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湖南為客動經(jīng)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賞析】《燕子來舟中作》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極寫漂泊動蕩的憂思,看似詠燕,實是慨嘆詩人的茫茫身世。此詩是杜甫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一篇詩作,已經(jīng)淡去了早些年強烈的時代和政治主題,而彌漫出一片蕭索、蒼涼、悲愴的身世之慨。首聯(lián)點明時間并引出所詠對象——燕子;中間兩聯(lián)是對燕子形象的描繪和傾訴,詩人想象著所見即是舊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說自己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和燕子到處筑巢別無兩樣;尾聯(lián)寫燕子棄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虛、惆悵和寂寞而不禁老淚橫流。這首詩借輕盈的燕子的形象把人性表達出來,寫得樸實自然而深沉真摯。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曾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為“詩史”。在藝術(shù)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fēng)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