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鑫
內容摘要:“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情境建構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當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應當借助跨媒介手段,建構真實的、學生可參與的教學情境;在教學評價上應當注重過程性評價,建立學歷案記錄學生的學習軌跡,并及時對學生的學習給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還應當努力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記憶性學習轉向體驗性學習,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關鍵詞:“跨媒介閱讀與交流” 學習任務群 情境建構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設計了18個“語文學習任務群”,試圖建立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的學習方法,通過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來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教學過程注重任務驅動,鏈接相關情境素材。在對“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創(chuàng)設相關的應用場景,引導學生在實踐、實例中獲得相關媒介知識,并最終將其應用于現(xiàn)實情境問題的解決。
一.“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教學情境建構具有重要意義
情境建構助力“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目標的達成。“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學習目標主要為四方面:了解媒介語言文字特點,辨別媒介立場、培養(yǎng)學生審辨性思維,提高對網(wǎng)絡文化的鑒賞能力,建立學習共同體。情境教學通過具體的媒介信息呈現(xiàn),以及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幫助學生在媒介參與的過程中對媒介信息進行更好的理解與辨別。情境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發(fā)生在真實任務下,學生對“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的學習不僅是短暫的課程性的,還要內化成一種媒介素養(yǎng)、言語實踐能力,進而成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手段,最終反作用于學生的實踐,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解決現(xiàn)實情境問題的能力。
情境學習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達成的必備途徑?!翱缑浇殚喿x與交流”任務群指向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在個體言語經(jīng)驗發(fā)展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的。語言學理論將語言視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是一種交際工具,而言語是人們在特定條件下發(fā)生的說話行為和說出來的話。因此,學生的個體言語經(jīng)驗應當且必須是發(fā)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的,在學習的基礎上將言語活動逐漸轉化為具體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并能夠在語言實踐中自覺運用。因此,情境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必備途徑,是符合學生認知方式的,對學生學會學習、深度學習、終身學習具有重大意義。
二.“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教學情境建構實施路徑多元化
1.選擇貼近生活實際、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內容
本文所選擇的課例是在東北教育聯(lián)盟成立大會暨第十屆“語通杯”東北知名高中語文教育論壇上由東北育才中學孫嘉恒老師帶來的《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舌尖上的語文》示范研討課。孫老師截取了《舌尖上的中國》節(jié)目中對酸菜介紹的片段,設置了三個主任務(見表1):
表1:《舌尖上的語文》教學主任務
圍繞這三個主任務,引導學生對視頻中的信息進行提取、轉換、表達、呈現(xiàn)。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孫老師選擇了“酸菜”這一極具東北特色的食物,在同學們的認知中,這是十分熟悉的日常事物,當老師以《舌尖上的中國》視頻的方式再次呈現(xiàn)“酸菜”這一內容時,一方面勾起了學生內心深處的記憶,另一方面也讓學生以一種較為新鮮的方式重新認識酸菜,激起同學們的鄉(xiāng)土認同、自豪感,同學們在整節(jié)課中提到最多的詞語也是“家鄉(xiāng)”,對于視頻中家人一起制作酸菜、品嘗酸菜的場景,同學們也分享了自己的個體經(jīng)驗。通過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知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將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具體可感的事物,例如本課例中的“家鄉(xiāng)”與“酸菜”,將教學中的概念性符號與學生的非概念性實體經(jīng)驗結合,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常見的演繹教學法,使之化為在教師啟發(fā)的基礎上學生自主進行的概括歸納性學習。
2.整合多種媒介信息,構建豐富多樣、直觀真實的教學情境
教師將多種媒介引入中學課堂,可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多元的信息、思想沖擊,助力學生的深度學習。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引領學生進行跨媒介信息的閱讀與交流,也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方法、學習工具使用上的新思路。
在《舌尖上的語文》這一課例中,視頻較紙質文本而言,可以呈現(xiàn)更加飽滿的內容,給學生帶來視覺、聽覺上的沖擊,語言表達在這一特殊場景下也有其特點。通過引導學生細致觀察視頻對于表達內容的多種獨特呈現(xiàn)形式,使學生觀察、思考不同媒介語言文字運用的特點,在觀看視頻的基礎上,孫老師還讓學生及時記錄自己的想法,為視頻創(chuàng)作解說詞。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孫老師為學生搭建了兩種形式的文本支架,梁衡的《杏花村訪酒》文字以及視頻中的截圖。學生借助《杏花村訪酒》回憶寫作中常用的藝術手法,借助視頻截圖挖掘自身鄉(xiāng)土情感,最終將解說詞用文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視覺上的體驗又重新落實在紙質文本上,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3.引導學生由記憶式學習向體驗式學習轉變
對于信息化時代下的高中生而言,單純的記憶式學習已無法滿足其日益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學生的知識“旁觀者”身份也在阻礙著學生的深度學習。因此在“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學習中,教師應當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參與者”。
《舌尖上的語文》教學的最終指向是學生對鄉(xiāng)土情懷的表達,該教學目標對于這些從未離開過家鄉(xiāng)的高中生來說是抽象、遙遠的,如果直接拋出這么一個寫作話題,學生的情感尚未被挖掘,自然也就無法寫出飽含真情實意的文章。孫老師將酸菜作為鄉(xiāng)土情懷的表征物,讓學生在觀看視頻時不斷回憶從而產生共鳴。孫老師還讓學生自己拍攝一段關于酸菜的視頻,交由老師進行匯總,制作班級視頻集。學生在制作視頻的過程中需要考慮鏡頭的遠近、文字的風格等,學生將充分把握不同媒介、相同媒介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特點。教師還協(xié)同學生建立跨媒介學習共同體,讓同學們不僅自己制作視頻,還能欣賞他人的視頻創(chuàng)作,相互借鑒,使學生的參與貫穿始終。
4.健全評價體系,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
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評價要充分考慮語文實踐活動的特點,注意考查學生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參與度、思維特征,以及溝通合作、解決問題、批判創(chuàng)新的能力,記錄學生真實、完整的任務群學習過程。“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橫貫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課程中,其不僅是本階段課程的學習目的,也是下一階段課程的學習手段。因此,教師對“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學習的評價應當貫穿始終,注重質性評價,采用多元的評價策略。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搜集學生各類語言實踐活動的材料,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學歷案,記錄學習過程,教師可根據(jù)學歷案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某一環(huán)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學歷案的運用更加重視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改變傳統(tǒng)教學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模式,注重對學生多維度能力的評價,將語文課程單純教授學生語文學科知識向培養(yǎng)全方面發(fā)展的“人”的方向延伸。
三.“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教學情境建構面臨諸多問題
依靠多元媒介建構的教學情境,具有非線性的教學特征,可能會對課堂秩序產生干擾,使學生的學習走向淺表化、庸俗化。在“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情境建構過程中,我們常常出于暗示傾向的教育原理,依據(jù)學生特點,使用圖像、音頻等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滿足學生的興趣,并且在多元媒介的配合下,將其以更加豐富的方式呈現(xiàn)。然而這樣的情境建構,只有被教師合理設計才能發(fā)揮其最大優(yōu)勢,否則將會“嘩眾取寵”,影響正常課堂秩序,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深度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情境的建構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行為,而是師生之間互動的結果,改變學生在情境教學中的“失語”現(xiàn)象。在“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的教學課堂上,很多看似活躍的課堂氛圍都是由教師單一主導的,學生在課堂活動的參與中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與課下自主使用媒介獲得信息的狀態(tài)截然不同。情境教育不能淪為形式,注重學生的體驗感與參與感,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教學情境建構應當在恰當?shù)摹皶r機”進行,包括恰當?shù)慕虒W內容以及恰當?shù)慕虒W過程。情境建構是“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因此情境建構應當從教學內容出發(fā),使其意義化。另外教師應當根據(jù)課堂安排,在恰當?shù)慕虒W過程建構情境,使教學情境建構能夠達到優(yōu)化課堂的目的,使教育的整體效益實現(xiàn)最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毛剛飛.跨界之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李吉林.為全面提高兒童素質探索一條有效途徑——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的探索與思考(下)[J].北京:教育研究,1997(04).
[4]任明滿,鄭國民,王彤彥.“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的內涵、實施策略與挑戰(zhàn)[J].北京:語文建設,2018(28).
[5]顧之川.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教材、教學及評價[J].北京:語文建設,2018(34).
[6]徐鵬.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實施路徑[J].北京:語文建設,2018(25).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