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瑋琦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2020年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成功登頂”這四個字,僅僅31筆,現實中的過程卻是用千千萬萬筆描繪出來的,其中的艱難讓我不由得想起一部電影——《攀登者》。
這部電影講述了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一代又一代攀登者的故事。影片開頭運用推鏡頭的方式將觀眾的視線拉近珠峰的頂端,珠峰像是云霧中的一座孤者,神秘、安靜地矗立著,吸引著攀登者們前行。
登珠峰在世人眼里是復雜的,有的人僅是為了炫耀自己身體健康,有的人是為了找尋人生的驚險刺激,也有的人是在追逐挑戰(zhàn)創(chuàng)造夢想。但有些人,是為了一面五星紅旗能夠屹立在世界之巔,向世界證明國家早已不是當年貧弱交加、任人宰割的狀況。這樣的滋味夾雜著苦水,化悲憤為動力。1960年的登峰隊懷著對登頂的勝心,將生死置之度外,拾滄海雄心,登珠峰之巔。
電影主題曲唱出了中國登峰隊的心與魂,盡管首次登峰以失敗告終,但失敗不是結局,方五洲用自己的肩膀搭成人梯,成全了隊友,也成全了后人繼續(xù)登峰的信念。十五年后方五洲遺憾未能參與登峰,但那落寞卻堅定的眼神,帶來的不是方五洲人生的結局,而是另一座峰頂。
影片中黝黑面龐的藏族同胞們,共有一顆滄海雄心,同有一個登珠峰夢。雖我之死,有子存焉。中國固有的子孫延續(xù)觀念,生生不息,影響千秋萬代。李國梁犧牲自己,將機器扔給隊友,把記錄影像當作使命,當作責任。
“我會選擇死,保住攝影機?!狈轿逯薜某兄Z,方五洲的堅定,方五洲的不忍。身著紅色衣衫,腳踩深黑色厚靴,一群人,一條線,一顆心,像一把堅韌的紅色利刃將雪白的珠峰劈成兩半,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地刻在這風雪交加的珠峰之腰。
李國梁作為方五洲的繼任者,代表著年輕一代的登峰者,敏捷、輕快、勇敢是他們的代名詞,缺乏經驗卻又是他們致命的弱點。當曲松林將登山的希望寄予在李國梁身上時,李國梁的一只腳早已踏入死神之門。所以不管曲松林再怎么鍛煉李國梁,對他訓練得多么嚴格,稍有不慎,萬丈懸崖就是李國梁最后的歸宿。
觀眾對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梁,印象十分深刻,影片開始表現出越多的年輕、活躍和自信,之后犧牲帶來的悲戚效果就會越強烈,所以李國梁是整部電影的淚點匯聚之處。前有老隊長,后有李國梁,兩代人不僅僅是在保護攝影機,也是在保護隊員攀登珠峰的價值。
每一位登山者,遇到危險時,保護隊友,保護自己,但最終關頭仍然是為保護國家榮譽的責任和使命。
這部電影存在許多爭議,在畫面、聲樂、美術等方面沒有話說,但在敘事、感情、價值觀等方面,存在些許問題。可不管這些問題是什么,都抵不上這類電影的定位:愛國。珠峰無論多么巍峨峻險,人物堅韌的性格塑造是重點。整部電影基調仍然是弘揚主旋律,陣容十分強大,章子怡飾演的徐纓,堅韌又清澈的眼神,依舊能打動一大批觀眾。
章子怡拍攝完《攀登者》時說過這么一句話:“人生擁有著很多的高山,珠峰這座世界最高峰也只是代指。它并不代表每個人都只是為征服它而存在。它只是告訴世人,如果你連它都能征服,那么生活中的一切高山你都可以征服。”
“中國人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
整部影片講述了攀登珠峰的兩次成功經歷,第一次因沒有影像記錄不被國際承認,相隔十五年,再次成功登頂。第二次登頂的過程中,楊光將自己的睡袋留給隊中的女醫(yī)生使用,自己的雙腿卻因低溫凍傷,不得已被截肢,未能繼續(xù)和隊友一起登頂,十分遺憾。影片最后的彩蛋部分講述了楊光在40年之后,裝著義肢,終于成功登頂。
此時的質疑聲已此起彼伏,為何僅僅為了信念,可以不顧生死,依舊攀登珠峰?“就是想登山,我喜歡它,為了它我永不放棄,不管碰到什么困難,我都要克服,去完成我的這個愿望,就是這樣。盡管路很陡,很危險,但是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上,從來不想別的?!睏罟獾脑褪窍牟?,2016年參加《開講了》時曾說過這么一段話。
1960年5月25日,人類第一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頂峰。1961年10月5日,中國與尼泊爾正式簽署邊界條約?!爸榉寰窬褪侵袊瘢F在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傲立世界,背后是一個又一個像登頂隊員這樣強大的靈魂支撐?!薄杜实钦摺繁O(jiān)制徐克曾說。每一名登山隊員都把勁兒使進了珠峰里,“因為山就在那”,憑著毅力,憑著信念,憑著一顆愛國心,這是一個薪火相傳的故事。
雖說影片存在很多槽點,但你看到那一張張黝黑、樸素、陽光的臉龐,那些一代代為國家前仆后繼的人們,這其中透露出來的,是沉甸甸的歷史,是鮮活活的生命。珠峰精神就是這部電影的魂,至于怎么拍,觀眾怎么看,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都是有感情的,過于夸大感情或者過于夸大責任,都是不可取的。
總歸來說,取其精華,感受這部電影的歷史、情懷、演技和特效,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