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碧玉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以新課程新理念為引領,從學生閱讀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對閱讀活動的興趣。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活動,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地引領、點撥、指導學生,讓他們在閱讀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揚起學生閱讀活動的風帆。
葉圣陶先生認為:“學生的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遍喿x活動是提升學生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為小學生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閱讀習慣,對閱讀產生興趣,愛上閱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尤其重視學生的閱讀活動,對學生的閱讀既有質的規(guī)定,又有量的規(guī)定。
動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開展閱讀活動的動力之源。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遵循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做到由易到難。唯有適合小學生的閱讀“口味”,小學生才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某班級內備有一個圖書角,學生可以自由借書閱讀,且每次只準許借兩本書,借書后老師處有相關記錄。學期末,老師送給一位學生一張書簽,上面用彩筆畫著一個小蟲子,老師在書簽上寫道:“你已經讀完八十二本書了,愿你成為一個小書蟲?!边@位學生看到老師的祝福語后更積極、主動地閱讀。不可否認的是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貴在持之以恒。學生經過一定的閱讀積累后,閱讀能力會大大增強。此時,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閱讀,鼓勵學生閱讀有關童話、科普讀物、人物傳記、歷史故事等書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去自由、自主、自覺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進行廣泛而具體的閱讀。
航道: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鮮活靈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閱讀活動,讓學生獲得有效的閱讀積淀,從而豐厚學生閱讀“底色”。
1.多層次的閱讀活動。教師可以多層次展開閱讀活動,可以是個人的自主閱讀,可以是合作小組式閱讀,可以是班級為單位、以學校為單位或以學生家庭為單位的閱讀。個人的自主閱讀活動包括讓學生做讀書筆記,辦閱讀手抄報等。合作小組式的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擔任小記者去進行相關采訪,或進行速讀比賽,或讓學生進行成語接龍等。班級、學?;蚣彝ラ喿x活動則可以開展“我與好書交朋友”,讓學生進行主題性演講或編寫課本劇等。
2.多渠道的閱讀活動。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時可以學校、家庭、社會為三大閱讀渠道。學校的圖書室與圖書角,家庭的書屋,社會的圖書館等應實現(xiàn)閱讀資源共享,強調三方面的相互協(xié)調與整體聯(lián)動,以構建閱讀活動的全方位狀態(tài)。
3.多形式的閱讀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多形式的閱讀活動,如讓小學生進行游戲式、競賽式、表演式、情景式、匯報式以及編報式的閱讀活動。
催化劑:激勵性的評價
教師要對學生在閱讀活動的表現(xiàn)予以正面、積極、激勵性的評價,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主動性。這樣的激勵性評價對閱讀活動的開展是大有裨益的。
1.靜態(tài)評價和動態(tài)評價的有效融合。靜態(tài)評價重在評價學生閱讀活動已實現(xiàn)的效果或水平。比如:“真不錯!你又讀了一本書?!薄澳阕x書的認真程度比之前強多了。”“你已經學會了快速游覽,真了不起!”等等。動態(tài)評價主要是評價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潛能或者是發(fā)展的態(tài)勢等。比如:“你真會讀書,只要持之以恒,你一定會大的收獲?!薄澳愫芟矚g科普書籍,能否再多讀讀歷史故事呢?”等。
2.群體評價與個體評價的有效融合。學生在閱讀活動過程中總有一些得失之處。教師要對學生閱讀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進行評價,指出成功之處,同時,及時指出需要改進或注意的地方,引領、點撥、指導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閱讀活動。對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出現(xiàn)的個性問題,教師要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以尊重學生為前提,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并對學生提出閱讀期望。
3.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的有效融合。閱讀活動呈多元化、全方位化。校內與校外評價相融合,教師與家長評價相融合,可以實現(xiàn)閱讀評價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
總之,教師要從學生閱讀活動的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對閱讀活動的興趣,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活動,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閱讀活動開展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從而真正揚起學生閱讀的風帆,讓學生收獲閱讀的精彩。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中川鎮(zhèn)梁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