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是響應和落實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但同時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充分認識疫情防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意義的前提下,本文分析了疫情期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從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從疫情防控中深挖教育資源,科學設定疫情期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工作,積極探索推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關鍵詞:疫情;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實踐
基金項目
1.2019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高校思政專項)《高?!霸贫恕彼枷胝谓逃w系構建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L19BSZ069);
2.2019年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項《高校學生黨支部規(guī)范化建設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20DJ010)。
作者簡介
高霞(1981-)女,漢族,遼寧撫順人,碩士研究生,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中級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
1.多元思想交鋒使學生思想行為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是伴隨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被稱之為“網絡原住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生隔離在家,他們與外界聯(lián)系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網絡,這提升了他們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度與參與度。加之目前各種便攜式終端設備的興起,使傳統(tǒng)的輿論生態(tài)發(fā)生了徹底的改變。網絡信息泥沙俱下、紛繁復雜,呈現(xiàn)出多元思想的聚集與交鋒的局面。大學生還處于思想不斷成長成熟的階段,他們的知識體系尚不完善,價值觀的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和心理也尚未成熟,面對突發(fā)事件的復雜變化難免會出現(xiàn)恐慌、疑惑以及彷徨的情緒,在這個關鍵時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其加以引導,增強學生對信息鑒別的能力,幫助學生以理性思維和平和的心態(tài)來面對重大疫情帶來的不良影響。
2.知識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學生的實際需要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環(huán)境、方式以及工作效果都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在疫情和網絡發(fā)展的雙重沖擊下暴露出“不接地氣、沒有生氣、缺乏底氣”的問題。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現(xiàn)出知識和信息的更新速度明顯跟不上工作的實際需要,滿足不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提高大學生疫情防治意識的教育內容。由于缺少對自然災害、重大突發(fā)疫情防護等方面內容的教導,導致大學生在突然遇到疫情侵襲時出現(xiàn)心理恐慌、公共安全觀念不足、行為不當?shù)葢し磻?二是缺乏面對疫情時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面對疫情,不同的學生反應會有很大的差異,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的心理需求,避免千篇一律、教條化、模式化的心理疏導。三是缺乏對于疫情發(fā)生后大學生產生一些疑惑問題的解答。對于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學生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困惑,也會對海量的網絡信息難以辨別,如果不能及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容易導致大學生價值觀搖擺,受到不良思想和錯誤信息的影響。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機械呆板不受學生喜愛
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據(jù)不同的對象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這樣才可以取得更好成效。但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中,存在著過分依賴理論灌輸,忽視了對灌輸理論的分對象、重創(chuàng)新等條件,這就導致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出現(xiàn)呆板、教條的傾向,其形式是被動的,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的機械傳達,而不是根據(jù)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將信息進行“精加工”后,把這些經過整理、分析、深化后的的知識點通過靈活的形式交給學生去“品味”。大學生對新時代、新思想、新理論存在著強烈的學習愿望,但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形式的影響,使得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厭學”的情緒,這就大大的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時,由于受教育者的認知、興趣以及性格都存在個體差異,每個人的思想狀況各不相同,因此每一名學生對受教內容的信息反饋也是不一樣的。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如果只采用簡單的思想灌輸,缺乏互動與交流,缺乏個性化的交流渠道,也會使得大學生對于一些敏感、疑難和隱私的問題的咨詢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解答。
首先要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組建具有較高媒介素養(yǎng)的、多層次的網絡思政教師隊伍。建立并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對網絡思政隊伍的培訓,提高其充分運用網絡平臺和網絡資源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技能。其次,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素養(yǎng)教育,增強其網絡安全意識,提高網絡技術水平。通過教育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嚴格的網絡守法自律習慣和高尚的網絡道德情操,以及共同建設風清氣正的網絡環(huán)境的意識。要利用好網絡課堂這一育人的主渠道,對學生開展教育引導。再次,通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來引導大學生關注疫情中相關的法律部署和要求,為學生解讀細節(jié)性的法律條文;還要向大學生傳遞這些法律法規(guī)背后的法治精神和中國疫情防控的法治化水平,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思維。最后,高校要注重將疫情防控作為教育內容和時代資源,將其向理論、思想和實踐深化,讓師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yōu)勢,認識到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從思想和行為上堅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從而保證以意識形態(tài)教育來引領時代新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良好的社會文化風尚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重大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文化教育,這不僅能凝聚人心、弘揚正能量,也更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教育活動引大學生構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出學生們堅忍不拔、從容不迫、愛國愛民的奮斗精神和家國情懷,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生動體現(xiàn),也是一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教育的生動課程。高校應積極挖掘有故事、有事跡的優(yōu)秀師生和醫(yī)護員工代表,加以宣傳表彰,引導大學生自覺向優(yōu)秀看齊。高校要通過網絡載體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學生不斷傳遞正能量,幫助學生以平和、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來面對疫情帶來的不良情緒,增強學生抵制情緒化網絡暴力的能力,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問題,積極正面發(fā)聲。教育學生培養(yǎng)不怕困難、干預面對挫折的堅強意志,鼓勵學生在小事上磨練自我,勇于奉獻、開拓進取,將個人的夢想通過奮斗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
新冠肺炎疫情用一種極端的方式提示我們生命的可貴以及美好生活永遠值得我們去珍惜。在疫情爆發(fā)的時候,人們無論國籍、無論膚色,無論貧窮富有或是文化高低,每個人都以其最本質的生命面對新冠病毒。在觸目驚心的死亡、感染人數(shù)面前,高校要加強對學生防護知識的宣傳教育,消除學生面對疫情的不知所措以及恐慌心里。要引導學生爭取認識生命的本質和其意義,教育學生珍惜生命健康生活,要善待生命并保護自然環(huán)境。與此同時,要加強學生的科學精神教育。疫情期間,涌現(xiàn)出大批作風優(yōu)良、吃苦耐勞、嚴謹求實的醫(yī)護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他們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默默奉獻,起到了穩(wěn)定人心、堅定信心的作用,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大的支撐。高校要通過鮮活的的事例讓學生明白,抗擊疫情最有效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zhàn)勝疫情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形成尊重科學、崇尚科學的風氣。高校要把科學精神作為重大疫情防控期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鼓勵學生錘煉過硬本領,擔當國家重任。
根據(jù)疫情防控的需要,高校要合理調整、統(tǒng)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將疫情防控作為契機,實現(xiàn)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協(xié)同育人。根據(jù)學校疫情防控要求制定合理的線上教學方案。利用線上教學優(yōu)勢,通過信息技術把“教和學”高度融合,不斷優(yōu)化網絡課堂,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優(yōu)勢,提高學生疫情防控能力和有效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高校要積極搭建網絡育人平臺,根據(jù)網站、互動社區(qū)以及手機APP等平臺的特色,利用生動形象、傳播高效的網絡優(yōu)勢為大學生普及疫情防控的技巧,啟發(fā)學生對生存理念和生存方式進行深度思考,發(fā)揮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大作用,引導學生提升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要加強對教師使用網絡能力的培訓,組織教師使用網絡語言以貼合學生的思維特點,鼓勵教育工作者通過“兩微一抖手”(微信、微博、抖音、快手),通過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以通俗的語言闡述深刻的道理,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要瞄準青年的需求來開展工作,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根據(jù)疫情的變化要不斷更新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一是要利用新媒體途徑,幫助學生提高戰(zhàn)疫的信心。網絡新媒體具有信息承載量大、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等特點,由于信息內容生動形象容易北大學生所接受。可以根據(jù)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借助多媒體的優(yōu)勢向學生傳遞正能量,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二是利用大數(shù)據(j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疫情期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轉換到了網絡空間,充分運用大數(shù)據(jù)將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帶來強勁的驅動力。運用大數(shù)據(jù)精準把握大學生的思想行為規(guī)律,從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疫情期間出現(xiàn)的心理和思想問題加以干預可有效的預防極端事件的發(fā)生。三是凝聚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形成家、校、社會的合力。首先,要建立家長與高校之間良好的交流互動關系,定期與家長溝通學生在家的思想、心理以及健康狀況。其次高校要從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諸多方面形成合力共同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再次,要通過各級各類學生組織形成輻射作用,將學生緊密團結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最后,要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整合利用社會資源,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氛圍。
高校要把握疫情防控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機,把疫情防控變?yōu)樗枷胝谓逃摹敖滩摹?,運用生動的事例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要運用好疫情防控的題材,結合大學生思想、生活的實際并做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一是要豐富關于疫情防治知識的內容,把疫情防治作為當代社會的一種“新常態(tài)”,不斷更新教育的內容,提高大學生對于疫情的認識以及有效應對疫情的能力。二是要豐富對于生命教育的內容。疫情下大學生對于生命的價值和幸福生活的構建都有了新的認識,高校要幫助大學生增強生活的信心,提高面對困難不驚慌的智慧,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同時也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在家隔離的這段時間可以作為自己錘煉真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從而合理安排并利用好這段時間不斷提升自己的真才實學。三是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和規(guī)則教育。疫情防控中需要大學生嚴格遵守法律以及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用更加平和理性的心態(tài)來面對眼前發(fā)生的一切。高校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引導學生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增強法律規(guī)章意識,通過疫情當中涌現(xiàn)出來的感人事跡、模范人物來感人學生,引導其自覺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各項事務中去,培養(yǎng)和增長學生勇于擔當,勇于承擔的意識,自覺擔負起社會責任,作出青年人應有的貢獻。
1.千里傳情更近更親溫暖話語堅定信念
疫情當下,筆者所在高校以硬核又走心的方式通過網絡向受疫情影響的學生傳遞關懷、提供幫助、送去溫暖、貼心關愛,與學生們一道共克時艱,增強他們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易班網等渠道發(fā)布《致湖北籍學生的一封信》,提醒所有身在湖北重點疫區(qū)的湖北籍學生積極發(fā)揚大學精神,堅決貫徹當?shù)卣姆揽嘏e措,主動傳播科學防治知識,消除緊張恐慌心理,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結合學校疫情期間布置的學習任務,不斷強化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做到“停課不停學”。一封封裝有學校關心叮囑的愛心信件,寄給湖北籍學生,傳遞著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對身在湖北重點疫區(qū)的湖北籍學生的深深牽掛。湖北籍學生紛紛以“家書”的形式給母校回信,向所有關心他們的老師和同學道一聲感謝,報一聲平安!一封封信件超越時空的桎梏,共同書寫對于平安的希冀,讓積極心態(tài)成為防控疫情的“精神疫苗”。
2.心心相印更暖更深遠程教學傳遞法寶
疫情當前,做好防護的同時,心理防“疫”也非常關鍵。為緩解湖北籍學生內心恐慌焦灼,學校心理健康與咨詢中心開通24小時在線的網絡服務平臺和熱線服務,依托微信公眾平臺、QQ群等網絡媒體為湖北籍師生送去了春日的暖意。學校開展網絡公開課《理性認識新冠病毒,有效應對焦慮情緒》等,讓學生們有效評估自己當前的心理狀況,并傳授遇到心理不適時的法寶與訣竅。面對加長版假期,如何合理利用和規(guī)劃時間,心理咨詢老師與學生們隔空對話,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控人生,活出自我。學校還為湖北學生單獨建立“心理援助群”,幫助湖北籍大學生調節(jié)心理,開展思想幫扶。學校積極發(fā)送相關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推文,進行一對一心理咨詢與心理疏導,這種“云”關懷形式支持著湖北籍學子渡過特殊時期,幫助學生排解不良情緒和心理,為師生戰(zhàn)“疫”期間心理健康保駕護航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3.黨建陣地優(yōu)化升級網絡思政質量提升
學校以“云端”思維拓展學生黨建工作新思路,積極構建“云端”黨建平臺,通過網絡釋放政治引領效用。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學生黨建活動,將傳統(tǒng)的黨建工作方法與新的管理模式有機結合,激發(fā)學生黨支部活力,推動基層學生黨建工作質量持續(xù)提升,從而不斷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一是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平臺,著眼于“廣覆蓋、常應用、深學習”的目標,使“學習強國”平臺成為學生黨員的主要學習陣地和精神家園。二是加強易班黨建平臺建設,將黨支部延伸到網絡,實現(xiàn)學生黨支部線上線下一體化管理。在易班微社區(qū)設置“易”心向黨專欄,定期推出“青年黨員公開課”、發(fā)布“話題貼”、開展“易起測驗”黨建知識測試活動,通過易班在“云端”組織學生黨員進行集中學習、研討。在易班設立線上黨員先鋒崗,鼓勵學生黨員堅持與普通同學結對子、為身邊同學做一件好事,幫扶一名困難同學,配合輔導員開展一項工作、參加一項志愿服務,教育引學生黨員銘記黨員身份,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參考文獻:
[1]畢紅梅,付林溪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轉換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5):12-15.
[2]姬立玲.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82-85.
[3]牛鳳燕.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現(xiàn)代轉換[J].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8(12) :276-280.
[4]陳俊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教育評論,2018(D) :81-86.