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照旭
摘 要: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對貴州省高校在校大學生手機使用狀況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通過spss統(tǒng)計進行計算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結(jié)論:貴州省大學生手機使用時間過長、費用較高,手機流量消耗巨大,女生在使用時間上顯著高于男生。幾乎所有學生都有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情況,且在必修課上使用手機的頻率均值顯著低于在選修課上使用手機的頻率。學生利用手機頻率最高的是社交和聽音樂,男生使用手機玩游戲和瀏覽新聞的頻率顯著高于女生。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中成績越靠前的,其用手機玩游戲的頻率越低,用手機瀏覽新聞網(wǎng)頁的頻率越高。
關(guān)鍵詞:高校學生;手機使用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9-0158-02
本研究針對當前大學生手機使用時間過長問題,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對貴州省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進行調(diào)查研究。采用網(wǎng)絡和紙質(zhì)的方式對貴州省幾所高校的3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共收回有效問卷274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達到91.3%。問卷包括了3個模塊:手機使用基本情況,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情況、手機使用的用途,均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進行題目設(shè)計。
一、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花費及流量
(一)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時間狀況
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高校有8.8%的學生使用手機在1—3小時,34.3%的學生在3—5小時,37.2%的學生在5—8小時,19.7%的學生超過8小時;有超過90%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3小時,超過56%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5小時。這一使用手機的時間顯然是十分高的。
本題項分別用數(shù)字“1”到數(shù)字“4”標示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為“1—3小時”、“3—5小時”、“5—8小時”、“超過8小時”,因此該題項的均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手機使用時間的整體情況。因此可以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不同性別學生使用手機時間的均值,結(jié)果表明,不同性別學生使用手機時間均值有顯著差異(P=0.002),女生使用手機的時間(均值2.82)大于男生(均值2.48)。
另外,還可以通過方差分析比較不同年級、不同生源地(農(nóng)村、城鎮(zhèn)、城市)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時間的差異。結(jié)果顯示,不同年級、不同生源地學生使用手機時間的均值沒有顯著差異(P值分別為0.618和0.886)。
(二)大學生每月的手機花費狀況
調(diào)查顯示,有12.0%的學生在30元以內(nèi),27.0%的學生在30—50元之間,47.8%的學生在51—100元之間,13.1%的學生在100元以上?!吨袊鴮拵зY費水平報告(2019年第四季度)》指出我國移動通信月戶均支出為46.8元。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還沒有經(jīng)濟收入,但是卻有超過60%的大學生其手機消費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貴州省大學生這樣的手機資費顯然過高。
本題項分別用數(shù)字“1”到數(shù)字“4”標示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為“30元以內(nèi)”、“30—50元之間”、“51—100元之間”、“100元以上”,該題項的均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機花費的整體情況。因此,可以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不同性別學生使用手機花費均值是否有顯著差異,結(jié)果表明,不同性別學生使用手機花費的均值無顯著差異(P=0.559)。另外,也可以用方差分析考察不同年級、不同生源地學生使用手機花費的均值是否有顯著差異,結(jié)果表明,不同年級、不同生源地學生使用手機花費的均值沒有顯著差異(P值分別為0.150和0.497)。
(三)大學生每月使用手機流量狀況
就每月手機流量而言,有3.3%的學生在1G以內(nèi),9.1%的學生在1—10G,20.4%的學生在10G—20G之間,而有高達67.2%的學生是在20G以上。《中國寬帶資費水平報告(2019年第四季度)》顯示,我國用戶月均移動數(shù)據(jù)使用量為7.79GB。有接近87.6%的貴州省大學生使用手機流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顯然這樣的手機使用流量是過高了。
本題項分別用數(shù)字“1”到數(shù)字“4”標示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為“1G以內(nèi)”、“1—10G”、“10G—20G”、“20G以上”,因此該題項的均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使用手機流量的整體情況。因此可以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不同性別學生使用手機流量是否有顯著差異,結(jié)果表明,不同性別學生使用手機流量的均值沒有顯著差異(P值=0.896)。另外,運用方差分析考察不同年級不同生源地的情況,結(jié)果表明,不同年級、不同生源地學生使用手機流量的均值沒有顯著差異。(P值分別為0.173和0.310)。
(四)貴州省大學生學習成績與手機使用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
本問卷詢問了大學生綜合成績班級排名的情況,分別用數(shù)字“1”到數(shù)字“5”表示成績排名為“前10%”、“前10%—30%”、“前30%—50%”、“50%—80%”、“后20%”。因此,可以運用相關(guān)分析考察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手機使用的關(guān)系,結(jié)果顯示學生成績與使用手機的時間、花費和流量不顯著相關(guān)(P值分別為0.084、0.820和0.748)
二、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狀況
問卷分別用數(shù)字1—4表示課堂上使用手機的頻率為“總是”、“經(jīng)常”、“偶爾”、“從未”,因此該題項的均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整體情況。配對樣本t檢驗顯示,學生在必修課(均值為2.65)和選修課(均值為2.26)使用手機頻率的均值有顯著差異(P=0.000)。另外,在必修課上從未使用手機的學生只占到調(diào)查人數(shù)的2.9%,在選修課上從未使用手機的學生只占到調(diào)查人數(shù)的0.7%。由此可以看到,貴州省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
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不同性別學生在必修課和選修課上使用手機頻率的均值沒有顯著差異(P值分別為0.087和0.091)。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級學生在必修課上使用手機頻率的均值沒有顯著差異(P=0.455),而在選修課上有顯著差異(P=0.001);兩兩比較的結(jié)果顯示,大二(均值=2.07)和大四學生(均值=2.16)在選修課上使用手機頻率的均值要顯著高于大一(均值=2.53)和大三的學生(均值=2.43)。
另外,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生源地學生(城市、縣鎮(zhèn)、農(nóng)村)在課堂上使用手機頻率的均值都沒有顯著差異(P值分別為0.195和0.478)。相關(guān)分析表明,學生成績與必修課使用手機頻率不顯著相關(guān)(P=0.458),學生成績與選修課使用手機頻率顯著負相關(guān)(P=0.011,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154),說明學習成績越靠前的同學在選修課上使用手機的頻率越低。
三、大學生使用手機的用途
同樣用數(shù)字“1”至“4”分別表示使用手機各項用途的頻率為“總是”、“經(jīng)?!?、“偶爾”、“從未”,因此該題項的均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使用手機用途的整體情況。利用均值排序得到貴州省大學生使用手機各用途頻率的均值從小到大排序為“使用聊天軟件、更新社交網(wǎng)站”(均值=1.96)、“聽音樂”(均值=1.99)、“使用各種視頻軟件”(均值=2.22)、“瀏覽新聞等網(wǎng)頁”(均值=2.23)、“玩游戲”(均值=2.75)、“看小說”(均值=2.91)。
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不同性別大學生使用手機各項用途的頻率均值是否有顯著差異,得到有差異的項目為男生使用手機玩游戲的頻率(均值=2.51)顯著高于女生(均值=2.92),P值=0.000,男生使用手機瀏覽新聞的頻率(均值=2.08)顯著高于女生(均值=2.33),P值=0.004;其他項目不同性別均值之間都沒有顯著差異。
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不同年級、不同生源地(城市、縣鎮(zhèn),農(nóng)村)學生使用手機各項用途頻率的均值沒有顯著差異(P值均大于0.05)。
相關(guān)分析計算學生成績與使用手機各項用途的頻率之間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得到顯著相關(guān)的有:學生成績越靠前,其用手機玩游戲的頻率越低(P=0.029,相關(guān)系數(shù)=-0.132);學生成績越靠前,其用手機瀏覽新聞網(wǎng)頁的頻率越高(P=0.020,相關(guān)系數(shù)=0.140)。
四、主要研究結(jié)論
通過問卷的形式對貴州省274名在校大學生使用手機狀況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結(jié)論。
第一,貴州省大學生在手機使用上存在時間過長,費用較高、手機流量消耗巨大的特點,女生在使用時間上顯著高于男生。
第二,貴州省大學生幾乎都有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情況,且在必修課上使用手機的頻率均值顯著低于在選修課上使用手機的頻率。而大二和大四學生在選修課上使用手機頻率的均值顯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學生,成績排名靠前的學生在選修課上使用手機的頻率也較低。
第三,貴州省學生利用手機頻率最高的是社交和聽音樂,接下來是看視頻和瀏覽新聞,最后才是玩游戲和看小說。男生使用手機玩游戲和瀏覽新聞的頻率顯著高于女生。學生成績越靠前,其用手機玩游戲的頻率越低,用手機瀏覽新聞網(wǎng)頁的頻率越高。
參考文獻:
[1]? 中國信通院.中國寬帶資費水平報告(2019年第四季度)[R/OL].https://mp.weixin.qq.com/s/j7wG_TVPiWJcrqh5ApyCkw.
[2]? 師建國.手機依賴綜合征[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9,19(2):138-139.
[3]? 賀金波,陳昌潤,鮑遠純,雷玉菊.青少年手機依賴的測量、危害和發(fā)生機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6):82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