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潔
在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中,安排了很多以課外探究為主的拓展活動,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科學、用科學,發(fā)現(xiàn)與探究科學問題,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由于低年級每周僅一節(jié)科學課,課外探究活動能夠很好地彌補課堂探究時間的不足,將科學探究延伸到課外,與學生生活接軌。同時,課外探究活動是一個學生與家長合作的“親子時光”,低年級學生對科學課興趣濃厚,但缺乏探究的耐心和恒心,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不僅能提高探究活動的完成效果,增進親子間的感情,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探究的耐心和毅力,逐步形成留心觀察、樂于思考的良好習慣。目前低年級科學課外探究活動的實施情況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改善。
一、低年級科學課外探究活動分析
(一)缺乏家長支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小學科學課外探究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但一些家長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更傾向于關(guān)注孩子考試學科的成績,認為科學課外探究活動與學習并無多大關(guān)系,家長消極的態(tài)度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孩子探究的積極性。當然,如今不少年輕家長的思想逐漸現(xiàn)代化、多元化,越來越重視孩子多方面的發(fā)展和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但很多父母平時閑暇時間較少,無法與孩子一同參與,有的探究活動甚至成了孩子祖父母的“任務”。
(二)教師要求不明
課外探究活動雖不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但同樣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一些科學教師在本課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輕描淡寫”地布置了課外探究活動,或未下達明確的活動要求。受此影響,教師所布置的探究活動在學生眼中,成了可有可無的活動,加上教師對學生的探究情況不予以及時點評和反饋,長此以往,絕大多數(shù)學生以敷衍的態(tài)度來完成課外探究活動。
(三)學生中途放棄
低年級學生興趣不穩(wěn)定,耐心和毅力不夠,對于需要長期開展的探究活動,表現(xiàn)出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態(tài)度。例如,一年級《我們知道的植物》一課,《活動手冊》中的拓展活動是請學生選擇一種方法種一棵植物,通過畫圖或拍照的方法,記錄它的生長情況。很多學生開始很有干勁地種植、觀察,然而兩三周過去,熱情消退后便無法堅持下去了。同時,低年級學生缺乏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遇到困難容易停滯不前。例如,二年級《觀察月相》一課需要學生記錄觀察到的月相,很多學生說遇到連續(xù)的下雨天,看不見月亮,所以無法連續(xù)記錄月相。
二、怎樣開展低年級科學課外探究活動
(一)善用家庭資源,注重家校溝通
學生的課外探究活動大多是在家庭中進行的,良好的探究氛圍對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一系列的交流平臺如微信、QQ等都是家校溝通的有效渠道,教師應多與家長進行溝通,提高家長對科學課程的理解和重視程度,讓家長積極參與課外探究活動。例如,開學初,通過家長會或告家長書,讓家長了解本學期孩子將要在科學課上學習的內(nèi)容,以及開展課外探究活動的意義和方式。每次活動開始前,通過聊天群告知家長主要內(nèi)容和注意事項;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鼓勵家長積極分享學生的探究發(fā)現(xiàn),并與家長及時探究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只有家長與教師形成一股合力,才能讓學生的課外探究活動得到有效的落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真正意義上將科學延伸到生活中去。
(二)豐富記錄形式,搭建展示平臺
低年級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觀察和記錄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學生的記錄形式不應局限于簡單的文字和圖畫,特別是課外探究記錄,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照片、視頻、錄音等都可以作為展示學生探究過程和成果的方式。例如,一年級“植物”單元,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后進行“樹葉剪貼畫”的探究活動,并讓學生完成后,以講故事的形式說一說用哪些樹葉拼成了什么樣的形狀,這樣的記錄形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活動興趣,還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嚴謹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再如,在一年級《起點和終點》一課前安排一個親子活動,請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折紙青蛙并玩一玩,將活動過程以視頻或照片的形式分享在微信群中,他們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還會提出疑惑,在這樣一個看似玩的過程中,他們已經(jīng)有了思考,從而帶著問題進入課堂的學習中來。
(三)規(guī)范活動要求,及時評價反饋
雖說課外探究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學生和家長,但其完成情況與教師的指導和調(diào)控是密切相關(guān)的。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還不強,更需要教師規(guī)范探究活動的要求,在活動過程中給予及時的評價和鼓勵,這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探究習慣的養(yǎng)成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一年級《給動物分類》一課學習后,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在家長的陪同下前往附近的公園、動植物園開展一次探究活動,找找身邊有哪些動物并做成動物卡片,小組分享匯總后對找到的動物進行分類。在開展這樣的小組形式課外探究活動前,教師要明確好活動要求,幫助各組確立分工,如組長、材料員、記錄員等,以便學生更好地合作參與?;顒舆^程中,教師可以與家長及時溝通,關(guān)注各個小組的活動進度,對遇到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為學生的探究搭好腳手架。每次活動后,教師都應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展示交流他們的探究成果,評選“課外探究小達人”,鼓勵學生相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