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
剪紙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由于剪紙形狀多樣、材料簡單,因此,在幼兒園中開展剪紙教學活動具有積極的作用。
剪紙活動開展意義
首先,剪紙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幼兒動用手、腦、眼等多個器官,從而在活動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由于幼兒年齡尚小,動手能力不強,通過剪紙活動不僅可以讓他們安靜下來,同時也可以練出他們一雙靈巧的手,讓他們的手部動作更加精準和靈活。除此之外,手腦并用以及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耐心與細心,讓他們逐漸形成一些良好的個人品質。其次,剪紙作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同時讓幼兒開動大腦發(fā)揮想象力,在自己的世界中創(chuàng)造出更美妙的圖案。
幼兒的心理特點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
幼兒由于年齡過小,心理方面發(fā)育也比較不成熟,難以對某件事物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剪紙時,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剪紙的內容更加多元化,讓幼兒集中注意力。目前許多教師采取的剪紙內容過于簡單,導致幼兒的學習過程較為枯燥。長此以往,幼兒對剪紙課程興趣不高,對他們的學習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處于個性發(fā)展階段
幼兒階段是培養(yǎng)幼兒個性發(fā)展的良好時期,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運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幫助幼兒樹立健全的人格,同時促進他們個性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活動期間,需要根據(jù)每位幼兒的不同表現(xiàn),因材施教,針對性地展開教學,為幼兒提供一些專業(yè)化的指導。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出幼兒的問題和不足,明確幼兒的愛好和特長,從而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剪紙活動與區(qū)域游戲融合的
教學方式
(一)共同討論方法
共同討論的方法是幼兒園教學中常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幼兒單獨學習時可能會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但小組合作學習、共同討論,不僅可以讓幼兒表達自身的觀點,同時也能夠讓幼兒有更強烈的參與感,從而更積極地投入討論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例如在剪紙教學中展開小樹剪紙教學,教師可以率先示范給幼兒看。當幼兒有一定的創(chuàng)作熱情之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選擇不同樣式的樹木進行合理地剪裁。之后通過小組的自由交流思考,讓幼兒先思考自己在創(chuàng)作時應如何剪裁,在確定好剪裁方式之后再開始動手操作。這種先教學后討論的方式,能夠讓幼兒明確學習目標,同時也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思維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的剪裁方式更具有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
(二)情景教學法
無論哪一階段的學習都需要一定情景的創(chuàng)設,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剪紙藝術。教師需要讓幼兒在學習剪紙的過程中全身心投入,為此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設相對應的游戲情景。比如教師可以提出“蝴蝶找花朵”的情景,讓幼兒根據(jù)劇情的發(fā)展完成一系列的剪紙活動。情景教學能夠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同時還可以讓幼兒在剪紙過程中鍛煉自身的手部靈活性以及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不僅如此,情景教學方法本身較為符合幼兒的年齡階段,能夠帶動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新的技能,推動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整合教學方法
整合性的教學方法是讓不同板塊的教學內容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聯(lián)系,從而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從多個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去發(fā)揮板塊的綜合效應。例如在學習《小螃蟹找工作》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去剪出不同大小的螃蟹形狀;在學習《小動物救護隊》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剪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圖案。教師在教學時結合剪紙,能夠讓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加歡樂,同時也能夠讓幼兒的剪紙水平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給予幼兒及時的鼓勵,每當他們完成一幅剪紙作品時,無論作品成果的好壞,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和贊賞。
(四)開展剪紙系列活動
部分教師可能會占據(jù)一整堂課的時間單獨展開剪紙活動,但其實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也要適當?shù)卮┎寮艏埥虒W。例如在大班區(qū)域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借助這一時間圍繞某一主題展開剪紙活動,讓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并開始剪紙。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之間相互交流討論,逐步完善自身的剪紙水平。
通過剪紙教學與大班區(qū)域活動有機融合,可以讓幼兒在動手動腦過程中提升審美的情趣、開發(fā)大腦發(fā)揮想象力。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也要格外注重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心理變化,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讓幼兒的剪紙水平得到提升,進一步推廣和傳承優(yōu)秀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
(作者單位:
昆山高新區(qū)西塘幼兒園〔虹祺園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