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艷,葉 佳,楊 敏,官世紅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孕婦在妊娠前糖脂代謝正?;蛴袧撛谔悄土繙p退,在妊娠期間才出現或確診為糖尿病的一種孕期女性常見疾病,是妊娠高危因素的一種[1]。GDM容易導致胎兒巨大、早產、流產,后代更易患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2]。與GDM不同的是妊娠前已確診為糖尿病的疾病,被稱為“糖尿病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婦中80%以上為GDM,而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
據報道,維生素D能夠降低GDM的發(fā)病率,還能調節(jié)自身免疫系統、提高胰島素敏感度、調節(jié)體內血糖水平。腸道微生物的變化能影響孕婦的代謝,根據腸道菌群對宿主健康的影響可分為有益菌、有害菌及中性菌,其中有益菌能夠維持機體腸道微生物平衡[3],有效調節(jié)機體的糖脂代謝。本文探討了益生菌與維生素D對GDM孕婦的糖脂代謝、胰島素抵抗及臨床結局的影響?,F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月—2019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90例GDM孕婦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年齡27~31(28.62±1.53)歲,孕周24~28(25.16±2.54)周,體重指數(BMI)為18~25(21.85±2.32)kg/m2,初產婦28例,經產婦17例。對照組年齡28~32(29.02±1.51)歲,孕周24~28(25.82±2.14)周,BMI 20~24(22.37±1.82)kg/m2,初產婦30例,經產婦15例。2組年齡、孕周、BMI、產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1.1納入標準:符合國際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組織推薦的GDM診斷標準[4];年齡>24歲,妊娠時間滿足24~28周;患者臨床資料完整,且依從性好;無藥物過敏史;孕婦及家屬同意自愿積極配合并簽署同意書者。
1.1.2排除標準:有流產史;妊娠前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試驗前長期或間斷服用過維生素D或益生菌;合并有妊娠高血壓、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甲狀腺功能異?;蚋腥菊?;合并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年齡>40歲者;有意識障礙者;中途退出研究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2方法 2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指導孕婦進行適當的運動、控制飲食并給予營養(yǎng)指導,注射用門冬胰島素(丹麥諾和諾德公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S20100050,國藥準字J20100124),餐前0.5 h皮下注射,3/d,注射初始劑量為0.3~0.4 U/(kg·d),根據孕婦血糖情況在此基礎上適當調整。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合維生素D滴劑(青島雙鯨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033,400 U/粒)1粒,口服,2/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益生素[思連康(杭州龍達新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0010,0.5 g/片)]2片,口服,3/d。2組均持續(xù)治療到分娩。
1.3觀察指標及方法
1.3.1血糖相關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2組空腹血糖(FBG)、OGTT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島素(FINS)、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β細胞分泌指數(HOMA-β)。檢測方法為檢查前1天21:00后禁止飲食,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靜脈血6 ml,將新鮮血液離心后采集上清液,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FBG、2 h PG水平,采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血清FINS水平。HOMA-IR= FBG×FINS/22.5,HOMA-β=20×FINS/(FBG-3.5)。
1.3.2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S-380)檢測2組的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1.3.3妊娠結局:觀察并比較2組發(fā)生早產、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結局的差異。
2.1血糖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2組治療前FBG、2 h PG、FINS、HOMA-IR、HOMA-β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2組治療后FBG、2 h PG、FINS、HOMA-IR水平顯著降低,HOMA-β水平顯著上升,且觀察組變化較對照組更顯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GDM孕婦治療前后血糖相關指標比較
2.2血脂水平比較 2組治療前TC、TG、HDL-C、LDL-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TC、TG、LDL-C值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HDL-C值均較治療前顯著上升,且觀察組變化更顯著(P<0.05)。見表2。
表2 2組GDM孕婦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2.3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2組治療前IL-6、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血清IL-6、TNF-α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GDM孕婦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2.4不良母嬰結局發(fā)生情況比較 2組不良母嬰結局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GDM孕婦不良母嬰結局發(fā)生率比較(例)
近年來GDM孕婦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女性從妊娠初期開始,對胰島素的敏感度較妊娠前降低一半以上,期間機體促使胰島素代償性分泌更多胰島素使血糖保持正常水平。此外妊娠期胎盤還會分泌黃體酮、雌二醇等激素,在胰島素的代償性分泌、體內激素變化的協同作用下誘發(fā)了生理性胰島素抵抗;且該胰島素抵抗作用會隨著孕周的推進而增強,造成血糖、血脂調節(jié)功能受影響。GDM孕婦的發(fā)病與病理性胰島素抵抗相關,其對胰島素敏感性低于同期正常孕婦,體內胰島素抵抗作用更明顯,引起多飲、多尿,食欲增加,體重快速增長,部分GDM孕婦出現水腫,胎兒生長速度增快,甚至會發(fā)展成為巨大兒,最終影響正常分娩。
維生素D與胰島素抵抗具有密切聯系,其結合受體后能夠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導致胰島素敏感性增強,葡萄糖也被更充分利用。張艷梅等[5]研究發(fā)現,補充維生素D能夠有效降低GDM孕婦空腹血糖及FINS水平,降低胰島素抵抗程度。維生素D與其受體結合后能夠調節(jié)血清鈣磷平衡來增強骨骼,此外維生素D還參與細胞增殖、分化、糖代謝等[6]。文獻報道益生菌能夠通過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來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7-10]。Lundgren等[11]發(fā)現益生菌能夠改善腸道微生物環(huán)境,促進有益菌種繁殖,通過調節(jié)營養(yǎng)代謝、免疫功能等機制有利于孕婦健康分娩。既往研究報道,對孕婦分別給予膳食干預、安慰劑、益生菌干預,其中服用益生菌組僅有13%出現GDM,其他2組的GDM發(fā)病率達36%,證實了孕婦服用益生菌能夠預防GDM[12]。
個體胰島素功能正常與否可以通過HOMA-IR、HOMA-β數值來衡量,HOMA-IR數值越高代表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抵抗越嚴重,HOMA-β數值與胰島β細胞活性成正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HOMA-IR值顯著低于對照組,HOMA-β值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變化較對照組更明顯。2組治療后FBG、2 h PG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再次證實了維生素D能夠調節(jié)GDM孕婦血糖向正常水平變化,且在聯合益生菌時療效更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TC、TG、LDL-C值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HDL-C值均較治療前顯著上升,且觀察組變化更顯著。說明維生素D聯合益生菌能降低TC、TG、LDL-C水平,增加血脂HDL-C水平,調節(jié)血脂。
GDM孕婦缺乏維生素D將打破機體促炎因子與抗炎因子之間的平衡[13],表現為GDM孕婦在孕晚期血漿中抗炎因子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的降低與胰島素抵抗具有一定聯系,TNF-α、IL-6可能與GDM的發(fā)病有關[14]。江俊[15]報道,GDM患者體內炎性因子較同期健康孕婦顯著增加,且炎性因子上升可能是GDM發(fā)生胰島素抵抗的關鍵原因。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胰島素抵抗作用降低,TNF-α、IL-6顯著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再次證實維生素D能夠降低胰島素抵抗,且在益生菌協同作用下可增強維生素D作用,其機制可能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關。2組分娩后母嬰不良結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與單獨維生素D治療比較,維生素D聯合益生菌更能有效調節(jié)GDM孕婦的糖脂代謝,降低胰島素抵抗作用,其機制可能與降低炎性因子表達相關。本研究的不足在于缺乏GDM空白對照組,在以后的臨床研究中需要更加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