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
摘?要: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是課程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必然趨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度地發(fā)掘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并以此為契機,融合先進的教學思想,把教育信息化的優(yōu)勢和魅力全面釋放出來,多角度進行語文課程的呈現(xiàn),抓住一切教學機會,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探索教學內容,開展高效的教學活動,融入更為新穎的教學思想,釋放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表達,學會運用語文語言,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意識,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信息技術?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10-0-01
課程教學在發(fā)展和演變中,深受教育信息技術的影響,真正走進課堂教學發(fā)展的實際中,全方位優(yōu)化教學形式,組織更精細化的教學改革,拓展教學空間,細致地進行整合,把信息技術獨特的優(yōu)勢,與課堂教學的持續(xù)發(fā)展,進行有機的統(tǒng)一,建立更為科學的教學結構,帶領學生進行深度地發(fā)掘,點燃學生學習的火焰,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獲取知識,從而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踐行新課標,開發(fā)教育信息技術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性,運用其新型的教學模式,形象地再現(xiàn)課文內容,并提煉出知識的本質,與學生共賞,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并一步步地進入到知識的研究和分析中。下面,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就運用信息技術的具體策略和方法,進行如下研究和分析。
一、合理地制定目標,調整好教學的思路,促使課堂教學內容的完善
課程資源是知識不斷延伸和拓展的過程,尤其是教學目標的制定,能夠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把握住教學的核心,集中教學智慧,運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突出目標的明確性,及時有效地完善教學結構,有計劃地進行整合,以學生熟悉的方式,呈現(xiàn)課程內容,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框定一定的范圍,以教材為切入點,選取教材內容,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以確保課堂教學的全面進行。例如,筆者根據(jù)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綜合性學習整合的特點和原則,結合多媒體課件設計開發(fā)了實踐案例,案例來源于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雷鋒的腳步雖已遠去,但他那顆無私奉獻的愛心一直溫暖著每一個中國人,“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中感人至深的詩句,讓學生仿佛看見了雷鋒為人民服務的情景。首先,在教學前期,筆者要求學生上網搜集雷鋒相關的生平事跡、文學篇章及圖片資料,針對個人預習情況篩選、收集有效信息;其次,筆者指導學生閱讀詩歌,了解大意,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雷鋒的圖片,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環(huán)境;最后,制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即讓學生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擴大閱讀范圍,拓寬視野,在閱讀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二、靈活地呈現(xiàn)課文,攻克重難點知識,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信息化技術,能夠把晦澀的知識,變得充滿活力,能夠攻克難點和重點,不再單純地灌輸知識。但是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大部分教師照本宣科地進行知識傳授,沒有把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引入到課堂中,有時雖然也會用到信息技術,但是由于找不到規(guī)律和方法,不能與重難點知識結合起來,很難尋找到學生理解語文知識的機會,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夠明顯,學生學習成效不高,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持續(xù)發(fā)展。在這樣的現(xiàn)狀下,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替換原有的文字內容輸出給學生,化抽象為具體,教學中的重難點能被及時解決,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爐生紫煙”時,由于小學生經驗、想象力的局限性,無法準確理解這一意境。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將圖片展現(xiàn)給學生,使他們更加深刻地體會了詩詞內容,并利用音樂渲染氣氛,為學生開拓了無限想象的空間,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和諧美妙的意境。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潛力,閱讀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形象地創(chuàng)設氛圍,展示信息化的優(yōu)勢,觸發(fā)學生內心強烈的情感
課堂教學改革的腳步緊跟信息技術的運用,把其教學優(yōu)勢全面釋放出來,更深刻地解析課程內容,搭建與學生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內心的情感因素更為強烈,并細致化地分析出知識的本質和內涵,有計劃地進行變革,不斷地進行課程內容的充實和完善,全方位凸顯信息技術的特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清晰的思路,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達到與課程內容的情感共鳴。因為信息技術融聲、形于一體,在輔助教學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它可以將教學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xiàn)出來。如在教學“王二小”一課時,首先,我播放了“歌唱王二小”的曲子,自然地引出小英雄王二小,再播放一體機已有的課程資源“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就這樣將學生帶入王二小生活的年代,學生在婉轉的歌聲中入情入境。為下面的有感情朗讀課文打下基礎。通過這樣配樂學習這篇課文,營造課堂氛圍,給學生直觀形象、生動新鮮的視聽感受。從而讓學生了解昨天,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應該熱愛、珍惜。
總的來說,對于基礎性的科目—小學語文來說,運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是優(yōu)化教學形式,完善教學結構的重要舉措,也是延伸知識、開闊教學空間的主要渠道。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并進行恰當?shù)剡\用,結合上述教學策略,探索高效的教學路徑,與信息技術進行完美地融合,將學生看作課堂的主人,把抽象深奧的語文知識,以形象直觀的方式,進行展示,便于學生查閱各種教學資料,切實減輕學生學習語文的負擔,從而為小學語文課堂增添無限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金英.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綜合運用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9(19):224-225.
[2]朱冬梅.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9(07):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