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開明專制”思想的先導
        ——論邵作舟極具特色的政治改革思想

        2020-12-01 20:57:33湯奇學
        安徽史學 2020年2期
        關鍵詞:國民性專制

        湯奇學

        (安徽大學 歷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創(chuàng)巨痛深,一時,有識之士紛紛著書立說,為謀求中國富強建言獻策。由于對西方了解較少,故所著內容多有類同之處,以致著名的早期維新思想家陳熾閱讀了鄭觀應的《盛世危言》后說:“世有此書,而余亦可以無作矣?!?1)陳熾:《〈盛世危言〉序》,《陳熾集》,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305頁。而邵作舟的思想迥然有別于其他新派人士。

        邵作舟(1851—1898年),安徽績溪人,代表作《危言》,書成于1889年。1899年初刊行時,為別于湯震所作《危言》,更名為《邵氏危言》。此時,邵作舟去世已近一年。早期維新人士面對保守勢力的巨大壓力,常常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不少人活躍于李鴻章幕府,視李鴻章為改革派領袖;李鴻章也常常委派他們襄辦洋務新政,從現有資料看,未見邵作舟和其他著名維新思想家有多少聯系;任職于北洋多年,未見受知于李鴻章,而在《邵氏危言》字里行間對李鴻章頗有微詞。倒是先后任津海關道、長蘆鹽運使的李興銳,“與公交猶篤,公務皆取決于公”。(2)《華陽邵氏宗譜》,轉自《邵作舟年譜簡編》,《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377頁。李興銳是湘系官僚。邵作舟的政治思想更是獨具特色。然而有關專題論文甚少(3)相關研究有熊月之:《邵作舟思想探究》,《江淮文史》2016年第1期;熊月之:《導言》,《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鄒振環(huán):《導讀》,《危言三種》,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張小平:《邵作舟思想的歷史地位與研究現狀》,《安徽史學》2016年第3期;熊月之:《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亦有所論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葉順意:《〈邵氏危言〉研究》,湖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筆者不揣簡陋,對此作一探討,以求教于方家。

        一、以政治改革為改革之本和強化君權

        邵作舟明確批評其他新派人士:“顧竊見天下之以奇策進者,其所論輕重本末頗與臣異”。他們之論開源,無非是某利可擴,某稅可增,某礦可開,招商興業(yè)等;其節(jié)源則是,兵當裁若干,官俸減若干;其求強則是購外國槍炮、艦船,增設炮壘,創(chuàng)辦軍工;習西洋軍制,等等。鼓吹這些“奇策”之士,一倡而百和,并且這些奇策多“次第行之”,由是一批洋務新政問世,然而“百為而百無效”,中國并未因此而富而強,時當中法戰(zhàn)爭之后,不同的人對它有不同的總結。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幾無還手之力,以完敗告終。中法戰(zhàn)爭中,中國和法國各有勝負,最終是中國勝利而雙方告和。人們由此看到洋務運動帶來的變化,支持洋務運動的人大為增加。也有些人從中法戰(zhàn)爭中看到洋務運動的不足,提出改進意見。邵作舟在《邵氏危言》中幾次以中法戰(zhàn)爭為例,對洋務運動進行尖銳批評,他說,在中法戰(zhàn)爭中,先是馬尾海戰(zhàn),海軍大敗,船政局被焚毀;繼而敗于越南,困于臺灣,“敵之桀驁而不可馴者,視道光、咸豐之際,蓋無甚異”。種種“奇策”未能挽救中國危機。欲振興中國,走上富強之路,“或猶有待于臣說之迂以為之本”。(4)邵作舟:《正本》,《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虬卷》,第223頁。

        邵作舟的變革之本,就是政治改革。一部《邵氏危言》有文25篇,直接間接講政治變革的有20余篇,占全書80%以上。其他早期維新思想家對政治改革雖有所提及,但在他們的著作中所占分量不大,對政治改革的重視程度遠不及邵作舟,體現為器物層面的改革時代特征。

        多數早期維新思想家和少數洋務派官員對西方議會制度頗為欣賞,認為學西方議會最為重要。例如,兩廣總督張樹聲在遺折中說,育才于學校,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一心,是西方各國立國之體,火炮、洋槍、輪船、鐵路、電報等為其用,“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就令鐵艦、鐵路四達,果足恃乎?”(5)張樹聲:《遺折》,《張靖達公奏議》第8卷,清光緒刻本,第33頁。但是,大多數新派思想家只注意到西方議會有通上下之情的功能,不知道它是權力機構,對于西方之民和國家的關系及社會地位等均不甚了了。邵作舟比他們有更深入了解:“泰西之國如醵然”。“醵”,眾人湊錢共飲。就是說這桌酒宴為大家共有。也就是說,西方之國為民所共有,人和人之間,包括民和君之間,都是平等關系,“君不甚貴,民不甚賤”,“民訴諸君若訴諸其友”。國家事務處理、“謀常從下而起”,關于戰(zhàn)爭、稅收、財政支出等大政方針,通過國會“群謀”而定,民不同意,國君不能發(fā)一兵一卒,加稅一分一厘,更動一條法令。這與其民性有關。西方之民,剛強而直爽,重個人尊嚴,重社會輿論,禮儀簡便易于親近,熱愛國家,對待外侮如同私仇,不惜用生命抗擊;重個人意愿,“其政主于人人自得”,故權分散于下,往往“傲而不可使,渙而不可收”,甚至因不滿意于君,“提刃而剚之”;又分類結黨,難免黨派紛爭,莫衰一是;重個人利益,如與民無利,即使是國家開疆拓土,民也不肯出錢出力。簡而言之,西方之民獨立性強,勇于表達己意,故能建立以民為主、為中心的議會政治。

        中國之民性完全不同于西方之民性,“柔而易令,順而易從”,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人格尊嚴上都缺少獨立性。君王在他們眼中,“尊至于天而不可仰視”;在君王面前,他們“賤至于犬馬鳥獸,鞭撻斬刈惟上之欲之也?!鄙圩髦壑赋觯袊袢绱伺橙?,是由于自秦漢至今二千年來的“教”和“威”造成的結果?!敖獭奔匆匀寮宜枷霝橹鞯乃枷胛幕?,“威”即赫赫皇權。儒家是要下服從于上,皇權則強迫人服從,它們互為表里。沒有獨立品格的民眾,不可能建立起以民為主的政治,西方的議會顯然不適宜于中國。

        君和民猶如翹翹板的關系,西方民強,西方社會、西方政治以民為主;中國民弱,中國社會、中國政治自當以君為主。就求富強而言,邵作舟語出驚人,中西各有優(yōu)勢。他把社會經濟發(fā)展動力稱為“勢”,“泰西之勢在民”,“中國之勢在君”。西方之民有血性有活力,是其長;然而,獨立性強,分類樹黨,紛爭不已,權分散于下,重個人利益,難于一致,是其短。總之,西方之國發(fā)展平穩(wěn),“不能遽強,而亦不可遽弱?!敝袊龘绺咧畡?,擅獨斷之威,“役天下若役一身,不必積月累歲,國安富尊榮于內,而威震乎萬里之外。”(6)邵作舟:《異勢》,《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第229頁。可以很快興起,當然也可能一朝而亂。

        要想一朝而治而不會一朝而亂,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首先是“有圣君起”。何為圣君?“陛下必先矢兢業(yè),清嗜欲,而后聲色貨利不足以惑吾之心;好學問,廣延納,而后是非得失不足以淆吾之明;知人善任,信賞必罰,而后朋黨比周不足以竊吾之柄;豁達恢廓,果敢沈毅,而后危疑震撼不足以敗吾之功。陛下具此數者于上,而所為安攘之本,固已立矣?!?7)邵作舟:《正本》,《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虬卷》,第223頁。好像是老生常談,實則都有所指。所謂清嗜欲遠聲色,是要年輕的光緒借鑒往事,不可像咸豐、同治那樣耽于享樂,英年早逝。同時也是對西太后生活奢華及重修清漪園(頤和園)表示不滿。清朝財政本來就很緊張,重修清漪園耗資甚大,乃至挪用海軍經費,引起朝臣不滿。邵作舟顯然希望皇帝不為聲色貨利所迷,勵精圖治。好學問則是請光緒既學習中國經史,“知古今治亂得失之原”;(8)邵作舟:《定治》,《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第234頁。又要了解西方人情、風俗、制度、歷史、強弱、治亂等以利于外交,同時“擇泰西之善,修而用之,盡地利,盛工賈,足以為吾之富;飭戎備,精器械,足以為吾之強。”(9)邵作舟:《綱紀》,《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第233頁。廣延納是請皇上傾聽各種不同意見、建議,作為決策參考。知人善任,不使朋黨竊權,當是請朝廷注意,官僚們普遍重視同寅、同年、朋友、世交、同鄉(xiāng)“五誼”,憑此五誼,他們“鉤援黨結,萬口一聲,根據磐互,牢固而不可動?!睙o功可得賞晉級,有過可避懲處。(10)邵作舟:《官敝中》,《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第238頁。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過程中,湘、淮兩系崛起,地方督撫多出于兩系,他們大權在握,聲氣相通,內輕外重局面已經形成。而朝中官員亦多抱團,互相援引。邵作舟希望朝廷任用德才兼?zhèn)渲耍刨p必罰,不使朋黨竊權,以強化皇上權威。無論是和戰(zhàn)還是舉辦洋務新政,朝廷面對困局,每每是虎頭蛇尾、朝令夕改,終于一事無成。他請求皇上,一旦方針已定,就不要為危疑振憾所動,果敢沉毅,堅持到底。邵作舟祈盼光緒成為道德高尚、學問廣博、知人善任、勵精圖治、積威獨斷之明君、圣君。

        二、實行開明專制

        為能把億萬臣民的力量激發(fā)出來,及正確決策,僅僅有皇上至明和專權遠遠不夠,邵作舟請皇上務須“除忌諱”,以“伸天下之氣”;“廣延納”,“以盡天下之智”?!吧焯煜轮畾狻本褪亲屘煜氯硕寄苤标惣阂?。天下之氣不伸,由來已久,歷代帝王無不端委聽政,“務于尊己之名,振己之威”,經二千余年的壓抑,億萬臣民之氣“靡然而盡屈”,由此造成上下相隔,國勢渙散,每遇外侮,“頹然若木”。偶或有人敢于對國事指陳抉擇,而朝廷必以為“悖謬”,“上赫然操聾聵之勢以臨之”,致“智者不為謀,忠者不為諫”。于是天下之士,自孩提起,父兄師?!澳皇捉讨哉~,虛文誕妄,習為阿諛而不之怪,蓋自其少時而廉恥剛直之節(jié)已茫然無所守矣!”入仕后,無不以圓熟耎媚之詞,容悅于上,“陳主德則以為跨堯舜;論時政則以為軼成康”;疆宇日蹙,被說成版章之廓自古所未有;國名日卑,國勢日屈,卻說是四彝向順、懷德而畏威。他們自知這一套說辭是在騙人,“進則俯伏獻諛,退則掩口匿笑”。因為能討皇上歡心,聽者竟無不以為“得體”,紛紛效仿。天下之氣拙折沮塞如斯,后果是“政失于上而不知,亂成于下而不悟,一旦有事,而潰敗瓦解之勢,將至于不可救。”他希望朝廷不諱疾忌醫(yī),鼓勵臣下“嬰逆鱗、砭時疾”,視直言敢說之士為“盛世之土瑞”,予以褒揚。歷代君主都喜歡以圣自詡,清代帝后更是如此。上既圣明,臣下更有何說!為了伸天下之氣,邵作舟請皇上詔群臣上書,特別要求臣下“毋輒言圣”,要敢于指陳朝廷之失。并請宣布“罷去一切忌諱”。請皇帝不要把自己神圣化,臣下也毋須無來由地肉麻地歌功頌德,胡吹亂捧,對朝廷對策可以有反對意見,批評意見,大膽直言,不要有任何顧慮。罷一切忌諱,還包括去除語言上表達形式上種種嚴苛規(guī)定,清代在語言文字表達形式上規(guī)矩最多、最嚴格,如稱謂稍有差池、文章書寫時未將皇上、太后另外頂格、未避諱等都是罪過,甚至是“大不敬”,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清朝文字獄為歷史之最,有些就因細故而罹罪。士大夫終日處于小心翼翼、戰(zhàn)戰(zhàn)兢兢之中。毋輒言圣,罷去忌諱,就是方便卿士大夫下而至于庶民,都可以“快然而暢所欲言”。而天下之氣伸,將會帶來三大益處。首先,“忠言儻論、巧謀拙計,得以畢進于上”,供皇上采擇。集思廣益,“陛下以天下視,故視無不明;以天下聽,故聽無不聰……所裨益必將甚巨”。其次,將使“人主有所修省而不敢恣,百官有所畏憚而不敢私”。對君臣有很好的提醒、監(jiān)督作用。再次,民隱可上達,有益于政令暢通,社會穩(wěn)定,即便在國家危敗之際也不會張皇失措?!叭羰钦?,不增兵而強,不益財而富,不求名而名尊,不立威而威振?!?11)邵作舟:《除忌諱》,《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第262、261頁。

        “廣延納”有兩層意思,其一,國事公開透明,讓士庶知曉國家大事。邵作舟批評朝廷以保密為由,國家有大事,不使臣下僚屬預聞、不得參與謀議,百姓更不予以知曉,惴惴焉擔心機密外泄,有害于國事。實際又如何呢?“宮廷造膝之謨、嚬伸動息之機,國未一布而數萬里之外刊其密議而盛燔之,若燭照,若數計”。保密只是使中國人無從知曉,而敵國早已洞若觀火,無不了然。當然,也不能一概反對保密,斗疆場,決勝負,“此當密者也”。至于國計盈虛,民生休戚,禮樂刑政因革張馳,與敵國之和戰(zhàn)曲直等,皆為“不當密者也”。對不當密而密之事,皇上僅讓二三人參與其議,“上之無以廣天下之公,下之無以盡天下之智”,難能考慮周全,處置得當,百官民庶對此難免不滿,尤其是中外交涉之事,更易于使臣民藉藉,謗訕紛紛,憤怒滋甚,乃至有不遵號令者。他提出大事要“博謀”。借古以喻今是維新思想家常用的手法,邵作舟引箕子告誡周武王的話:“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蓋爵賞刑戳必與民共之者,周之制也;國危、國遷、立君必聚萬民而詢之者,周之制也”。

        清朝的言事制度規(guī)定很嚴,即便是現任官員,也不是都可以直接向朝廷奏事,如地方官,僅限于督撫、學政等中高級官員可以直接上奏言事,非現任官員及士民不可議論朝政。這顯然不利于官員及士農工商四民為國獻策。有鑒于此,邵作舟提議,放寬奏事之制,允許現任州縣以上官員可以“實封言事”,非現任官員和士民等欲有所言,京內可由都察院、京外可由道、知府等官員“陳情轉奏”。為了讓官民敢于大膽言事,邵作舟提出:“所言必公家之事而無涉于私者,雖陋妄無足采,不以為罪”。還提出,國有大是非、大政事,詔下有司仿《周官》外朝征詢庶民之法,先將其事之本末原委刊載于日報,遍告天下,以便上自公卿大夫,下自庶人,“舉得竭其思慮,條其利害”,并在一定的時間內,上達皇上,以備參考?!笆煜聲匀挥诔⒐饷鞫催_、憂樂與共之量,而陛下欲有所為,亦灼然知民心之所好惡相背,益以神明于執(zhí)兩用中之斷,而舉措至當,上下一心,不至為鄰敵竊笑,天下幸甚”。

        公開國是,讓國人知曉、盡可能讓卿士大夫下至庶民放心大膽地發(fā)表言論,為國家富強出謀畫策,“上下一心”,“憂樂與共”。邵作舟顯然汲取了西方民主元素,對家天下有所救正。但是,他還是堅定地主張君權至上,只是以民主元素為輔助手段,決不是以民主代替君主,或對君權有所削弱。他理想的模式是:“百人而謀之,一人而斷之。謀之廣則足以窮天下之變而無所遺,斷之專則是以息天下之紛而無所撓”。(12)邵作舟:《廣延納》,《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第263、264頁。

        概括言之,欲實現民富國強,當以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為本;由于幾千年之教和威,中國之民性柔弱和西方之民性天差地方,中國不宜行議會民主,只宜行君主制并且還要強化君權;但對西方民主應有所師法,即以君主為中心,“除忌諱”,使億萬臣民之氣伸,“然暢所欲言”;“廣延納”,讓億萬臣民知曉和參與國事,一改君民相隔乃至對立的狀況,最大限度讓臣民為國家安危、富強建言獻計。在此基礎上,皇上“役天下若役一身”,“積威獨斷,電發(fā)飆舉”,不必積月累歲,中國即能建成富強之國,“而威震乎萬里之外”。(13)邵作舟:《異勢》,《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第229頁。這種體制,自然不是西方的民主制,與傳統君主制度也大有差別,可稱之為開明專制。

        三、在近代中國思想史上的價值

        近代社會變動節(jié)奏快,平均10年不到就是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曾經的新思想很快成為明日黃花?!渡凼衔Q浴烦蓵?,僅在少數人中流傳,經近10年,1899年方得出版。時過境遷,當戊戌政變后,當日的“奇書”難以激動人心,不久就是義和團運動爆發(fā),隨之八國聯軍入侵,接著辛亥革命一浪接一浪,社會關注點不斷切換?!渡凼衔Q浴穼懏斊鋾r,出版卻不逢時,未產生多大社會反響。但這本書的政治改革思想,尤其是改善君主專制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價值不可低估。

        價值之一,率先提出以政治改革為本。洋務運動時期,新派人士普遍認為,中西差距僅在富強之術,于是紛紛提出各種求強求富之策,強國是目的,求富是為求強籌措經費,對于民富的意義認識不足,主張自下而上的改革。關于政治改革,也有人提及,但也只是作為富強術之一。故后世史家稱這一時期為學習西方器物時期。惟邵作舟認識到,當以“富民強國”為志,把富民和強國相提并論;還提出學習西方求富強之術是全國各省區(qū)共同任務,當然也是皇帝的職責,因此要把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作為改革之本,否則,富強之術即便日出而不窮,也不能使民富而國強。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一再請求光緒皇帝,大誓群臣,自上而下進行政治改革以為改革綱領,批評洋務派“就一二事上變之,而不就元本之法變之,故枝枝節(jié)節(jié),迄無寸效?!?14)康有為:《為推行新政,請御門誓眾,開制度局、以統籌大局,革舊圖新,以救時艱折》,《杰士上書匯錄》,清光緒二十四年內府抄本,故宮博物院藏。和邵作舟所表述的十分相似。只是他們的直接目標相差很大,邵作舟僅要求汲取西方民主元素,改善封建君主專制,康有為則要求建立君主立憲制。而以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作為改革之本,邵作舟無疑是先行者。

        價值之二,提出西方議會民主和中國君主專制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對于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各有其“勢”,各有優(yōu)長。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議會被越來越多的新派人士欣賞,希望中國也設立議會以通上下之情。他們以為,議會如同其它西方富強之術一樣,拿來即可。至于頑固派和多數洋務派都堅定地認為君權神授,或天命所定,固中國君主制度是最好的制度。邵作舟看法獨特,提出中西民性不同,故中西制度不同,西方之民剛而烈,獨立性強,是以有議會民主制;中國之民懦弱易從,不可行議會制,只宜有君主制。中國之民性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秦漢以降二千年教與威造成的結果,就是說中國君主專制乃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從而也否定君權神授之類神話。

        邵作舟沒有評判中西制度的優(yōu)劣,就對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而言,和西方之“勢”在民不同,中國之“勢”在君,君可以集億萬臣民之力,一朝而起,電發(fā)飚舉迅速成為富強大國。

        以民性不同為據,明確同時肯定中西兩種制度,并且認為君主制度也可使中國迅至富強,可謂是前無古人之論。

        價值之三,開啟了近代國民性研究。古代哲人對民性多所論述;晚清民初思想家則把國民性作為一個重要話題。前者意在治民,治民又可說是牧民,一個牧字,表明了民在古代地位低下,幾同于豬馬牛羊。戊戌維新時期受西方政治文化影響,人們知道國家的真正主人是民,于是有“國民”一詞出現,隨后“國民性”一詞也出現了。近代思想家把國民性和社會發(fā)展、社會變革、人的改造聯系起來討論。須要指出,在“國民性”一詞出現前,便有少數敏銳之士注意到(國)民性和政治制度、社會變革的關系。筆者曾認為,嚴復是論述國民性的第一人(15)湯奇學、陳寶云:《“救國”與“救人”——辛亥革命時期與新文化運動時期改造國民性思想之比較》,《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1895年春,他以進化論為指導提出,一國一民族先進還是落后,由民德、民智、民力所決定。(16)嚴復:《原強》,《嚴復集》第1冊,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4頁?,F在看來邵作舟則在此前數年,就已注意到(國)民性與一國政治制度、一國發(fā)展之“勢”有莫大關系。邵作舟有關(國)民性論述主要有四點。第一,中西之民性不同。西方之民剛而直,有血性,重個人尊嚴,獨立性強;中國之民,柔順易令,缺少獨立性,盲從于上。其時,中國官紳說到西洋人,每每用“性近犬羊”,或者干脆稱之為“鬼子”。邵作舟筆下西洋人是豪放的堂堂正正之人,而中國百姓唯唯諾諾,奴性十足。第二,中國民性孱弱,是秦漢以下二千余年“民習于教而劫于威”的結果。一針見血。須要指出,他只是客觀敘述,并沒有批判“教”和“威”。二十幾年后,陳獨秀、胡適、魯迅等在新文化運動中把改造國民性作為主要目標,猛烈抨擊以儒家學說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教”,批評奴性,倡導獨立意識,鼓吹個性解放。第三,因為民性不同,中西政治制度不同,西方適于民主制度,中國宜于君主制度。第四,中西方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之“勢”因民性不同而不同。西方之民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前途,故其勢在民;中國之民沒有能掌控自己的命運,一切交付于君,故勢在君,如有圣君能伸民氣,廣延納,中國會快速成為富強大國。

        邵作舟對近代民性的認識客觀公正,有些認識相當深刻,對于人們認識中國國民性,評判近代中國的種種改革方案等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價值之四,首次提出比較具體的“開明專制”主張。18世紀后半期,開明專制曾在歐洲流行。所謂“開明專制”,第一,本質是君主專制;第二,和純?yōu)榈弁跻恍罩接行┎煌?,兼顧國家和民的發(fā)展;第三,帶有近代色彩,對近代經濟、文化等改革有一定推動作用。(17)《辭?!?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第903頁;梁啟超:《開明專制論》,《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七》,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22頁。中國第一個明確提出“開明專制”的是著名的革命黨陳天華,于1905年12月跳海自殺前,在遺書中說:“當今之弊,在于廢弛,不在于專制。欲救中國,惟有開明專制。嗚乎!我國同胞其勿誤解自由,自由者,總體之自由,非個人之自由也。我同胞其聽之耶?嗚乎,愿我同胞其聽之,其聽之?!?18)陳天華:《致湖南留學生》,《陳天華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29頁。他只提出“開明專制”這個概念,未作更多闡述。緊接著,資產階級改良派領袖、理論家梁啟超寫了五六萬字長文《開明專制論》,論證“開明專制適用于今日之中國?!?19)梁啟超:《開明專制論》,《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七》,第49頁。梁啟超意在抵制革命浪潮。文章原計劃寫10章,實際只發(fā)表了8章,未見他的開明專制具體內涵。而在17年前,邵作舟已有比較具體的開明專制。首先,有明君,明君既是道德典范,又知人善任,行事果敢沉毅。特別重要的是,“不務于尊己之名,振己之威”。(20)邵作舟:《官敝中》,《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第261頁。汲取西方民主元素,伸民氣,去忌諱,讓廣大臣民暢所欲言,包括對皇帝和百官有所監(jiān)督。國務公開,請百姓和百官就國事出謀獻策供自己參考采用。理想的決策模式是“百人而謀之,一人而斷之”。同時,像西方諸國那樣,政府以“富民強國”為目標,幫助民發(fā)展經濟,包括近代經濟。

        須要指出,吸收西方民主因素,實現上下相通,既有利朝廷決策,又能很好地積聚臣下及民庶力量,這種開明專制思想存在于大多數早期維新派和少數洋務派官僚思想中。其中,邵作舟等不主張設立議院;主張設立議院的除鄭觀應等少數人外,也僅僅是把議會為論政場所,不是權力機構,正如陳熾所說,議院是為了獲得“公論”,兼聽則明,“事之行否,仍由在上者主之?!?21)《陳熾集》,第108頁。并非削奪君主手中之權。和邵作舟的“百人而謀之,一人而斷之”并無質的不同。在這些人中,邵作舟的開明專制思想,最為清晰具體,堪為代表。由此,可以說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政治思想分別向兩個方向——民主政治和開明專制發(fā)展,以鄭觀應為代表把議會作為權力機構,以建立民主政治為目標,以邵作舟為代表,謀求開明專制。當時,二者并行不悖。

        價值之五,豐富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吸取西方民主因素以改善中國君主專制制度,是政治上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其時,其他新派人士的“中體西用”之“用”,基本上是經濟、軍事、文教等方面的西方器物、舉措?!爸畜w西用”思想是洋務運動時期新派人士共同認可的理想模式,它以不動搖中國封建制度、封建文化的根本為前提,給西方文化以一席之地,以利于中國走向近代化。(22)參見湯奇學:《“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演變》,《復旦學報》1982年第1期。

        邵作舟政治改革思想也有明顯不足之處,其大者有三:

        其一,對如何確保實行開明專制,未設計制度保證。在邵作舟的開明專制方案中,前提是有明君。如何才能有明君?君權不受限制,明君變昏君易如反掌,那么如何防止明君變昏君?這些須要制度保證。可能因為涉及擇君、廢君,過于敏感,邵作舟避而不談,其開明專制思想留有巨大漏洞。

        其二,過高估計封建明君力量,認為明君可以集全國民庶之力,指揮如意,使國家很快富強,這在理論上說得通,甚至小國尤其是游牧民族有可能做到;但對于農耕為主的大國而言,民眾雖易于征調,但更是一盤散沙,封建君主不可能有效地把廣大民眾組織起來,使國家迅速富強。自秦始皇起,皇帝總共有數百之多,也不乏明君,但沒有一位皇帝能匯聚全國之力,在短時間里使國家達于盛世。清代疆域廣袤,一千多萬平方公里,人口有數億,清帝絕無足夠的組織能力和強大的凝聚力,把人民組織起來,使中國迅速轉弱為強。

        其三,對懦弱易從帶有奴性的中國民性不是批判,而是肯定。初看邵作舟對中西國民性論述時,容易產生錯覺:肯定西方之民性,否定中國民性。其實不然,他對中國民性也是肯定的,懦弱的中國民性是由教和威造成的。威即中國皇權,他是擁護的;對于儒家為代表的教,他更是完全信從,圣人之道,“開天立極”“固出乎人心所同然”,有普世價值,歐美人士,“不深知則已,茍深知則忻喜服從必矣?!边€建議政府大發(fā)帑金,廣譯《四書》《五經》等中國典籍,遍贈西洋各國朝野之士,使其“深知而篤好之,則以次傳習,靡然向風,既以移其風,易其俗,又使知圣道之大且精,綱紀法度之煥然美備”。(54)邵作舟:《譯書》,《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第256、257頁。功效之大,莫過于此。中國之教既如此美備,受此教陶冶而成之中國民性自然無可指摘。邵作舟幾乎沒有近代民權意識。

        盡管有若干不盡人意處,《邵氏危言》中有關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思想,仍然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近代思想史上一個大亮點。

        猜你喜歡
        國民性專制
        重訪傳統:從“相忘”認識近世中國的小政府特色
        《晚清至五四的國民性話語》
        絲綢之路(2018年4期)2018-04-25 05:44:47
        “專制”與“民主”
        歐洲早期印刷業(yè)應對專制統治的方式與成功原因探析
        現代出版(2015年2期)2015-06-16 03:36:03
        論面向國民性重塑的現代國民教育*
        國民性真的不存在嗎?
        唯實(2014年6期)2014-06-25 18:21:25
        熊培云:我不認同“國民性”
        理論與當代(2014年3期)2014-04-29 00:44:03
        學會和孩子溝通 別讓父愛變“專制”
        《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
        理論與當代(2013年6期)2013-04-29 22:41:04
        批評與贊美
        雜文選刊(2012年7期)2012-02-11 10:41:08
        99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欧美巨大xxxx做受l|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最新|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黄色av|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hd| 青青草手机成人自拍视频| 亚洲男人av天堂久久资源| 中文字幕无线码| 精品午夜久久网成年网| 台湾自拍偷区亚洲综合| 国产黄色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av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真人在线射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少妇高潮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欧性猛交ⅹxxx乱大交| 亚洲精品高清av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av乱码国产精品| 久久久av精品波多野结衣| 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专区|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先锋影音最新色资源站| 在线亚洲AV成人无码一区小说| 国产熟女自拍av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亚洲日本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久久|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免费| 99re久久精品国产| 色婷婷激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