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社林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边@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挖掘學生潛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激勵學生在不同環(huán)境中自覺利用語文的意識,逐步提高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提高學生用語文來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用語文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喜怒哀樂,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能力。
一、促進學生交流 提升寫作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處于競爭狀態(tài)時的效率要比平時的效率高得多。”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用自己所學的語文知識,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情感變化,用小報的形式表達出來。不間斷地給學生一個競爭挑戰(zhàn)的課題。引導學生探討、爭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暢談自己的做法。把學生日常用在看電視、玩游戲、耍手機的時間,轉移到跑書店、查閱報刊、瀏覽資料、同伴之間交流想法這樣有趣的事情上來。讓學生從自己小報的設計思想、內(nèi)容、立意、排版等方面,進行暢談,交流。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提升了作文能力,對學生大有脾益。與此同時,在班級中進行小報創(chuàng)作評比,對在評比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有明顯進步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小報進行張貼展示,讓全班的學生進行學習,共同鑒賞。讓學生在展示評比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勵沒有得到展示的學生奮發(fā)向上,迎頭趕上。讓學生在競爭的過程中能力得到提升。為了讓自己的小報得到上榜張貼,同學們課余時間搜集資料,整理素材,交流思想,樂此不疲。久而久之,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和作文的興趣,提升了作文能力。遇到重大節(jié)日,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圍繞節(jié)日搜集資料。如“六一兒童節(jié)”“七一建黨節(jié)”等節(jié)日內(nèi)容豐富,圖文并茂。學生立意明確,彰顯個性、活潑可愛的天性和設計,躍然紙上?;锇橹g交流協(xié)作,求教商討的學習氛圍蔚然成風。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情操,提升了作文能力。
二、閱讀層面 揚起作文風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在學生的小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本冊學習內(nèi)容,有意識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給學生推薦和課程學習同步的書籍,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不失為一條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給學生思考和記錄的方法,感受作者描繪大好河山語言文字之美,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體會詩歌意境之美,真正感悟作品中的每一個字,每一段文字的韻律。體會文章的意境。漸漸形成自己良好的語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閱讀過的文章和故事,和小伙伴交流和分享。使學生在閱讀、講述、交流的過程中砥礪自己的語言,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積累大量的文學素材,銘記大量的優(yōu)美字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使以往言之無物,無從下筆的窘境,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揚起學生愛作文的風帆。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擴大他們的閱讀面,通過大量的閱讀,向他人借鑒語言素材,積累自身的作文素材,增強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合理的想象,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自己的筆真實記錄下來,才能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拓寬學生思路,豐富作文源泉,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作文氛圍,學生才能快樂作文,不斷提升作文水平。
三、重視學生日常生活,培養(yǎng)情感交流
《新課程標準》指出:“作為具有主動性生命形式的人,學生與無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動物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正是這種主動性,使人能夠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超越自我”。在作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重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關注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語文老師和學生朝夕相處,學生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學生的喜怒哀樂,情緒變化,都了如指掌。這是交流和溝通的第一手資料。只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行為舉動,情緒變化,觀察細致入微,才能掌握談話與溝通的主動權,真正做到情感交流,達到教育的目的。比如,課堂上學生聽講是否認真,學習是否專注,課間活動中是否積極和其他學生融洽相處,進行有益的活動,是否有不良行為的發(fā)生??傊?,學生各方面的表現(xiàn),教師都要盡收眼底,掌握與學生交流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要注重情感和態(tài)度,以平和的心態(tài),朋友般的友情,和學生進行良性溝通,照顧到學生的情感和感受。這樣師生之間才能敞開心扉,友好地進行交流和溝通,達到教育和幫助的目的,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快樂作文,快樂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