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瑩
(柳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檢驗科 廣西 柳州 545001)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具有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等特點。其中缺血性腦卒中約占所有類型腦卒中的70%,目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主要依據(jù)病史、體征、神經(jīng)影像技術,然而仍存在許多局限性,例如在疾病發(fā)生的早期,頭顱CT 檢查很少發(fā)現(xiàn)特征性的病灶。因此,尋找理想的標志物在疾病的早期作出快速診斷顯得尤為重要。故本文就缺血性腦卒中生物標志物的研究概況綜述如下。
Lp-PLA2 是非鈣離子依賴型,由441 個氨基酸組成的一種絲氨酸磷脂酶,可選擇性的作用于ox-LDL 表面的sn-2 位點,將氧化型磷脂降解為溶血卵磷脂和氧化型游離脂肪酸。這兩種促炎癥物質,可促進白細胞聚集,促進氧化修飾,從而發(fā)揮促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國外一項針對7983 名受試者的前瞻性隊列研究表明,Lp-PLA2 活性是普通人群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獨立預測因子[1]。秦勇等[2]比較了單純性高血壓和高血壓合并缺血性腦卒中兩組患者的Lp-LPA2 水平,發(fā)現(xiàn)后者水平顯著高于前者,并且缺血性腦卒中組的Lp-LPA2 水平與入院時的NISS 評分密切相關,提示Lp-PLA2 可作為高血壓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和預后的評價指標。有研究發(fā)現(xiàn)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Lp-PLA2 水平與與反映腦動脈血栓形成進展的血栓彈力圖參數(shù)顯著相關,其水平可用于預測缺血性腦卒中風險[3]。而另一研究表明Lp-PLA2 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及頸動脈斑塊內新生血管之間沒有相關性[4]。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外對于Lp-PLA2 在缺血性腦卒中的診療作用觀點尚不統(tǒng)一,還需更多大樣本、高質量的研究來證實。
microRNA 是短的非編碼RNA 分子,參與轉錄和翻譯后水平的基因表達調控。microRNA 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參與調節(jié)生長發(fā)育、信號通路、新陳代謝和凋亡。Li 等[5]用大鼠模型研究超急性缺血卒中后腦缺血半暗帶和血液中microRNA 表達譜的共性,發(fā)現(xiàn)永久性大腦中動脈閉塞(PMCAO)后4h,mir-223-3p 在半影區(qū)和血液中均有高表達,而let-7b-3p 在PMCAO 后4h半影區(qū)和血液中均有低表達。而且mir-223-3p 和let-7b-3p 在血液和腦缺血半暗帶中的表達呈正相關。提示血mir-223-3p 和let-7b-3p 可作為診斷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無創(chuàng)性生物標志物。Sonoda 等[6]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組合模型(MiR-1268b,MiR-4433b-3p,MiR-6803-5p)對腦血管疾病的敏感性為80%,特異性為82%,ROC 為0.89(95%Cl,0.83-0.95)。Chen 等[7]研究發(fā)現(xiàn)miR-15a-5p、miR-17-5p、miR-19-3p 和miR-20a-5p 是鑒別血栓性卒中和栓塞性腦卒中的潛在生物標志物。以上研究表明miRNA在缺血性腦卒中的鑒別診斷,以及對超急性期的診斷都有重要價值,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標志物。
VWF 是一種存在于血漿中的多聚體糖蛋白,它在巨核細胞和內皮細胞中合成,以高分子多聚體的形式分泌到循環(huán)中,并被ADAMTS13 切割成更短、活性較低的多聚體。參與血小板粘附,導致血栓形成。VWF 的水平升高與缺血性卒中風險增加有關。Fasipe 等[8]用動物實驗的方法證明了VWF 在卒中病理的關鍵作用,并為缺血卒中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最新發(fā)表的一篇綜述,研究者討論了VWF 血栓性炎癥活動的最新證據(jù),重點總結了VWF-GPIbα 軸在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病意義。認為VWF-GPIbα相互作用參與了缺血性卒中腦血栓和炎癥反應的惡性循環(huán)[9]。有研究表明[10],在TIA 或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與VWF 水平有很強的相關性。以上研究闡明了VWF 在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病機制,以及臨床研究的作用。表明VWF是診斷缺血性卒中的良好標志物。
NfL 屬于中間絲蛋白家族,是神經(jīng)元細胞骨架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或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軸突受損,會出現(xiàn)在腦脊液和血液中。有研究顯示,血清NfL 水平強烈預測糖尿病患者基線時無卒中的卒中發(fā)生率[11]。有研究對101 例AIS 患者和35 例TIA 患者的sNfL 水平進行分析[12]。結果顯示:AIS 患者的sNfL:89.5pg/ml 明顯高于TIA 患者25.2pg/ml,在ROC 曲線分析中,sNfL 濃度為49pg/ml 是區(qū)分AIS 和TIA 患者的最佳閾值。敏感性73%,特異性80%。而另一研究發(fā)現(xiàn)[13]在AIS 或TIA發(fā)病后24h內入院的患者中,sNfL與入院時的臨床嚴重程度相關,但與入院時MR-DWI獲得的梗死面積或3個月時的功能結果無關。研究者認為sNfL 水平的延遲升高可能使sNfL 不能作為急性缺血性標志物。綜上所述,多數(shù)研究證實NfL 是診斷和預測缺血性卒中預后的良好指標,但有些研究發(fā)現(xiàn)它在血液中升高較晚,不宜作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診斷標志物。因此還需要更多高質量的、前瞻性的研究進一步證實。
MMP-9 又稱明膠酶B,是一種鋅離子依賴性內肽酶。主要表達于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激活時能降解參與血腦屏障基膜的主要成分層粘蛋白和纖粘蛋白等,破壞血腦屏障,引起血腦屏障的通透性升高或開放。解冰川等[14]發(fā)現(xiàn)頸動脈不穩(wěn)定斑塊組MMP-9、hs-CRP、TC 和LDL-C 水平明顯高于穩(wěn)定性斑塊組和健康對照組,且可以反應斑塊的性質,隨著血清MMP-9、hs-CRP 水平的增高,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性質越不穩(wěn)定,發(fā)生腦梗死的幾率越大。Chen 等[15]發(fā)現(xiàn)腦梗死斑塊不穩(wěn)定組的MMP-2、MMP-9 等炎癥因子水平明顯高于斑塊穩(wěn)定組,以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NIHSS 評分等不穩(wěn)定斑塊組也明顯高于斑塊穩(wěn)定組,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MMP-2、MMP-9 等指標對急性腦梗死有獨立的預后價值。以上研究表明,MMP-9 在缺血性腦卒中的病情判斷、預后評估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缺血性卒中診治的良好標志物。
本文系統(tǒng)地描述了缺血性腦卒中新型相關生物標志物(如Lp-LPA2、microRNA、MMP-9 等)在預測、診斷、評估缺血性腦卒中預后方面的作用。文中有些標志物的研究結果是互相矛盾的,可能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人群不同有關。有些標志物的研究以動物實驗為主,臨床研究較少。還有些標志物的靈敏度和特異度不夠高。以后,還需要對這些標志物深入地開展大規(guī)模、高質量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挖掘其價值,以為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診斷、有效治療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