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光華小學 柳承娜
音樂合唱教學因其演唱形式及演唱效果而受到小學生的喜愛,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良好的參與積極性,并在合唱教學中形成了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要進一步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結合學科能力要求,及學生的年齡、學習需求和特點,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合唱歌曲的藝術感染力,不斷提高其課堂教學參與度,實現(xiàn)優(yōu)質高效的合唱教學,為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打下牢固基礎。
伴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社會對于學生素質教育給予更多的關注,相應對于音樂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同步提升。
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學習需求及學習特點,吸納先進的音樂教學理念,并制定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教學計劃。包括合唱教學曲目、樂理知識、合唱歌曲鑒賞等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課時、教學模式及測試標準等,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通過有效的教學,不斷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表現(xiàn)力及音樂修養(yǎng)。如:《我是草原小騎手》一課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談談對草原的了解,并對學生講解關于草原上騎手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感受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的騎手策馬揚鞭的場景。在此基礎上展開合唱,更有助于體驗那種歡快的情緒,增強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合唱教學因需要多人共同演唱,需要演唱者之間形成默契配合,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演唱技巧和藝術表現(xiàn)力的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而多人合唱的形式,便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和特點,將教學過程游戲化,以使教學過程充滿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就發(fā)聲技巧、表情、動作及相互配合等方面展開自主思考和探究,逐步具備良好的樂感,使學生在與同學的默契配合中演繹好每一首歌曲。如: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趣味性的語言提醒學生保持正確的合唱姿勢,包括頭部向上挺且雙肩保持放松下垂、做好氣息控制、實現(xiàn)自然發(fā)聲,以及笑肌、舌頭上提,喉部下巴保持略微下沉以準確演唱。同時,為了使游戲化教學更具生動性,使學生全身心專注投入演唱,可啟發(fā)學生想象自己是一只木偶,在牽引線的操縱下時而站立,時而倒下,并伴隨頸肩兩個部位的肌肉放松,在合唱中增加了學生的快樂體驗。
合唱訓練從某種意義上說,演唱者會有意無意地在演唱時對音樂作品傾入自己的獨特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創(chuàng)作。因此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可培養(yǎng)學生有效調動自身的各種感官,并帶著相應的情感進行準確發(fā)聲和演唱,在這種全身心的演唱中深入感受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豐富情感、內涵及藝術表現(xiàn)力,賦予合唱以真摯的情感和強烈的感染力。
在這種演唱中,需要學生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聲部,并清晰辨識同學們的聲部,以便在默契的配合中演繹出作品的情感,做到演唱技巧和歌曲情感體現(xiàn)的和諧統(tǒng)一。如:在歌曲《小雨沙沙沙》合唱教學中,教師可借助網絡,搜集與歌曲及春雨相關的視頻及文字資料,再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給學生,并設計提問,鼓勵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運用到合唱中,增強演唱的情感融入和感染力。在此基礎上進行歌曲的合唱訓練,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fā)學生對歌曲演唱的力度進行自主設定,會使合唱效果及教學活動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有效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合唱教學活動,有助于其對作品情感及內涵的深入理解,并通過演唱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明顯 提升。
在合唱教學中,學生所演繹的每一首歌曲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藝術內涵,也體現(xiàn)著人類美好的情感,要使學生在合唱中準確呈現(xiàn)出作品的情感及藝術內涵,需要教師探索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并準確演繹出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與內涵,在合唱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藝術修養(yǎng)與文化內涵。如:歌曲《我的祖國》合唱教學中,教師先為學生講解電影《上甘嶺》的主要內容,并借助多媒體播放其中的一些片斷,使學生深入了解抗美援朝那一段歷史,感受到中國人民志愿軍無數戰(zhàn)士為了保衛(wèi)祖國英勇奮戰(zhàn),甚至獻出寶貴生命的崇高精神。再為學生播放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領唱的《我的祖國》這首歌曲,結合英勇的戰(zhàn)爭場面的志愿軍英勇奮戰(zhàn)的畫面,使學生對祖國、對什么是愛國精神產生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帶著情感演唱歌曲,表達人民對黨的熱愛之情。還可以利用七一黨的生日和國慶節(jié)時,以班級為單位舉辦愛國歌曲合唱比賽。使學生在各自的班集體中以飽含深情的演唱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革命先輩的景仰懷念之情,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通過在集體合唱中的相互配合,使學生更嫻熟地掌握演唱技巧,提高合唱的藝術表現(xiàn)力,使學生體會到合唱作為一項集體活動,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增強團隊的默契配合和凝聚力,以提高合唱的藝術表現(xiàn)力。在這種合唱比賽中,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難以保持長時間的學習注意力,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調動學生的合唱興趣。
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歌曲內容,進行相應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使學生對歌曲中所包含的思想與豐富內涵,激發(fā)學生投入演唱的主動性,并自然地在演唱時賦予作品更深的情感表現(xiàn)力和藝術感染力,這種對于音樂作品藝術魅力的體驗會促使學生更快樂地享受合唱教學過程并對合唱藝術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如:在歌曲《快樂的節(jié)日》合唱教學中,這首歌曲具有歡快的節(jié)奏感,體現(xiàn)出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非常符合小學生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更易激發(fā)學生演唱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導學問題:我們一年中都包含哪些節(jié)日?同學們最喜歡過哪幾個節(jié)日?在節(jié)日中大家都會做些什么、有哪些難忘的快樂時刻?通過問題的引導,將學生帶入到歡快的節(jié)日情境中,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再次感受過節(jié)時的快樂氛圍,從而使他們在演唱時表現(xiàn)出快樂的語調及表情,賦予歌曲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同時也促使學生在“快樂的節(jié)日”里放飛想象力,在快樂的歌唱中感受節(jié)日的美好。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合唱中實施有效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聲樂技巧,促進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及對歌曲的表現(xiàn)力明顯提升,能夠全面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及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要實現(xiàn)小學合唱有效教學,需要教師結合合唱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不斷探索形式多樣的、有助于提升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的教學模式,以調動學生對合唱教學的興趣,推動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及藝術內涵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