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必務 何慶偉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泌尿外科 浙江 杭州 310030)
本組4例,均為男性,年齡56歲~69歲,平均62.0歲±4.7歲,入院時均表現(xiàn)為尿液自肛門處漏出。2例因外傷骨盆骨折尿道斷裂,會陰局部組織條件差,其中1例患者半年前行尿道直腸瘺修補仍有肛門漏尿而再次入院。2例膀胱直腸瘺患者為前列腺癌根治術所致,為高位尿道(膀胱)直腸瘺。病史3~9個月,瘺口大小約0.6~1.5cm,4例患者均行尿道(膀胱)直腸瘺修補術+股薄肌瓣轉(zhuǎn)位填塞修補術。2例患者入院前已行結腸造口術,余2例患者行修補術同時行結腸造口術。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取會陰部弧形切口,分離出球膜部尿道體,沿球膜部尿道向會陰深部游離,在輸尿管鏡下自尿道外口探查尿道(膀胱)直腸瘺口并留置輸尿管導管一根穿過瘺口定位。自會陰切口探明瘺口位置后切除瘺口周圍疤痕組織,直腸瘺口及尿道(膀胱)瘺口分別予可吸收線連續(xù)縫合關閉。取左側(cè)大腿內(nèi)側(cè)中段及膝關節(jié)雙切口,離斷左大腿股薄肌遠端肌腱,自皮下穿出放置予尿道(膀胱)與直腸瘺口之間并縫合固定。各切口嚴密止血,大腿切口留置負壓引流管。會陰切口涂生物蛋白膠并逐層關閉。4例患者手術時間為163min~275min,平均(221.8±39.7)min。
4例患者中1例發(fā)生尿道結石?;卦L10~48個月,3例患者排尿情況良好,無尿液自肛門處流出,無尿線變細情況;1例患者輕度尿失禁伴尿線略變細。住院13~20天,平均住院日(16.3±2.9)天。
2.1.1 心理護理 對手術患者應熱情接待,態(tài)度和藹,尊重患者并保護其隱私。鼓勵患者與他人交往。講解手術成功案例,樹立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各項術前準備。
2.1.2 控制感染 尿道(膀胱)直腸瘺由于存在糞便污染,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因此術前選擇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4例患者中2例術前尿培養(yǎng)中有大腸埃希菌感染,除遵醫(yī)囑用藥外術前需接觸隔離,做好患者及家屬的隔離宣教,限制人員探視,注意手衛(wèi)生。1例患者術前體溫維持在37.5℃~38.5℃,經(jīng)積極抗感染后體溫降至正常。2例患者入院時帶入膀胱造瘺管,術前5日每日行5%聚維酮碘洗劑沖洗膀胱控制感染。
2.1.3 皮膚準備及腸道準備 做好皮瓣供區(qū)的皮膚準備,防止皮膚刮傷。術前晚及術日晨行清潔灌腸,結腸造口者亦需要清潔灌腸,充分的腸道準備利于防止復發(fā)。
2.2.1 傷口護理 術后會陰部傷口常規(guī)加壓包扎,術后3天需密切觀察切口有無滲血、滲液,如有則及時更換傷口敷料。本組4例患者術后每日予紅外線燈(40W~60W)照射會陰部及供皮區(qū)傷口二次/日,距離傷口30cm~40cm,每次持續(xù)15~20分鐘,以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改善局部組織營養(yǎng),加速代謝,促進血腫吸收,減輕炎癥滲出;促進上皮生長、傷口愈合[1]。4例患者術后傷口愈合良好,均于術后10~14天拆線。
2.2.2 引流管護理 因手術范圍大,導管種類多,術后患者常規(guī)留置膀胱造瘺管、硅膠導尿管,恥骨后引流管接負壓引流球,大腿切口上下分別放置負壓引流球。因此需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并做好標記,觀察負壓引流球引流情況,保證負壓并及時傾倒負壓引流球的積液、積血。此類手術患者的導尿管均為高危導管,臨床護理中根據(jù)高危導管要求定時巡視并記錄導尿管是否在位、尿液引流情況。
2.2.3 造口護理 本組2例患者行修補術同時行結腸造口術,初次接觸腸造口時患者及家屬抵觸心理較嚴重。因此術后需心理輔導,安慰此類造口為臨時造口,待直腸瘺口愈合即可回納。耐心教導患者及家屬造口護理的方法,指導造口護理時注意事項,讓患者及家屬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腸造口,并鼓勵其盡早參與造口護理。造口護理時觀察造口黏膜顏色、有無腫脹及周圍皮膚情況。更換造口底盤時,用溫水棉球?qū)⒃炜谥車つw清洗干凈、擦干,正確粘貼造口底盤。用造口尺測量造口的大小,裁剪底盤,底盤較造口邊緣大2~3mm即可,避免裁剪過大,糞水刺激皮膚
2.2.4 供皮區(qū)護理 局部感覺麻木、脂肪液化、血腫形成是術后供區(qū)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2-3]。本組4例患者經(jīng)加強換藥、每日紅外線照射治療二次/日,供皮區(qū)皮膚愈合良好,術后無血腫、膿腫、壞死、神經(jīng)損傷、無大腿內(nèi)側(cè)麻木等情況發(fā)生。
股薄肌屬于大腿內(nèi)側(cè)肌群,位于大腿淺層,以腱膜起自恥骨下肢,止于脛骨粗隆內(nèi)側(cè)。股薄肌瓣具有轉(zhuǎn)移方便,血供豐富,供區(qū)部位隱蔽、無明顯供區(qū)功能喪失,具有部分括約肌功能的優(yōu)點,局部填充于尿道(膀胱)瘺口與直腸瘺口空隙,可防止積血和感染,為周圍瘢痕組織帶來新的血供,瘺孔可在健康組織床上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