自由安排的時間太少,獨處的空間和時間都被嚴重壓縮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在此,我分享一個案例。
我們班有個能唱會跳、能說會道,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各科全能的“公主”。她那雙時常專注地看著老師的眼睛給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我本以為這樣的“淑女”“乖乖女”會生在一個要求十分嚴格的家庭,在和她以及她媽媽交流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她的家庭給她的愛,是充滿智慧和耐心的愛。她的家庭著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學習方面,她的媽媽會和她強調要先寫作業(yè)然后愉快地玩耍,這在無形當中讓孩子培養(yǎng)了一種做事情分清主次的能力和先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的良好習慣。同時,在她做得好的時候,她媽媽會及時給她肯定和正面的評價,賞識她,肯定她的努力。在完成學校學習任務后,孩子還有較多自由的時間去體驗生活。這是一個著重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及良好習慣的家庭,給孩子的愛,不是簡單粗暴的愛,而是富有智慧的愛;不是冒進式的愛,而是靜待花開、富有耐心的愛;不是囚禁孩子天性的專制的愛,而是給孩子留有極大自由空間的民主的愛。
龍應臺曾對她的孩子和讀者說過:“孩子,你慢慢來”,而今天,我很想對我們的孩子說一聲:“孩子,你可以自己來?!?/p>
3講文明,言行之花留余香
言傳,是有聲的教育,身教,是無聲的語言。一個孩子的身上,總會有父母的影子,父母于孩子,言傳身教,是最好的老師。瑞典教育家哈巴特曾說過:“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校長。”這暗示了父母是培養(yǎng)孩子最基礎的力量。平時我總能在孩子們中間聽到諸如“謝謝”“對不起”之類的文明用語。但曾無意中聽到我們班一個比較乖巧的女生口出一句不太文明的話,還有點理直氣壯地告訴我她的爸爸也經常這么說,想必這個孩子還并不懂得這句話是不文明的,只是“爸爸”對她產生的影響很大,爸爸在生活中的只言片語無形之中成了她模仿的對象。還曾聽過部分孩子的心聲:“爸爸媽媽都看電視,為什么要我看書?”如此看來,為人父母,為人師表,言傳身教,一言一行,理應慎重。
教育的對象是這個世界上最復雜的“人”,這也賦予了教育神圣而有意義的使命。教育路上,做一根心中有愛,會思考的蘆葦,言傳身教,家校攜手,做好孩子學習的榜樣,應該是一件很美的事,一首很美的詩。
參考文獻:
[1]南懷瑾.《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后語》[M],東方出版社,2020。
[2]博爾赫斯.《博爾赫斯詩選》[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3]帕斯卡爾.《思想錄》[M],商務印書館,1985。
[4]周春梅.《一間遼闊的教室》[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