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屹
(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黔南 551300)
教育本不應該市場化,但僅從鋼琴教育這一塊來看,二者卻息息相關。要促進它的健康發(fā)展,必須從根源性的問題入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找到改進的方法。鋼琴教育的好壞,不能單純地只看是否有好老師、學生是否好學來評定,而應該從大環(huán)境入手,如師資力量、學習條件、教育環(huán)境、家長認知等進行分析。
文章開篇說到,鋼琴教育和市場息息相關,這是因為我們在決定學習鋼琴這門樂器時,大多數人只有尋找培訓班或是聘請家教這一條路,無論你是新接觸鋼琴的幼童,還是備戰(zhàn)藝考的學生,都繞不開這個圈。大多數人只有在考上相關專業(yè)的大學后,才有機會接觸到比較系統的學習,于是,在供需關系的推動下,便誕生了鋼琴教育的市場。
我們最常聽見家長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要孩子當鋼琴家,只是想讓他有個愛好。”誠然,我們學習鋼琴并不是都為了當鋼琴家,就算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學,十個琴童里都難出現一個如朗朗這類人物,在國際上都屬于稀缺人才。我們聽到了太多像“貝多芬”“肖邦”“莫扎特”這類的名字,便造成了認知上的缺陷,認為鋼琴家是稍加努力就能當上的,殊不知他們在極具天賦的情況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有今天的成就。作為普通人,就算我們僅僅想把鋼琴作為一門“愛好”,也需要長時間的刻苦練習才能達到目的,就像讀書識字一樣,“傷仲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無論你天賦多高,后天不努力就只能退步,我見過太多孩子在學了幾年鋼琴后就荒廢了練琴,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甚至連一首簡單的曲子都無法演奏,一個你無法掌握的愛好,還能被叫愛好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踏實掌握這門技藝,同樣需要“十年寒窗苦讀”,其背后所消耗的時間、精力、成本都是巨大的,孩子和家長同樣都需要堅持,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真正懂得鋼琴這門技藝的人來。
正是因為學習鋼琴的道路非常艱苦,所以很多家長便想著走捷徑,為了考級證書費盡周折,從學琴開始就只練習考級書上的曲目,其他曲子一概不練,在拿到十級證書后就不再接觸鋼琴,除了固定的那幾首曲子之外,什么都不會彈,而且在不久的將來,連考級書上的曲子都會被他們漸漸遺忘,到頭來什么都沒有學會。這種功利性的學習有百害而無一利,如果只是為了一紙證書來學習鋼琴,這完全是沒有必要的,該不懂的地方還是不懂,該不會的地方還是不會,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過了這個時間,再后悔已晚。
還有一部分家長,覺得學習鋼琴不值得有高額花費,于是他們便去尋找“低價”老師,一百五十元的課時費能壓到一百元,一百元的課時費能壓到五十元,更有甚者換著培訓班去蹭課,周邊大大小小的試聽課被蹭了個遍,抱著“隨便學學”的心態(tài)浪費著孩子的時間。很多家長并不是支付不起學費,而是舍不得花這個錢,認為自己花費最低的成本就能獲得最大的收獲,從來不關心教學質量如何,只關心誰的價格更低。培訓機構為了迎合家長們的低價要求,聘請的老師大多都不會彈琴,完全是憑感覺教,或者培訓個兩三個月就上崗,這些“老師”當中有做前臺的,有做財務的等,他們就這樣一茬又一茬地收割著財富。
學琴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找老師和買琴,要滿足這個先決條件,是需要花費一定金額的,普通家庭難以承擔,哪怕是最便宜的教學用琴,價格也在一萬元以上,一個好的老師,收費往往不會太低。培訓班收學費都是按照學期或者學年來收,這就意味著在下定決心學習鋼琴之后,一個家庭要一次性拿出最少兩萬元,并在此之后持續(xù)支付學費,這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還是比較難負擔的。
學琴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堅持,我從四歲學琴到現在成為鋼琴老師,聽過千萬條中斷學習的理由,堅持下來的同學寥寥無幾,最終的結果就是白白花費了之前的時間和精力。學琴這件事是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的,并不是每周上一次課就能學好,也并不是單獨讓孩子練習,不聞不問,家長在學琴過程中的鼓勵和監(jiān)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開始幾年的時間里家長要耐心養(yǎng)成孩子練琴的習慣,等習慣養(yǎng)成之后,才能談得上練琴的自覺性。
在前文中我們也提到過,學習鋼琴的條件比較難滿足,加上市場缺乏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和監(jiān)管,于是就造成了今天鋼琴教育市場的亂象。為了滿足家長的心理從而達到盈利的目的,大部分機構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從2011年開始,我走訪調查了十余家琴行和培訓機構,接觸了省內省外的很多培訓班校長、老板,在眾多培訓班當中,僅僅只有少數幾家能以教學為主,大多數機構都是通過售賣樂器來盈利。
出售一臺鋼琴的利潤相當于一百個甚至更多個孩子的課時費,在利益的驅使下,機構的老師搖身一變成為了銷售員,一些地方的老師甚至有銷售額的要求,達不到的話,無論你教學水平有多高都得被開除。我們都知道,培養(yǎng)出一個合格的鋼琴演奏者需要十年時間左右,這個過程漫長而艱難,大多數機構不愿意拉長戰(zhàn)線,加上生源會在中途不斷流失,于是他們的主要策略就變成了售賣樂器,對于他們來說,孩子只要來報名并且購買了鋼琴,機構其實是希望孩子早點退學的,因為這樣他們才有足夠的位置來重新招生,才能不斷重復售賣樂器這一過程,老板希望孩子早點走,老師滿腦袋都是銷售額,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這樣的做法必定會讓機構名聲越來越壞,從而導致難以招收到新學生,為了持續(xù)不斷的生源,老板們把目光放在了考級上。鋼琴本就是入門容易精通難的樂器,任何一個孩子在經過初期的學習后,基本都能達到業(yè)余四級的水平,于是機構以此作為賣點,不斷地安排學生進行考級,證書滿滿當當地掛在墻上,乍一看感覺很厲害,其實要達到這個級別并沒有那么困難。那么四級以后的考級呢?雖然加入了樂理考試適當提升了難度,但全國考級機構雜亂無章,且基本屬于民間機構 ,沒有統一的制度和要求,幾乎到了交錢就能通過的地步,老板們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和家長急功近利的心理,大肆宣傳考級的好處,教學的時候只教考級曲目,考完后順利畢業(yè),最夸張的是有的孩子在兩三年的時間內就考完了十級,但畢業(yè)后除了考級的曲子什么都不會彈。一些機構甚至申請到了考級點,也就是說在這里學也在這里考,孩子會通不過才怪了。
近些年,很多家長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考級過了琴也練了,但十級后孩子還是有很多曲子不會彈,連怎么練習都找不到方法,于是家長們更傾向于讓孩子參加各類比賽,進行各種游學交流,有沒有真才實學一上臺便知。想法本是好的,但其過程卻沒那么美好,放眼全國,權威性的比賽也就那么幾個,百分之九十的比賽都是私人操辦:找個場地放一臺琴,隨便冠上幾個名號,就可以讓家長們掏錢來參加比賽了,可以說是零成本投入,連發(fā)證書的錢都是用家長的,然而這些比賽大多沒有什么含金量,也得不到多大認可,歸根究底,其實是家長之間的自娛自樂。對于條件好一些的家庭,機構還會安排游學活動,如果是正經的游學我是非常支持的,不僅能增長孩子的見識,還能接受國外不同的教育和文化。但現在的游學完全變味,機構讓家長們繳納高昂的費用,或者是讓孩子參加一個毫無含金量的比賽,在通過初賽以后(實際上大多數都能通過),以到國外參加比賽的名義,安排家長和孩子們出國“游學”,時長一般是一星期,參加比賽的花不到一天的時間比賽,參加“游學”的頂多聽一兩次大師課,其余時間全在游玩,這其實和旅游團并沒有多大區(qū)別,良心一點的老板還會找國外高校里真正的大師過來授課,無良老板找的老師都不知道來歷。他們?yōu)榱双@利甚至連四五歲的小孩都拉去比賽或者上“大師課”,這些孩子當中有些連五線譜都還沒認全,僅僅只會彈一些簡單的音符,連曲子都算不上,就一路掏錢進入了“決賽”。
為什么要大費周章地分析鋼琴教育市場?因為這是國內琴童學習鋼琴的唯一渠道,能找到正規(guī)老師學習的琴童畢竟是極少數。不論一個家庭是否有能力負擔得起學習的費用和條件,他們都在被機構一套又一套的說辭欺騙著,不論是考級、比賽、游學,其本質是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更進一步,卻不想被有心人利用,早成了今天的亂象,有多少孩子被這些機構耽誤了青春和學習的最佳時間?等醒悟過來的時候,卻為時已晚。哪怕將來孩子要進入音樂學院學習,或者是走上和鋼琴專業(yè)相關的這條路,幼年時的正統學習和刻苦練習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yōu)槭裁匆恢睆娬{“童子功”?因為鋼琴這門技藝是真的無法速成,也不是流水線的工程,可以造出一批又一批相同的產品。而是要根據每個孩子性格、天賦的差異,老師們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授課,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音樂人才。近年來,各個音樂學院、綜合學院的鋼琴專業(yè),生源質量不斷下滑,究其原因都逃不開這類機構的坑害。所以,鋼琴教育不管是在校內校外,都應建立統一的考察標準,關閉不規(guī)范的培訓機構,嚴格審查教師資質,真正讓鋼琴教育向上發(fā)展,而不是讓它成為資本博弈的戰(zhàn)場。學習鋼琴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我們有信心能陪伴他們勝利到達終點,但請不要讓更多熱愛鋼琴的孩子走上所謂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